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闸课程设计、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0582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制闸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节制闸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节制闸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节制闸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节制闸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制闸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制闸课程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章 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原前进二闸枢纽位于临河城北前进干渠上,该枢纽建于 1966 年,枢纽设计流量77.6m3/s,主要任务是引水灌溉,灌溉面积 128 万亩。建筑物包括前进第二节制闸、西乐进水闸、新华进水闸、甜菜支渠进水闸及林场支渠进水闸五座建筑物,其中西乐进水闸、新华进水闸的分水角均为 30,甜菜支渠进水闸及林场支渠进水闸的分水角均为 16。枢纽上游以扭曲面与两岸连接,各闸室之间采用圆形裹头连接方式;下游均以隔墙型式与两岸渠堤连接。前进二闸枢纽中的节制闸、西乐及新华进水闸的设计流量分别为28m3/s、22m 3/s 及 23m3/s,闸室结构型式均为开敞式,闸下游设交通

2、桥,桥面净宽4.5m,汽 -8 级标准。闸门为钢筋混凝土平板门,起闭机为螺杆式起闭机。该枢纽建成至今已有 42 年,在工程运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一是建筑物长期受冻胀破坏,致使各闸的翼墙、闸前铺盖及闸下消力池护坦等部位存在破损问题,漏水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威胁建筑物自身的安全;二是工程管理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三是组成枢纽的各建筑物均以超过经济使用年限,隐患严重。根据该枢纽工程现状及上级的要求,决定将原前进二闸枢纽拆除后重建。1.2 水文气象前进二闸枢纽工程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季严寒少雪,夏季高温干热。年降水量 139222mm,且 70%的降雨集中在

3、79 月份,年蒸发量20002300mm,47 月份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的 40%以上,根据当地的气象站多年资料,多年平均气温 68,最低气温在一月份为-33.1 ,最高气温在七月份达到 37.4,每年 11 月下旬开始封冻,直到翌年 5 月中旬冻层全部消退,封冻期长达 180 天左右,冻土最大深度 1.11.3m,无霜期为 135150 天。一般冬春两季为多风季节,风向多以西北风和西风为主,冬季风力强,春季持续时间长,多年最大月平均风速 19.6m/s。1.3 工程地质1.3.1 地层岩性分布- 2 -闸址区属黄河冲积洪积平原,第四纪沉积较厚,根据钻孔揭露,地层主要以灰色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和

4、浅灰色细砂层为主。现分述如下:粉质壤土呈饱和状态,可塑,沉积厚度 0.54.0m ,属中等压缩性土,内摩擦角31.2,渗透系数 4.0110-5cm/s;粉质粘土呈饱和状态,可塑,沉积厚度0.22.0m,属中等压缩性土,渗透系数 1.0910-6 cm/s;中砂、细砂层均呈饱和状态,主要成分石英、长石、云母、中密,渗透系数 2.6510-31.2210 -3 cm/s。1.3.2 工程地质前进二闸枢纽地层较为复杂,主要为中粉质土、重粉质土、粉质粘土、中砂、细砂,呈饱和状态,粘性土多由可塑至软塑,属中等压缩性土;砂土由松散密实,颗粒级配较为均匀,属中等压缩性土;比较适合建筑物的持力层。1.3.3

5、 工程地质评价(1)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土的孔隙比、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等指标确定粉质壤土的允许地基承载力为 140Kpa,粘土的允许地基承载力为 150Kpa。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和密实度,中细砂的允许承载力为 180Kpa。(2) 砂土的液化评价前进二闸枢纽位于临河地区,该区地震烈度为 6,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判别法和砂土相对密度判别法,确定在地震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液化。由于闸室上、下游存在一定的水力坡降,所以存在渗透破坏的可能,当水力坡降超过 0.22 时,饱和细砂将发生流土破坏。1.3.4 结论(1)建议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采用 150Kpa。(2)闸基地层细砂属容易产生液化的地层,为避免动水

