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01263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XX 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有效、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X 市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预案和 XX 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一、指导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解决好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

2、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发生在本辖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属地管理”和“ 谁 主管 谁负责” 的原 则,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密切配合,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二、组织领导成立 XX 街道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善后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2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社会事务科负责人 XXX 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科。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 XX 街道 辖区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和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

3、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般(IV 级)、较大(III 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 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 级)1、在街道局部地方接连发生原因不明的自毙鼠现象或有来自疫区的染疫动物输入。2、街道发生霍乱,5 天内发病 5 例以下,或在饮用水源、食物中检出霍乱流行菌株。3、1 次食物中毒人数 30-39 人,未出现死亡病例。4、1 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10 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5、区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 级)1、街道发生腺鼠疫临床疑似病例或在局部地区

4、发生鼠3间鼠疫疫情。2、霍乱在街道内发生流行,5 天内发病 5-19 例或出现死亡病例。3、二周内乙、丙类传染发病水平超过前五年平均发病水平同期一倍以上。4、一次食物中毒 40-49 例,或出现死亡病例 4 例以下。5、一次急性职业中毒 10-29 人,或出现死亡病例。6、街道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8、市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 级)1、发生肺鼠疫、非典、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腺鼠疫确诊病例。2、霍乱疫情波及 1 个其它乡镇街道,5 天内发病 20-49例,或死亡 2-4 例

5、。3、一次食物中毒 50-99 例,或出现死亡病例 4-9 例。4、街道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向。5、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出现人员死亡。6、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危害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四)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 级)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有扩散趋势。3、霍乱疫情波及 2 个以上其他乡镇街道,5 天内发病 50例以上或死亡 5 例以上。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 100 例,或食物中毒

6、死亡人数 10 例以上。6、一次急性职业中毒 50 例以上,或死亡 5 例以上。7、街道内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8、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的突发性卫生事件。五、人员安排(一)当街道辖区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 级)时,应启动一级(I 级)应急预案,人员出动: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长;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3、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4、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55、街道副科以上干部;6、所在社区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及应急队伍;7、办事处民兵应急分队;8、办事处农城化社区应急队伍;9、派出所警力启动一级(I 级)应急预案后,成立现场指挥部。

7、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长为总指挥,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为副总指挥,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长为现场指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护、治安救助、环境处理、调查评估、物资保障、善后处理七个工作小组。(二)当街道辖区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 级)时,应启动二级(II 级)应 急预案,人员出动: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机关科室、辖区派出所)成员;3、街道值班领导及干部;4、所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及应急队伍;5、办事处民兵应急分队;6、辖区派出所警力;启动二级(II 级)应急预案后,成立现场指挥,应急工作领导分管卫生工作副组长为总指挥,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其他副组长为现场指挥。指挥部

8、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护、治安救助、环境处理、调查评估、物资保障、善后处理七个工作小6组。(三)当街道辖区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 级)时,应启动三级(III 级) 应急预案,人员出动 :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卫生工作副组长;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机关科室、辖区派出所)成员;3、街道挂点社区领导;4、街道值班领导及干部;5、所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及应急队伍;6、辖区派出所警力;启动三级(III 级)应 急预案后,成立现场指挥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卫生工作副组长为总指挥,街道挂点社区领导、街道值班领导为现场指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护、治安救助、环境处理、调查评估、物资保障、善后处

9、理七个工作小组。(四)当街道辖区发生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 级)时,应启动四级(IV 级) 应急预案,人员出动: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卫生工作副组长;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机关科室、辖区派出所)成员;3、街道挂点社区领导;4、街道值班领导及干部;5、所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及应急队伍;6、辖区派出所警力;7启动四级(IV 级)应急预案后,成立现场指挥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分管管理卫生工作副组长为总指挥,街道挂点社区领导、街道值班领导为现场指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护、治安救助、环境处理、调查评估、物资保障、善后处理七个工作小组。六、责任分工总指挥:负责对事件处置的决策,下达指令;负责向区

10、主要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请示。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调配参加人员的配置工作;负责调度本办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协调处理事件。现场指挥: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向总指挥报告事态进展;负责现场调度救灾抢险应急工作;负责启动应急预案。社区工作站:组织力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先发处理;组织应急队伍待命;积极配合各工作小组开展调查、维持秩序、救护、消杀、信息传递、后勤保障、善后等工作。综合协调组:由街道总值班室牵头,办公室、社区工作站配合。主要职责是:综合信息,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现场指挥部报告事件动态,分析事故进展,传达上级部门的领导指示精神,协调其他应急行动小组以及相关单位工作等。医疗救护组:由街

11、道社会事务科牵头,综治办、社区工作站配合。主要职责是:联系卫生防疫部门迅速组织专业机构、人员开展现场救护、卫生防疫等工作。掌握事件的动态,准8确统计伤亡数字,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人员抢救情况。治安救助组:由辖区派出所牵头,综治办、维稳办、社区工作站配合。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警力保护现场,维持秩序和进行交通疏导等,确保救灾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环境处理组:由街道城管科牵头,综合执法大队、社区工作站配合。主要职责是:协调上级职能部门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以及污染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散,做好现场的消杀工作,消除危害。调查评估组:由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牵头,安监(企服)科、社区工作站配合

12、。主要职责是:协调上级职能部门依法开展对事件的调查,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实时记录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查清事件原因,为处置工作提供依据。物资保障组:由办公室牵头,城管科、团工委、社区工作站配合。主要职责是: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各类应急装备器材和救灾物资,为抢灾救灾工作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善后处置组:由街道司法所牵头,工会、劳保所、信访办、维稳办、社区工作站配合。主要职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对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做好相应的接待和安抚解释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善后处理的动态。七、处置措施9(一)启动应急预案。接到辖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启动

13、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各相关人员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救援措施。(二)掌握现场情况。社区工作站配合调查评估组开展调查工作,找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尽快联系事发单位负责人。及时向现场指挥部和上级部门提供有关的情况和相关的数据。(三)划定警戒区域。治安救助组会同医疗护助组根据现场的情况划定警戒区域,迅速疏散围观的群众,采取必要的封锁、隔离、管制等措施。在相应的出入口设置哨卡,对不服管理的单位和个人,要使用强硬的手段来控制场面。对起哄、煽动情绪等阻挠救援工作的人员要立即带离现场,严肃处理。(四)开展救护工作。医疗救护组配合卫生防疫部门迅速开展现场救护工作,安全转运伤员,降低死亡率,

14、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安排可疑病人接受医学检查或者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五)做好后勤保障。物资保障组要组织好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物资,为前线工作人员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确保救灾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六)做好消杀防疫。环境处理组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尽快查明事件的起因,并对现场做好消杀防疫工作,控制事故继10续扩大。(七)处理善后工作。善后处理组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尽量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八、时间要求(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接报后30 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二)街道值班领导及干部:接报后 20 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三)辖区工作站、派出所值班领导:接报后 15 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四)辖区工作站保安应急队伍:接到通知后 15 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五)其他社区保安应急队伍及民兵应急分队:接到通知后 20 分钟到达指定地点。九、其他要求(一)各参加人员行动要迅速,接通知后要按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配合要密切,意见出现分歧时,要向现场指挥部汇报,以大局为重,争取统一思想,避免出现各自为阵的现象。(二)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现瞒报、漏报、迟报信息及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11(三)各参加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