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400882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第二单元第 2 课课题 科技是把双刃剑 课型 课时 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懂得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2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从垃圾分类处理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改善生存环境而努力。重点难点了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懂得科学技术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能比较客观地认识科学技术的两重性;理解“科技与环保”的关系。学法指导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3、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以及中国目前的核电站大致状况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原

2、子弹爆炸而遭受的灾难情况。学习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科技了。上一节课,我们从“科技造福人类”中了解到作为科技的成果之一,塑料的发明是 20 世纪材料革命的一大杰作。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被塑料包围着。可塑料诞生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想一想,我们平日生活中看到的塑料造成的污染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播放“白色污染” )2.全班讨论: 什么是白色污染? 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面对白色污染,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点击“限塑令”第 1页) 实施“限塑令”对于全社会有哪些积极意义?(教师点击“限塑令”第 2-5 页)3.师:我们从“塑料”可以看到,科学技

3、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科技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认识科技的双重性,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科技,直面问题。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师板书:科技是把双刃剑)二、学习241.师:垃圾分类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么,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述说。 (教师出示“垃圾分类” )师:垃圾的处理问题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各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不仅提高了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减少了垃圾处置量,还有效地防治了白色污染。我们来看一看韩国对垃圾的处置状况。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6 页“望远镜” 。师:我国一般将生活垃圾分为四

4、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我们一起来做个活动,将下列“垃圾”分别投入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教师出示“投放垃圾活动” )2.师:1962 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当年的预言。 (教师播放“寂静的春天明天的预言” )师:蕾切尔在书中说, “上述的这个城镇是虚设的,但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城镇的翻版。我知道并没有一个村庄经受过如我所描述的全部灾祸;但其中每一种灾难实际上已在某些地方发生,并且确实有

5、许多村庄已经蒙受了大量的不幸。在人们的忽视中,一个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这个想象中的悲剧可能会很容易地变成一个我们大家都将知道的活生生的现实。 ”想一想,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蕾切尔“明天的预言”变成了今天的不幸现实了吗?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从 20 世纪 40 年代起,人们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六六六” 、DDT 等剧毒杀虫剂以提高粮食产量。这些剧毒物的确在短期内起到了杀虫的效果,粮食产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然而,这些用于杀死害虫的毒物对环境及人类贻害无穷。目前,虽然“六六六” 、DDT 等剧毒杀虫剂已从生产和使用的名单上被清除,但人们却仍依赖其他农药来维持粮

6、食产量的提高。据统计,发展中国家由于农药使用不当而发生的死亡事故每年都有上万起,约有 150-200 万人急性农药中毒。人类制造的杀虫剂,无异于为自己种下了一棵毒果。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8 页,结合“明天的预言”交流感受。小组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举例说明滥用农药的危害性,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播放“农药的危害”视频)3.师小结: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根本的改变,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 “征服大自然”表明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为了更方便地生活,无视自然规律,使科技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使人类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恩格斯曾说

7、,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顺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今天的我们,只有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尊重大自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才能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三、拓展1.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制造出一些废旧物品,例如纸巾盒、饮料瓶、衣25架、过期的报纸杂志、光盘等。除了分类回收交给专业机构处理外,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智慧和双手,将它们改造成可以继续利用的物品。选择一件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小组合作,将其进行大改造。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废旧物品大改造”最美观,最实用,最有创意。2.阅读寂静的春天一书。第二课时一、 导入1.师:你们读过这本书吗?(教师出示“冰山在融化”图片)

8、冰山在融化讲述了一个关于企鹅和冰山的寓言故事,故事很简单,但对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我们,它却蕴涵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 (教师播放“冰山在融化”视频)师:这个寓言故事使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师: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但遗憾的是,我们人类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今天的地球,更像是座融化的冰山。二、 学习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9 页“乞力马所罗没雪” ,讨论: 乞力马扎罗的雪山为什么没雪了? 为什么“为乞力马扎罗一叹也是为整个人类一叹”?2.师:乞力马所罗的雪在融化、南极冰川也在融化,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温室效应” 。全球升温,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恶果?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9、40 页“反光镜” ,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小组交流,完成“反光镜”中的表格。然后全班交流,感受“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3.师:在一个半世纪里,人们正经历着地球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 “温室效应”一直是人类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目前“温室效应”到底有多严重?2007 年 2 月 2 日,科学家们出台的一份报告足以让全世界震惊。 (教师播放“气候变化 2007 报告” )学生在观看视频后交流体会。师:“气候变化 2007 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危机。在全球变暖的警钟中,1992 年 5 月 22 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拟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这是第一个全面控制全球变暖的二氧化

