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590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很困难,致使数学教学质量提不高,现以普洱市澜沧县第二中学为例,从一个侧面剖析其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澜沧县第二中学是一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完全中学,学生包括拉祜族、佤族、傣族、爱伲族等少数民族,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听课不集中,课后又不看书,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对此,学校数学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出了以下几点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对策,以供同仁商榷。 一、学习困难的成因 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研

2、究发现,出现学困生的成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成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仅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漠不关心,就容易导致子女基础学力和学习兴趣不足。反之,若对子女期望过高,也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发展严重失衡。 另外,家庭经济的贫困,以及家庭文化氛围差,都与学业不良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为人父母者,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言传身教,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对子女起着性格上的奠基作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学,家长大部分是初中以下文化,有的甚至是文盲,他们的素质不高,无法

3、辅导子女的作业;孩子求学目的也只是混个初中毕业证,与学校以及老师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学生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导致了学习态度的不端正。 (二)养成习惯成因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三个不良习惯:一是习惯于模仿。如由小学算术的四则运算到中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基本是平衡过渡,虽然模仿,学生也能获得一定的知识,但从八年级开始,有些问题已有了开放性的特征,单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如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学生仅靠模仿是难以解决的,在不同的已知条件的下,有不同的解法,学生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行,而这恰恰又是民族学生最缺乏的。二是习惯于按部就班。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受传统思

4、维的影响,拿到题目只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做,结果往往造成解答过程繁琐,而又容易出错。例如:解方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许多学生一见题目,就想当然地先去分母,结果愈做愈繁,最后根本做不出来。如果考虑将方程变形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容易解出 x=4。因此习惯于“按部就班”做题的学生,如果不优化解题思路,就会在解题中遇到许多麻烦。三是习惯于想当然。初中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分析问题往往不够全面,容易产生主观臆断的毛病。比如,不少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经调查:60%的民族学

5、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经常课前不看书,课堂上又不能集中精力,反应迟钝,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课后,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理解记忆学过的定义、定理以及公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问题也不会主动问老师,导致语言表达能力极差,解题格式不规范,怎样想就怎样写,哪来的探究和创新?基础班的平均成绩能够达到 30 分就不错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就失去了兴趣,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 (四)课程难度的成因 在小学时,学生学习的科目比较少,可用在学习数学上的时间比较多,难度又不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比较浓。到了初中,数学科在内容和难度上都大大地加深了,很多学生就难以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进

6、度和要求,另一方面,学生以为进了中学的大门,就可以松口气了,所以投入到学习上的时间少了,等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出了问题时,学习机会已经失去了,很快就变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后只能带着遗憾走入社会了。 二、转化对策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学生主动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要改变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就要从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比如做好课前预习的辅导训练和课后复习的指导与监督。数学老师可以在上完一节课后,就布臵预习下一节

7、课的任务,列出预习提纲并在下一节讲新课之前检查落实,同时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复习提问。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习惯会有明显的改善!同时积极开展养成教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不仅学习习惯差,卫生习惯也不好,大多数学生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笔者认为,科任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经常走进学生宿舍,从学生个人卫生抓起,帮助并检查学生收拾自己的被褥,不要乱倒吃剩下的饭菜,要求学生要经常换洗衣服等,从改善他们的卫生习惯,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要求他们课前、饭后进教室上自习,作业要按时完成,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等琐碎的事情抓起,一旦发现,决不放过,对违反的学生进行批

8、评教育!长期抓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一定会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在教育的同时,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当做一个鲜活的生命来对待。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因此,教师只有找准了每一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大多数学生听课不是配合老师积极主动地思考,更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开小差,如何把他们的心收回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是在上课之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现在的教学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人的

9、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 。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困难而厌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他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有回避问题、掩盖事实真相的嫌疑” 。学生厌学正如牵着牛前行:有的人是拿根绳子栓在牛腿上,有的人栓在脖子上,有的则栓在牛鼻子上,牛死活不肯走,其实这都是回避问题的具体表现。真正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拿一把青草在前面诱着牛就行了,至于青草在何方就需要老师去探寻。所以,以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为新课的开始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形成了学习数学的迫切性。例如笔者在上“有理数的乘方”这节内容时,课前就创造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古

10、时候,在某个国家有个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些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一颗、第二格放两颗、第三格放四颗一直到第六十四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些米粒。 ”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怕你的国库没有那么多米!”当笔者把问题讲完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课堂几乎成了想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猜想舞台。当讲出最后答案大约为 1844.67 亿吨时,同学们都震惊了,真不可思议。都迫不及待想知道是怎样计算出这么大的数字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

11、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对所教的内容、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手段进行精心设计,还要对所教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同时多使用提问,即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不时地编制一些小问题,让想开小差的学生回答问题,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陶行知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深切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如果我们常把生活中活生生的内容引进课堂,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将更受欢迎。 (三)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学习动机的

12、激发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对策的前提;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又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学生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学生大多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因此,要树立他们的自尊、自信等积极的自我概念,注意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有意识地为一些学习差的学生提出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更多的肯定!以此激发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为全体学生搭建各种平台,让他们有获得赞赏的机会,寻找到自身的闪光点,重新燃起学好数学的希望!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师生关系强调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

13、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对于鼓励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都很淳朴,多数同学对老师是非常敬畏的,这样也使师生之间产生了距离感。作为老师不能居高临下,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多和他们交流。逢周末时,要多进行家访,和自己的学生及家长零距离接触;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住校的,也可抽时间到学生宿舍,和他们聊天拉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逐渐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民族地区学生口中的老师通常是指班主任,这说明班主任老师很受学生敬重,班主任老师的话学生一般都能听进去。当有的老师的课堂纪律不好时

14、,只要班主任在后门站一站,看一看,课堂马上就会静下来,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对班主任是有一种敬畏感的。经笔者调查,班主任老师所上科目的成绩比一般老师上科目的成绩要好。既然学生对班主任那么热衷、那么敬佩,不妨在创新管理中,每一班设正副两个班主任。例如语文教师为正班主任的,数学或英语教师为副班主任;数学教师为正班主任的,语文或英语教师为副班主任;这样,班主任对学生的接触沟通都会有益处,也能提高学生的巩固率。在教学中求质量,在质量上求生存,将来对中考和高考的三大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都会提高,这更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再说现实情况下的班主任不忙课内忙课外的现象会得到改善,更有益于班级的管理,在教

15、与学两方面都会得到双赢。 (五)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成功是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恰如其分地介绍各种思维方法的作用,并将各种思维方法作为工具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逐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搞好自身学习的关键。要想学好数学,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行的。应该把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先从最基本的常规性工作做起,包括指导他们怎样自主地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做作业,怎样复习等等;在实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一些

16、定理的再发现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培育学生的化归(等价转化) 、换元、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从厌学到想学再到会学,善学的转化。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方的密切配合,还需要教育行政、教育科研等部门共同参与。下面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适当调整或者降低教学难度;学校方面对学习数学的“特困生” , 是否经过慎重考虑和周密地安排,把全校每个班级的学困生集中起来(人数控制在 10%以下) ,进行重新编班上课,再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现有教材进行选讲,只讲课本的主要内容。第二、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对确定不准备读高中且有外出打工意愿的学生做好职业培训,在现有学制不变的情况下,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志愿并结合学生的家长,做好学困生的分流,进入职业初中参加职业培训。这样既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使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有一技之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