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叶绿素荧光仪快讯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0869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藻类叶绿素荧光仪快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藻类叶绿素荧光仪快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藻类叶绿素荧光仪快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藻类叶绿素荧光仪快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藻类叶绿素荧光仪快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藻类叶绿素荧光仪快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藻类叶绿素荧光仪快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 科 泰 生 态 技 术 有 限 公 司Ecotech Ecological Technology Ltd.藻类研究监测快讯藻类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能源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深入,藻类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利用到实验当中。叶绿素荧光是藻细胞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后受激发而释放出的能量,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弱,可初步判断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及生理状况。该项技术使藻类的生理生化研究变得更加简单、方便、精确。重要参数如下:Ft 瞬时荧光,与藻细胞浓度、叶绿素浓度有关。在暗适应状态下测得的 Ft 值即为 Fo 最小荧光值,在给予饱和光照时,即为 Fm 最大荧光值;QY 反映藻类的

2、光合效率,对胁迫 非常敏感;暗适应条件下测得的 QY 值为最大光合效率值即(Fm-Fo)/Fm,反映藻类的潜在光合效率,光照下测得的 QY值为有效光量子产量即(Fm-Ft)/Fm,反映藻类的实际光合效率。OJIP 曲线 快速荧光诱导曲线,可测定藻类在由暗适应转到光照下的瞬间荧光变化,其中FixArea 与藻类叶绿素浓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藻类浓度指标;PI 为功能指数,对胁迫非常敏感。有些胁迫不会影响 PS,也不会导致 QY 降低,但可通过PI 体现出来,PI 可以反映三个方面:反应中心密度、用于电荷分离过程的光子吸收率、电子传递效率。NPQ 非光化学荧光淬灭,多余辐射能的散失,反映的藻类的光保护

3、能力。1、AquaPen 探头式藻类荧光仪AquaPen 探头式藻类荧光仪用于水体微藻类的荧光测量,其高灵敏度和便携性可以对水体较低浓度的浮游植物进行快速测量。检测极限可达0.5 g Chl/L, 测量计算参数:Fo, Ft, Fm, Fm, QY, OJIP, NPQ 等。 光化学光和饱和光的强度在 0 - 3,000 molm-2s-1 可调,光化光的持续时间可调,界面简单,易于操作,内存可达 4Mb,4 节 AAA 电池供电,数据可通过 USB 数据线传至易 科 泰 生 态 技 术 有 限 公 司Ecotech Ecological Technology Ltd.计算机或掌上电脑。检测器

4、前带有暗适应罩子,适合野外测量。2、AquaPen 试管式藻类荧光仪由暗室和控制单元组成,暗室里可盛放 4ml 藻液,可同时测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密度值(OD680 和 OD720) ,检测极限可达 0.5 g Chl/L, 光源采用双色光源即红光(620 nm)和蓝光(455 nm)。测量计算参数:Fo, Ft, Fm , QY, OJIP, NPQ, LC 等。光化学光和饱和光的强度在 0 - 3,000 molm-2s-1 可调,光化光的持续时间可调,界面简单,易于操作,内存可达4Mb,4 节 AAA 电池供电,数据可通过 USB 下载至计算机或掌上电脑。3、FL 3500 藻类荧光测量

5、仪FL 3500 藻类荧光测量仪是捷克 PSI 公司研发的双调制荧光监测系统,在进行 PAM测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对 OJIP 曲线,QA 再氧化动力学,状态转换及天线色素的大小和异质性等分析。FL 3500藻类荧光测量仪用于测量藻类(微藻及大型藻类)叶绿体、类囊体的叶绿素荧光动态。系统由控制单元(1)和测量单元(2)组成,测量单元有标准版、水下原位测量探头及高灵敏度版供选择,一个控制单元可选配不同的测量单元,测量单元内置发光二级管和探测器,可根据实验需要选配磁力搅拌器。每一组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和时间都可以通过软件调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仪器的控 图 1 标准版 FL3500 荧光测量仪 制也可通

6、过软件 FluorWin 实现。通过选配氧电极标准版的测量单元中间为盛放4ml悬浮液的标 和温度调节模块,还可实现对溶解氧含量准试管室,用户可根据实验需求,选配远红外光。 的测量和水温的控制。易 科 泰 生 态 技 术 有 限 公 司Ecotech Ecological Technology Ltd.图2 水下原位探头 图3 高灵敏度测量单元可潜入水下测量海草、珊 内含一盛放水体样品的特氟纶球,检测器和发光二级管。因其高灵敏度的瑚、浮游植物等荧光强度 特点,可以测量自然水体中微藻的叶绿素荧光强度,测量极限可达1ng Chl/L。4、AOM 藻类荧光在线监测仪AOM 藻类荧光在线监测仪为高灵敏度