10、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便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2005 年 2 月 16 日,联合国宣布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是全世界共同的任务。每个国家都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地球的破坏,只有世界各国都遵守共同的国际性约定,才有可能实现人类在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4.师:我们再来认识高科技领域的一项新能源核能。 (教师播放“核能”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中国核电站的资料。 (教师出示“中国现有的核电站” )5.师:核能具有巨大的能量,因此许多国家都想把它制造成核武器运用于军事。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进行核裂变或聚变

11、反应释放的能量,产26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1945 年 8 月6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日本广岛市投掷了作为核武器之一的世界第一颗原子弹。 (播放录像“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学生观看录像后交流感受,然后填写教科书第 41 页的填空。师:原子弹的爆炸使日本变成了人间地狱。核武器是人类发明的,但它也能消灭人类自己。如果世界上真的发生核战争,频繁的核爆炸在瞬间杀死千百万人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恐怖的核烟云,这些核烟云将把地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让太阳光照不到地面,地表温度会骤降到零下几十度。没有阳光,植物无法生长,动物也没有食物,在核爆炸中残余的人类自然也无法生

12、存,这就是恐怖的“核冬天” 。为了人类自己,我们需要抵制、限制和禁止核武器的使用。6.师:从核能中,你们是如何感受科技双刃剑的两重性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同样是核能,当人们将它用于正确的途径时,它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能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当它被恶意地使用时,给人类带来的却是灭顶之灾。7.师: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家们对此早已有所警觉。长期以来,一些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研究以减少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科学家则勇敢地站出来与那些利用科技危害人类的现象作斗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萨哈罗夫的故事。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2 页“故事屋” 。师:萨哈罗夫最受人关注的不是他在苏联核弹研究中的贡献,而是

13、他在政治态度。作为苏联的核弹元勋,萨哈罗夫获得的诺贝尔奖为什么不是物理学奖,而是和平奖?学生自由讲述。师:“他是人类的良心” 。1975 年诺贝尔委员会这样评价萨哈罗夫。“不论在俄国还是整个世界,他的一生都是追求自由与和平的人们希望与精神的灯塔。 ”这是美国总统布什在萨哈罗夫这位前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诞辰 80 周年纪念会上的总结词。我们要以萨哈罗夫为榜样,与真理为伍,让科学技术真正地造福人类。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三、拓展1.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享受高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当我们享受着科技、感谢科技给我们创

14、造幸福生活的时候,却听到有人说:科技虽然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样也会给我们人类带来灾难,核武器的研制并用于战争就是很好的证明,如果这样,宁愿不要有核能的利用。也有人说:科技的发展会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如空调的使用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手机、电脑用多了也会使人受到辐射的伤害,所以对待科技要谨慎才行。你是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的?课后写一篇小论文。2.观看 2001 年国际大学生辩论赛:人类将毁于科技吗?(教师播放“人类是否将毁于科技” )27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8第二单元第 3 课课题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课时 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了解水污

15、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2、关心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能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3、放眼世界,了解世界环境面临的难题,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重点难点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我们国家人口急剧增长;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世界环境面临的难题,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学法指导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3、学生分组,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性发展为主题,设计一幅富有创意、贴近生活的环保宣传画,写一条广告宣传语。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第一

16、课时一、 导入1.师:茫茫宇宙间,飘浮着一颗孕育着生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美丽壮观的地球。地球生命的出现是宇宙的奇迹,也是地球母亲精心孕育的硕果。 (教师播放“美丽的地球”视频)2.全班讨论: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3.师:生命的演化在地球上经过了沧海桑田。之所以是地球,而不是其他星球能出现人类或其他高等生物,是因为地球有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自然环境。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关于人口、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教师板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二、 学习1.(教师出示“世界人口增长趋势表” )学生计算每 50 年世界人口的增长比例,分析人口的增长趋势。(教师播放“60 亿人口的生活状态” )学生想象当世界人口到达 100 亿时,人类的生活状况,并交流感受。2.师: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人们经常思索一系列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那么,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人口的迅速增长,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哪些危害?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29 造成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地球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