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的成年人读后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4005269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摩亚的成年人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萨摩亚的成年人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萨摩亚的成年人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萨摩亚的成年人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萨摩亚的成年人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萨摩亚的成年人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摩亚的成年人读后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我们的教育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读书笔记 音乐学院 09 级 师范班1091100035 王晓倩1091100018 江媛1091100016 贾小婉1091100019 李翀仔细地拜读了玛格丽特米德的著作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从人类另一个文明的角度来深思我们现代文明中的一些问题。该书详细地描述了一个赤道附近的小岛上的萨摩亚人的生活模式,重点描述了萨摩亚的姑娘的成长过程以及心理变化,特别是对姑娘的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做了详细研究。米德在导论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她这次田野调查的研究主题“使我们青少年骚动不宁的青春期危机究竟归结于青春期本身的特性,还是归咎于我们西方的

2、文明?在不同的条件下,青春期的到来是否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对于自然科学领域常运用的“ 固定变量法”,米德提出:作为以各种文明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无法在现实中去固定某些变量,而改变某一单一变量来研究人类文明,这决定于研究对象的范围局限性和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她提出只有人类学的实验方法才符合人性“深入和我们的文明迥然相异的另一种文明中去,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对生活于其他文化条件下的人类予以研究。 ”进而提出研究有两个文化中的同一问题(如青春期)的不同表现去证实这个问题在某一文明中的表现(如现代文明中青春期男女的骚动不宁等现象)不是属于固有特征(人类基因遗传表现) ,而是在该文明的文化条件限制下,该

3、现象得以表现。米德正是运用这样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萨摩亚的姑娘的青春期表现,从而对把现代文明中的青春期男女的骚动现象归结于源于人类基因的固有特性提出了质疑。进而提出了文化中的不同教育方式是造成不同文明中的青春期男女不同表现的根本原因。关于教育问题,米德在萨摩亚人的成年的第三章“萨摩亚儿童的教育”、第十三章“ 从与萨摩亚的对比中看我们的教育问题 ”、第十四章“为选择而教育” 都做了相关阐述。米德通过以上三章分为思路清晰的三个步骤来阐述她的教育观点:介绍萨摩亚的儿童教育、对比萨摩亚与西方文明中的教育、提出为选择而教育的教育改革。在拜读了该书之后,我喟叹于米德的田野调查的详细性和论述分析的针对性,初涉人

4、类学经典著作,这里我只是结合萨摩亚的成年一书,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谈我对于教育问题的一些初浅的理解。文化的潜在影响从米德的描述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萨摩亚这块土地上,没有人孤注一掷,没有人蒙受信仰的磨难,也没有人为了某种特别的目的而殊死拼搏。”“任何人的生活的步履都不会被别人所催促不停,也没有人因其身心发展缓慢而受到严厉的责罚。相反,那些富有天资、早熟早慧的人却每每受到遏止,以期他们当中最为迟钝缓慢的人能够赶上他们。”可见,萨摩亚的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要求是很随和的,米德在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整个萨摩亚社会充溢着的那种普遍的随和性。”而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却不是那么随和。我们提倡并宣传早熟早慧的青

5、少年,新闻媒体热衷于报道“某某神童考上北大清华”、“某某 9 岁孩童学完大学所有课程”。早熟早慧,在家里的大人眼里,叫做孩子的“懂事”。乃至于对于还没“懂事”的孩子,父母会以其同年人中的成熟者为榜样,教育他们,乃至压抑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引导”他们早一步进入社会。与萨摩亚社会通过遏止那些富有天资的人以给予迟缓者赶上的机会相比,我们的社会更强调森林法则,更强调青少年们的早慧早熟。在社会的价值观引导下,父母和学校承担了具体的对于孩子的教育。与萨摩亚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宽松要求相比,我们的社会里的父母们往往对子女寄托了太高的期望,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除了在学习上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外,还希望他们综合素

