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8046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础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础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础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础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核酸:多个核苷酸彼此通过 3,5-磷酸二酯键连接所形成的多聚核苷酸,称为核酸。增色效应:DNA 变性后,在 260nm 处的紫外吸收显著增高的现象,称增色效应(高色效应) 。减色效应:DNA 复性后,在 260nm 处的紫外吸收显著降低的现象,称为减色效应。核酸变性:指核酸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过程,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熔解温度:50% 的双链 DNA 发生变性时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Tm)或解链温度。核酸复性:变性 DNA 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称复性。氨基酸的等电点(pI):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 pH。

2、肽键:也称酰胺键,是由一个分子氨基酸的 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 氨基缩合脱水而成的化学键。肽:由一个分子氨基酸的 -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 -氨基缩合脱水而成的化合物。盐析:高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盐溶:低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大称为盐溶。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 pH。蛋白质的变性: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原有的高度规律性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一级结构不变,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的复性:高级结构松散了的变性蛋白质在除去变性因素后,可缓慢自发折叠形成原来的构象,恢复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现象。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

3、活性和特定空间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酶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米氏常数 Km:酶的特征常数,其含义是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变构酶:除具有酶的活性中心外,还具有与调节物结合的调节中心的寡聚酶称为变构酶。同工酶:指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组酶。比活力:指每单位质量样品中的酶活力。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所必需的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糖酵解:在细胞质内,糖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经磷酸化和裂解,逐步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 ATP 的过程。糖异生:指由非糖的有机质转变成葡糖糖的过程。磷酸戊

4、糖途径:细胞质中,由 6-P-G 直接氧化脱羧,生成二氧化碳、NADPH 和5-磷酸核酮糖,并进行单糖磷酸酯相互转变再生 6-P-G 的过程。生物氧化:是生物体内,在酶的催化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氧化磷酸化:电子从 NADH 或 FADH2 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到分子氧形成水,同时偶联 ADP 磷酸化生成 ATP,称为电子传递偶联的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中间代谢物,再通过酶促磷酸基团转移反应,直接偶联 ATP 的形成,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脂肪酸的 -氧化:脂肪动员所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在进行氧化时,每次从主链上断下两个碳原子,

5、形成一分子的乙酰 CoA,由于氧化(脱氢)是发生在 位,所以称作 -氧化。乙醛酸循环:一种被修改的柠檬酸循环,在其异柠檬酸和苹果酸之间反应顺序有改变,以及乙酸是用作能量和中间物的一个来源。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有此循环,他需要二分子乙酰辅酶 A 的参与;并导致一分子琥珀酸的合成。氧化脱氨基作用:伴随脱氢的脱氨过程,脱氨后的氨基酸转变成 -酮酸。转氨基作用:指在转氨酶的作用下,一种氨基酸的 -氨基转移到另一种酮酸上生成新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为 -酮酸,此过程称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从而使氨基酸脱去氨基并氧化为 -酮酸的过程,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可在

6、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的方式。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指能够识别 DNA 分子的特定核酸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断开 DNA 双链的一类核酸酶。中心法则:DNA 分子中遗传信息通过复制传递给子代;DNA 上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 RNA;RNA 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在少数病毒中,遗传信息可通过复制传递给子代;也可以通过反转录传递到 DNA;特殊情况下,遗传信息也可以直接由 DNA 传递到蛋白质。复制:是指以亲代 DNA 分子的双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合成出与亲代 DNA 分子相同的两个双链 DNA 分子的过程。半不连续复制:当 DNA 复制时

7、,一条链是连续的,另一条链是不连续的,因此称为半不连续复制。/在 DNA 复制时,领头链是连续合成的,而随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转录:是以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出一条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 RNA 分子的过程。启动子:在基因上,由 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并确定转录起始位点的特定序列称为启动子。逆转录/反转录: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的过程。半保留复制:亲代 DNA 分子通过复制合成的两个子代分子中,每个子代分子中有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 分子,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这样的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密码子:mRNA 上三个相邻的碱

8、基编码一种氨基酸,称为碱基三联体密码或密码子。遗传密码:指 DNA(或其转录本 mRNA)中碱基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互关系。翻译:或称转译,是指在 mRNA 指令下,按照三个核苷酸(碱基三联体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原则,把 mRNA 上的遗传信息转换成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的过程。问答题:4-6、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哪些?用曲线表示它们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影响?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 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的浓度,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

9、他不利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酶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但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说明酶的催化能力完全发挥,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再改变。. pH 值对酶促反应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 pH 值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出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 pH 值称为这种酶的最适 pH 值。在最适 pH值两侧的曲线基本是对称的,pH 值过高过低