6、压力造成的渗透液化,建议实际水力坡降最好控制在允许水力坡降范围之内。闸基存在振动液化的可能,需采取防振动液化的措施。(3)闸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建筑物基础埋置地下水位以下,建议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 3 -1.4 设计依据1.4.1 工程等别按照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意见,前进干渠主要建筑物为 3 级建筑物,所以前进二闸枢纽按 3 级建筑物设计。1.4.2 设计指标(1)枢纽各闸上下游断面前进干渠:渠底宽 50m,边坡 m=2,纵坡 i=1/12000, ,糙率 n=0.015,渠底高程1035.5m。节制闸 (新华闸 ):下游渠底宽 15m,边坡 m=2,纵坡 i=1/12000 (1/85

7、00),糙率 n=0.015,吹程 0.8km。(2)枢纽各闸设计指标前进二闸枢纽建筑物设计指标表设计情况 加大情况名称 流量(m 3/s)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流量( m3/s)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节制闸 28 1035.80(1035.5) 30 1035.70新华闸 231036.7(1035.7)251036.8(1035.9)西乐闸 22 1037.10 24 1037.2甜菜闸 4 1037.2 5.5 1037.3林场闸 0.61037.5(1037.4)0.81037.6(1037.5)(3)闸基土物理性质地基允许承载力:150Kpa地基土内摩擦角 31.2 、土

8、层凝聚力 15KN/m2 。土壤湿容重 18 KN/m3 、饱和容重 20 KN/m3、土的浮容重 10 KN/m3。砼与地基土的摩擦系数:0 (0.3)- 4 -(4)边墩后回填土部分内摩擦角 14 、土层凝聚力 5KN/m2 。土壤湿容重 18 KN/m3 、饱和容重 20 KN/m3、土的浮容重 10 KN/m3。(5)其他指标地震设计烈度:6- 5 -第二章 枢纽布置2.1 枢纽任务及组成前进二闸枢纽节制闸的作用是调节水位,控制流量。水闸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三部分组成。闸室是水闸的主体,包括闸门、闸墩、边墩(岸墙) 、底板、胸墙、工作桥、检修便桥、交通桥、启闭机等。上游连接段

9、包括两岸的翼墙和护坡以及河床部分的铺盖,有时为保护河床免受冲刷,还加做防冲槽和护底。用以引导水流平顺地进入闸室,保护两岸及河床免遭冲刷,并与闸室等共同构成防渗地下轮廓,确保在渗透水流作用下两岸和闸基的抗渗稳定性。下游连接段包括护坦、海漫、防冲槽以及两岸的翼墙和护坡等。用以消除过闸水流的剩余能量,引导出闸水流均匀扩散,调整流速分布和减缓流速,防止水流出闸后对下游的冲刷。2.2 枢纽建筑物选型节 制 闸 常 建 在 分 水 闸 、 泄 水 闸 的 稍 下 游 , 以 利 分 水 和 泄 水 ; 或 建 在 渡 槽 、 倒虹 吸 管 等 的 稍 上 游 , 以 利 控 制 输 水 流 量 和 事 故

10、 检 修 ; 并 尽 量 与 桥 梁 、 跌 水 、 陡 坡等 结 合 , 以 取 得 经 济 效 益 。 渠 系 节 制 闸 的 过 水 宽 度 要 与 上 、 下 游 渠 道 宽 度 相 适 应 ,以 利 于 连 接 。 当 采 用 轮 灌 时 , 节 制 闸 上 、 下 游 渠 道 的 设 计 流 量 相 同 , 下 游 水 位 即为 与 设 计 流 量 相 应 的 渠 水 位 ; 当 采 用 续 灌 时 , 节 制 闸 上 下 游 设 计 流 量 不 同 , 水 位需 取 相 应 流 量 的 渠 水 位 , 但 下 游 水 位 需 计 及 下 一 级 节 制 闸 壅 水 的 影 响 。