7、藻类在线监测仪器,可以监测到 30 ng Chl/L 的叶绿素荧光,仪器便于携带,防水性能强,可用于野外和实验室研究。具有广谱生物监测功能,可对绿藻、褐藻、蓝藻等多种藻类进行荧光测量,测量参数包括 Fo、Ft、Fm 、Fm及OJIP 等。测量光源为红光和蓝光,光强度可调。光化光及饱和光的强度为 0-3000molm-2s-1,带自动省电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配置测量藻红素(phycoerythrin)及藻蓝(phycocyanin ) ,可用于水处理监测,水华或赤潮早期监测预报、水处理化学物质的有效控制等。5、便携式超高灵敏度藻类荧光在线监测仪(Fluorometer FL 5000)F

8、L5000 外形小巧,易于携带,灵敏度极高,非常适合野外或实验室的水体监测,广泛用于测量分析水体藻类及浮游植物荧光诱导,QA 再氧化动力学,OJIP,状态转换,荧光淬灭及 PS天线有效大小等,检测极限可达 0.1ng Chl/L,内置定时器,时间分辨率达1s 可精确记录实验时间,内置网口和 WFI 可实现远程遥控和数据采集。测量光、光化光、饱和光均采用双色光即蓝光和橘红光,光化光的持续时间可调。采用最先进的触摸屏模式,可实时远程控制蠕动泵、在线监测等,检测器为双通道模式,可同时对藻类和细菌叶绿素荧光进行检测,检测效率高。自带的 FluorWin 软件可将数据导出为 Excel 格式,方便数据易

9、 科 泰 生 态 技 术 有 限 公 司Ecotech Ecological Technology Ltd.存储及分析。右图为触摸屏的操作界面。6、Micro-fluorCam 显微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显微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用于研究单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叶绿素荧光动态。系统核心部分由 CCD 镜头、发光二极管组合、显微镜等,镜头分辨率高,图像与测量光闪同步记录,并通过 USB 传至 PC 或笔记本电脑。显微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具有四个版本,分别为:1)Micro-FluorCam FC 2000-ST 内含: CCD 相机;简单显微镜架;光学组件;控制单元;高性能PC;激发光源;软件包;使用手册。

10、2)Micro-FluorCam FC 2000-EN 内含: CCD 相机;带可更换可扩展组件的机械强化显微镜架(Olympus BX40);机械强化光学组件;控制单元;高性能PC;激发光源;软件包;使用手册。3)Micro-FluorCam FC 2000-MFW 内含: 6位滤波轮;CCD相机;带可更换可扩展组件的机械强化显微镜架(Olympus BX40);机械强化光学组件;控制单元;高性能PC;激发光源;软件包;使用手册。 4)Micro-FluorCam FC 2000-EFW 内含: 6位完全软件控制的滤波轮;CCD相机;带可更换可扩展组件的机械强化显微镜架(Olympus BX

11、40);机械强化光学组件;控制单元;高性能PC;激发光源;软件包;使用手册。 参考文献:1. Hill R. and Ralph P. (2006): Photochem. Photobiol. 82 (6): 1577-1585.2. Koblizek M. et al. (2005):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51 (3): 353361.3. Trtilek M. et al. (1997): J. Lumin. 72 (74): 597-599. 易 科 泰 生 态 技 术 有 限 公 司Ecotech Ecological Technology Ltd.4

12、. Nedbal L., Trtilek M. and Kaftan D. (1999): J. Photochem. Photobiol. 48: 154-157. 5. Skotnica J. et al. (2000): Photosynth. Res. 65 (1): 29-40. 6. Mock T. and Kroon B.M.A. (2002): Phytochemistry 61, pp. 41-51. 7. Mock T. and Valentin K. (2004): J. Phycol. 40, pp. 732-741. 8. Koblizek M., Kaftan D. and Nedbal L. (2001): Photosynth. Res. 68: 141-152. 9. Nedbal L. et al. (2005): Photosynth. Res. 84: 99-106. 10. Shlyk-Kerner O. et al. (2006): Nature 442: 827-830. 11. Vaczi P. and Bartak M. (2006): Biol. Plant. 50 (2): 257-264. 12. Lazar D. (2006):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33 (1): 9-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