10、会使酶蛋白变性,酶也丧失了催化能力。.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变性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另外,与高温不同的是,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一旦温度适宜,酶的活性尚可恢复。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物质。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或改变酶分子的空间构象。从而导致酶活性的丧失或下降。激活剂:增加酶活性的物质。是酶分子活性中心的构成部分或改变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利于活性中心的形成。从而导致酶活性的升高或显著增加

11、。4-10、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答:a 竞争性抑制:底物与抑制剂竞争性地与酶活性中心的同一部位结合。增加底物浓度可减少抑制剂的作用。当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Km 增大,Vmax 不变。b 非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合与底物不在同一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Km 不变,Vmax 减小。c 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能与酶与底物的复合物结全,当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Km 和 Vmax 都变小。7-11、何谓糖酵解?糖异生与糖酵解代谢途径有哪些差异?写出酵解过程的酶促反应方程式。答:在细胞质内,糖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经磷酸化和裂解,逐步分解为丙酮酸并生成 ATP 的过程。糖异生与糖酵

12、解代谢途径差异如下: 糖异生中:1、丙酮酸PEP; 丙酮酸羧化酶和 PEP 羧化激酶2、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 果糖-1、6-二磷酸酶3、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6-P 葡萄糖酶酵解过程的酶促反应方程式:1、葡萄糖+ATP 己糖激酶,Mg2+2、6-磷酸葡萄糖+ADP 磷酸己糖异构酶3、6-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Mg2+4、1,6-二磷酸果糖+ADP 醛缩酶5、磷酸二羟丙酮+ 3 磷酸甘油醛 磷酸丙酮异构酶6、3 磷酸甘油醛+NAD+Pi 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7、1,3-二磷酸甘油酸+NADPH 磷酸甘油酸激酶8、3 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9、2 磷酸甘油酸 烯醇化酶10、PE

13、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7-12、TCA 中 NADH、FADH 2和 GTP 产生的部位?答:TCA 中 NADH、FADH2 和 GTP 产生的部位如下:1、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生成 -酮戊二酸和 1 分子 NADH,氧化磷酸化 生成 2.5 个 ATP2、-酮戊二酸在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生成琥珀酰辅酶 A 和 1 分子 NADH ,氧化磷酸化 生成 2.5 个 ATP3、琥珀酰辅酶 A 在琥珀酸硫激酶作用生成琥珀酸和 1 分子 GTP,底物水平磷酸化 1 个 GTP 生成 1 个 ATP4、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作用生成延胡索酸和 1 分子 FADH2 ,氧化磷酸化 生成

14、 1.5 个 ATP延胡索酸酶5、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生成草酰乙酸和 1 分子 NADH ,氧化磷酸化 生成 2.5 个 ATP一共生成 10 个 ATP。10-5、计算软脂酸 -氧化后产生的 ATP 数。答:在 -氧化过程中,每进行一轮,使 1 分子 FAD 还原成 FADH2、1 分子 NAD+还原成 NADH+H+,两者经呼吸链可分别生成 2(1.5)分子和 3(2.5)分子 ATP,因此每轮 -氧化作用可生成 5(4)分子 ATP。-氧化作用的产物乙酰 CoA 可通过三羧酸循环而彻底氧化成 CO2 和水,同时每分子乙酰 CoA 可生成 12(10)分子ATP。软脂酸在 -氧化前先进

15、行活化生成脂酰 CoA,消耗两分子高能键。一分子软脂酸经 7 次 -氧化生成 8 分子的乙酰 CoA。因而一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可净生成: 75(4)12(10)8-2=35(28)96(80)-2=129(106)ATP。10-4、为什么说脂肪酸的分解和合成不是相互逆转的过程?答:比较它们分解与合成的过程可以看出,它们不是相互逆转的过程,比较如下:比较项目 脂肪酸从头合成 脂肪酸的 -氧化进行部位 细胞质 线粒体运载系统 柠檬酸(转移乙酰CoA)肉毒碱(转移脂酰 CoA)酰基载体 ACP CoA二碳单位参加的形式 丙二酸 CoA 乙酰 CoA中间产物 -脂酰基的构型D-型 L-型电子供体/受体 电子供体 NADPH 电子受体 FAD、NAD +二氧化碳参加与否 参加 否有无多酶复合体 有(脂肪酸合成酶系) 无过程 缩合-还原-脱水-还原 活化-脱氢-水化-氧化-硫解14-3、比较 DNA 的复制与转录的不同点?复制 转录种类 5 种 DNA 聚合酶 一种 RNA 聚合酶底物 dNTP NTP产物 两条或一条 DNA 链 一条 RNA 模板 DNA 的两条链 DNA 的一条链引物 需要 不需要连续性 半不连续 连续校对功能 高 低起始位点 复制起始位点(Ori 或O)启动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