11、渠 道 节 制 闸 多 用 开 敞 式 , 闸 槛 高 程 宜 与 渠 底 相 平 , 采 用 平 底 宽 顶 堰 , 闸 下 消能 防 冲 工 程 都 比 较 简 单 , 始 流 状 态 可 依 靠 护 坦 上 置 的 消 力 墩 扩 散 水 流 , 撞 击 消 能 。上 下 游 翼 墙 力 求 平 顺 , 常 采 用 扭 曲 面 过 渡 , 以 减 少 水 头 损 失 。 节 制 闸 的 组 成 、 结构 及 设 计 要 点 等 与 一 般 水 闸 相 同 。- 6 -第三章 水力设计3.1 闸孔设计3.1.1 设计条件节制闸下游渠底宽 15m,边坡 m=2,纵坡 i=1/12000(1/

12、8500),糙率 n=0.015,吹程 0.8km。设计流量 28(23)m/s,上游水位 1037.5(1037.4)m,下游水位1035.8(1035.7)m。加大情况下,流量 30(25)m/s,上游水位 1037.6(1037.5)m,下游水位 1035.7(1035.9)m。3.1.2 闸室形式闸室结构形式有开敞式、胸墙式和涵洞式等形式。开敞式闸室的特点是闸门全开时过闸水流具有自由水面,一般闸底板顶面高程较高,挡水高度较小的水闸都采用这种型式;胸墙式和涵洞式闸室,其泄流特点是闸门全开时过闸水流只能通过固定孔洞下泄,自由水面受闸室顶面固定部件所阻挡,一般闸底板顶面高程较低,挡水高度较大

13、的水闸采用这种闸室结构形式。节制闸过闸流量较小,挡水高度较低,因此采用开敞式闸室。3.1.3 闸孔形式闸孔形式有宽顶堰和低实用堰两种。宽顶堰有利于泄洪、冲沙、排污、排冰、且泄流能力比较稳定,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缺点是流量系数较小,闸后宜产生波状水跃。低实用堰的优点是在自由泄流时的流量系数较大,水流条件较好。但泄流能力受尾水位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不如宽顶堰泄流时稳定,同时施工也较宽顶堰复杂。根据节制闸的实际情况,比较两种堰型选用宽顶堰。3.1.4 堰顶高程一般情况下,拦河闸底板顶面与河底平齐,因此堰顶高程取上游渠底高程1035.5m。3.1.5 闸孔总宽度及孔数- 7 -闸孔总净宽按 SL265

14、2001水闸设计规范中公式计算:总净宽 (3-1)2300HgmQB多孔闸堰流侧收缩系数(闸墩墩头为圆弧形): (3-2)Nbz1中闸孔侧收缩系数: (3-3)40017. zzz db边闸孔侧收缩系数:(3-4)4002217. bzbzb dd堰流淹设系数: (3-5)4.0013.Hhss式中 B 0闸孔总净宽(m);Q过闸流量(m 3/s);Ho计入行近流速水头的堰上水深(m);m堰流流量系数,采用 0.385;堰流侧收缩系数,多孔闸按公式(3-3)计算;b0单孔净宽(m) ;N多孔闸闸孔数;z中闸孔侧收缩系数,按公式 (3-4)计算求得或由表 3-1 查得,但表中 bs 为 b0+d

15、s;dz中闸墩厚度 (m);- 8 -b边闸孔侧收缩系数,按公式 (3-5)计算求得或由表 3-1 查得,但表中 bs 为 b0+ds/2+bb;bb边闸墩顺水流向边缘线至上游河道水边线之间的距离(m)堰流淹设系数,按公式 (3-6)计算求得或由表 3-2 查得;hs由堰顶算起的下游水深。表 3-1 值b0/ bs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0.909 0.911 0.918 0.928 0.940 0.953 0.968 0.983 1.000表 3-2 宽顶堰 值hs/H0 0.72 0.75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1 1.00 0.99 0.98 0.97 0.95 0.93 0.90 0.87 0.83 0.80hs/H0 0.92 0.93 0.4 0.95 0.96 0.97 0.98 0.99 0.995 0.998 0.77 0.74 0.70 0.66 0.61 0.55 0.47 0.36 0.28 0.19计算如下:流量 Q=28m3/s;上游堰上水深 H=1037.51035.5=2.0m;上游干渠渠道水深 h=1037.501035.50=2.0m;干渠流量为各闸流量总和:Q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