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01300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预案编号:200904目录第一章引言、概况-1第二章术语-2第三章预案内容第一节基本情况-3第二节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3第三节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4第四节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4第五节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第六节事故的预防措施-6第七节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6第八节人员紧急疏散、撤离-7第九节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7第十节现场保护与现场处理-8第十一节应急救援保障-9第十二节预案分级应条件-9第十三节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10第十四节应急培训和演练-10第四章附件-11第

2、五章附加说明-11第一章 引言、概况随着现代化煤矿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存在能量巨大的潜在危险源,尤其是它们会引发重大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顶板垮落等危害极大的事故,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达不到绝对的安全。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迅速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和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如何在事故现场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

3、高效。因此,制定有效完善的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预案所引用的规范性文件: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应急措施。 ”根据以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煤矿成立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小组,制订了编制计划,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初始评估、能力资源的评估,以及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本预案每半年更新一次,特别情况需要及时更新的,由预案编制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决定。本预案资料的收集采用各基层单位提报与小组成

4、员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危险源的辩识和风险的评价是根据*煤矿历年灾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煤矿安全的形势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评价。本预案的级别为:级(企业级) 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东风煤矿的界区之内,包括井田范围内的所有采掘工作面、巷道网络,以及地面工业广场,机关、各基层单位办公楼。事故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地区域内,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 。预案编制小组:组长:*第二章 术语 煤矿“三大规程” :是指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的总称。是煤矿生产过程三个最基本性的规范性文件。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

5、、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各种事故的场所或设施。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采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总称。采空区: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进风巷:进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进风用的叫总进风巷;为几个采区进风用的叫主要进风巷;为 1 个采区进风用的叫采区进风巷,为 1 个工作面进风用的叫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回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瓦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

6、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局部通风机:向井下局部地点供风的通风机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总称。瓦斯浓度:瓦斯在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占有的比率,以%表示。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经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证明其煤尘有爆炸性的煤层。第三章预案内容第一节基本情况*煤矿位于*矿区西部,行政区属*市新兴区,与*矿、新兴矿相邻,井田走向长 4.6 公里,倾斜宽 3 公里,面积 13.8 平方公里。*煤矿开发建设于 1956 年,属国有煤矿,证照齐全,原设计生产能力为 21 万吨/年,经过四次矿井生产技术改造和两次通风系统改造,2008 年核定生产能力为 40 万吨/年。*煤矿,在籍职工 3328 人。隶属*公司,

7、主要产品为煤炭(1/3 焦煤), 矿区内有铁路专用线与*线、牡佳线接轨,公路可通往勃利、依兰、哈尔滨等市县,交通极为便利。*煤矿除工业广场外,地面还有医院、供应科、机电厂、车队、面包厂、水暧科、支护科等地面厂区。井田境界:东部以*铁路煤柱和 F:14 号断层为界,与*矿、*矿矿区相邻;南部以 40号煤层800 米等高线的投影为界;西部以第 12 号勘探线为界与青龙山详查区相邻;北部以 F9 号断层和 74 号煤层露头为界,与新建煤矿相邻。*煤矿井田区域内共有三十多条大断层,属高沼气矿井,煤尘爆炸指数大于 30,属于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阶段水平分区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

8、后退式全部垮落法,掘进方式为:炮掘。除 30101、30105、30106、30108 队为皮带连续化运输外,其它掘进工作面均为耙斗机装岩、一吨固定矿车运输。现有 4 组采煤队和 11 组掘进队,分布两个采区。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分列式。第二节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一、危险目标*煤矿是从事原煤生产的企业,井下采掘工作面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火工品,火药和电雷管的使用量都比较大,全天 24 小时有人员作业,为了火工品的使用安全必需制定严格的制度与措施,同时要加强火工品存放地点即井上下库房的管理,这也是火工品爆炸事故比较集中的地方,为此可确定为危险目标。二、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引起火工品的爆

