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0713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复习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复习课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2006 年对外公开教学执教:钱银凤 班级:高三(10) 时间:2006 年 12 月 5 日复习目标1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使学生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3 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 ,比较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差别。例 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请回答:(1)输入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kJ,它的总量是由 _决定的,因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_。(2)中 175、200 、875 分别代表_,从 A 到 B 和从 B 到 C 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_和_。(3)在珠江三角洲,某一桑基鱼塘使用蚕粪作为饲料来喂鱼,假设蚕的同化能

2、量为 105KJ,从能量角度分析,鱼可从中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3)初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4)保证此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地化循环正常进行的是图中的_。回归课本 1 能量流动是沿着什么途径进行的?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何处?2 能量流动的特点有哪些?3 摄入量与固定量是不是同一概念?例 2下图中的 A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 为生产者, R1 为初级消费者,R2 为次级消费者。B 图是将 A 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 1、a 2 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e、e 1、e 2 表示呼吸消耗量。据

3、图作答:2(1)如设种群 R1、R 2 个体数为 N1、N 2,平均每个体所占的数量为 W1、W 2,那么,N1W1 与 N2W2 之间的关系是_。(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用字母表示) 。(3)B 图中 R1 的 b1 和 d1 表示_ 。(4)若 P 和 R1 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 480J/(cm2a),72J/(cm 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 200J/(cm2a)和 24J/(cm2a)。那么,能量从 P 传递到 R1 的效率为_。例 3根据下图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_中进行的。(2)岩石圈中的碳以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

4、参与碳循环。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性质,(3)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 ;表示的是_关系;表示_。(4)参与过程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3(5)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_形式再辐射,如果大气层中的 CO2 增多,则产生_效应。(6)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 _;第二,_,_。(7)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回归课本1 与能量流动比较,碳循环的最大不同有哪些?2 能量流动与碳循环有哪些共同点?3 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5、巩固练习1 (2003、上海)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 A、B、C 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 18872 百万千焦,但其中 118761 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2 下面是一个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4(1)在该生态系统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 。(2)在农村实验证明,该生态系统较为理想,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部分,提高了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中的能量。(3)沼气池中微生物有除臭作用,这种臭味物质是经 的 作用,形成 被植物吸收,随着池中氧气消耗,池中微生物代谢类型变化是 。(4)若将全部用粮食喂猪,人体从猪肉中获 100KJ 的能量,至少消耗约 KJ 能量的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