6、质全面发展,为此,父母们为孩子们制定了“兴趣”和“爱好”,练习钢琴书法抑或是舞蹈乐器。父母的兴趣被强压在孩子的身上,父母的希望被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与萨摩亚的随和性教育相比,这种功利性教育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阴影。性知识的教育对萨摩亚的少女而言,青春期并不是一段困难、动荡的时期,在心理上也未出现危机和突变。米德这样描述道:“已达青春期的萨摩亚姑娘同她们尚未成年的妹妹们的主要区别,仅限于在姐姐身上已表现出的某种生理变化尚未在妹妹身上出现而已。但除此之外,在那些正经历青春期的姑娘们与那些还要过两年才达到青春期的少女们,或那些两年前就达到青春期的女性之间,并不存在着其他巨大的差异。”在萨摩亚的社

7、会里,少女的等级的划分是按照“年龄”,而不是按照“婚否”。而在我们的社会里,小孩子称呼还未成婚的女孩,应该叫“姐姐”,而称呼已成婚的女孩,应该叫“阿姨”。我们社会强调贞操观念,强调结婚与否,强调婚前性行为的道德问题。而在萨摩亚的社会里,“性”,是“早早地就向孩子开放的天地”。16、17 岁的萨摩亚的小伙和姑娘就可以互相恋爱,并且常常在棕榈丛中约会,也时常会发生两性关系,而这些在我们社会里被视为禁忌的场面,在萨摩亚的社会里,村里的小孩子也常常目睹。在萨摩亚的社会里,人们视性为一件自然而快乐的事,每一个人都有充分享受性的自由。除了少男少女可以自由恋爱,自由享受性的快乐之外,在成人社会里,妻子的出轨

8、,也只需要几张精编的草席就能弥合情敌之间的间隙。当然,酋长的女儿和妻子的性自由会被排除在外。其实,萨摩亚的社会也不是性的泛滥,萨摩亚社会同样是一夫一妻制。只是在这里,性是自由的,开放的,而且是不加掩饰的,一个萨摩亚人,还是孩子时就能看到性,到了 16、17 岁可以去尝试性,而即便是成婚之后的出轨也不会被视为大逆不道的事,甚至已婚的男人与未婚的姑娘相会棕榈丛中也是社会默认的事。相较而言,我们的社会里,对性总是加以掩饰,即便是发出了“食色,性也 ”呼声的孔子,对于性也采取了用“礼”来加以约束管制的方式。可见,我们的社会对于性是避讳的,我们不会在公共场合谈论性,更不会在“棕榈丛 ”中去尝试性。在对于

9、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我们缺乏科学的性教育。父母和学校都对孩子对性产生的好奇和兴趣采取回避的态度,以致进入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开始陷入生理快速发育,心理却停滞不前的矛盾状态。步入社会的过程我们的现代社会中的青少年们,在 16、17 岁时表现出来的骚动不安、叛逆等现象被称为一个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其实,分析其原因,青春期就是上述两中教育模式带来的后遗症。还是小孩的时候,孩子们只是一味地接受教育,也就如同教育人类学的濡化理论论述的那样:“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人类特有的学习经验可使之获得在某种文化中的适应能力。”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来自父母和学校的压力伴随着孩子的各方面知识的增长而不断积累,而在增长的

10、各方面知识当中,性知识却几乎是空白,成为整个知识体系中的“短板”。16、17 岁的青少年即将迈入社会,成为我们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员,来自于未来就业、婚姻、抑或是通过升入大学用时间和努力来换取未来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婚姻的压力,极大地增加了青少年的精神负担,而在父母和学校的长期加压行为下,这种来自于未来的压力使这个时候的青少年出现了骚动不安的现象,乃至选择了叛逆来抵抗外部的加压。与此同时,青少年们的生理快速发育,开始出现生理上的性需求,而心理上对于性知识缺乏必要的认识,使得他们避开社会的正式教育,通过其他方式去探寻性知识。而在社会没有科学的性知识教育情况下,这种自我探寻的性知识,往往带有“淫秽”的色彩。使得正处于骚动不安状态下的少数青少年,通过叛逆的方式,冲破外界约束去实践和尝试自我学习的性知识,这就造成了青少年偷食禁果的现象。小结经过分析,可以看出,青春期的众多现象,来源于我们社会固有的教育模式。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中的弊端在这个时期集中地体现出来。而把这种结果归结于一个人生长发展必有时期“青春期”,甚至于用医学的基因观点来予以解释,是对于青少年教育的不负责任。米德的田野调查,将现代文明与萨摩亚文明的对比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社会中的教育中的问题和弊端。而这,足以引起整个教育界的改革,如米德所说,“为选择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