9、炸,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火源的存在,其次是搬运和震动与磨擦,其爆炸的影响范围一般是在事故地点的周围,波及的范围不是很大,井下火药库的爆炸可能造成通风系统的紊乱,地面及采掘工作面的火工品存放地点的爆炸,只能影响周围不是很大的范围。爆炸的危力与火工品的数量有关。第三节危险目标周围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煤矿为了控制井上下火工品爆炸事故的发生,井下供应科设专门的火工品库房,火药与电雷管施行分库摆放。上齐有消防器材,井下火药库按煤矿设计规范,设计了专门的火工品库房,同时配备了消防器材,设有专人看管,24 小时有人值班。各采掘工作面设有专门的壁龛存放火药和电雷管,放存火药与电雷管的壁龛相距不小

10、于 20 米。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发放。使用情况有记录。第四节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煤矿针对重特大事故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各采区成立了救灾领导小组,两级救援机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各组织机构的组长是现场指挥人员。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7)事故信息的上报。(8)接受公司及政府的指令和调动(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井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11、的职责:(1)接受矿应急救援机构的指令和调动。(2)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3)发现事故后立即向上级层报。(4)做好职工家属的思想工作。(5)积极配合矿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6)全力组织恢复事后的生产。矿应急救援组织单位:矿副总以上领导、调度室、车队、医院、保卫科、救护队、生产科、安检科、机电厂、设备站、通风区、供应科、机电区、煤质科、监测科、预备队、掘进一区、掘进二区、调整科。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长:*第五节报警、通讯联络方式*矿地面通讯系统较为发达,矿在 1998 年投资 30 万元更换为 DH256 型程控交换机(最多可达 256 台电话),现在矿台电话已达 160 余台,电话遍

12、布东风矿区大小单位、科室,各单位之间联系相当快。全矿各生产单位及业务科室还安装了局台电话,并与市话并网了,与市区和*联系也相当方便。矿生产调度室设一台 20 门交换机,供各井(区)和主要生产单位互相联系,也可直接通往井口蹬勾房。1997 年更换为 CSDD 程控多功能调度总机,井上下共有电话 26 台,井下各主要机电峒室、井下调度室、井下煤仓、主要运转设备、井底车场均有电话,地面各采掘队、区及辅助生产单位办公室均安装了井下电话,与井下联系、指挥生产、汇报安全生产情况相当便利。调度室还有 CANONFA510 传真机一台, HG890 电话会议终端机一台。附:应急指挥联络图第六节事故的预防措施1

13、、建立严密的火工品管理制度。2、加强地面及井下火工品库房的管理。3、提高火工品库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责任心。4、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5、建立火工品的使用情况和发放记录。6、按照火工品的使用规范,做好采购、运输、使用等各方面的工作。7、严禁接近火源,库房必须阻燃。第七节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1、发生事故后,要及时向矿救援指挥中心进行汇报情况,矿救援指挥中心设在矿调度室。2、井下火药库发生爆炸后,事故现场人员要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撤离。3、做好通风系统的调整工作。4、保护好事故现场。及时抢救伤员。5、配合矿山救护队的抢救工作。第八节人员紧急疏散、撤离依据可能发生的煤矿事故的场所、设施及

14、周围情况的分析,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和撤离工作由现场指挥生产的领导负责执行,出入井人员的清点工作由检身室负责进行,发生事故后,人员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由现场指挥生产的人员带领,沿既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非事故现场人员要做好配合现场的撤离工作,紧急疏散人员及疏通交通障碍,具体工作由运输区,运转队,皮带队,保卫科负责执行。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由抢救组的组长向地面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汇报现场情况,由中心发出指令进行实施,车队的急救车一天 24 小时都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常备不懈。第九节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煤矿伤员的急救工作,由三级急救组织构成:一级是现场的急救;二级是-矿医院的救治;三级是公司医院的救治。现场的救治工作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急救队员的救治由救护队队长负责进行。医院的救治由医院的院长负责进行。现场救护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抢救伤员脱险并进行急救,对危重伤员的转送做好必要的医疗准备工作,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