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装专业向市场转型的方法探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519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校服装专业向市场转型的方法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方高校服装专业向市场转型的方法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方高校服装专业向市场转型的方法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方高校服装专业向市场转型的方法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方高校服装专业向市场转型的方法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高校服装专业向市场转型的方法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校服装专业向市场转型的方法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高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法探索摘 要:在“中国梦”引领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供应侧的地区产业升级、全国超 600所地方院校实施转型的背景下,以地方院校服装专业教改的需求为导向,探讨二本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思路和路径,探索服务地方经济、融入地方产业和吸收地方文化的特色教学改革之路。Abstract: Chinese dream lead to the reform of cultural education, the upgrade of supply side in local industr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 Ba

2、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engineering, study the direction,theory and route of teaching reform,search the special way of teaching reform in clothing engineering 关键词:教学改革 服装专业 地区产业 地方文化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clothing engineering; local industry; regional culture我国高等教育在 90 年代以前基本上属于精英教育,

3、直至 21 世纪高校合并和扩招让高等教育趋向规模教育,再到 2010 后国家政策引导 2000 年合校的全国超过 600 所二本院校开始关注职业教育。时至今日,这种相对标准化、程式化和量产化为的高等教育模式走到了改革的风口浪尖,高等院校特别是二本院校的教育模式需要适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供应侧改革为途径、特色化教育为目标”的发展需求。1. 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中国经济由“三驾马车”牵引,保持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近年,我国经济进入换挡提速的阵痛期,在中高速的定位基础上,确定了“三发动机”的经济发展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供给侧的治理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明确了方向、路径和蓝图。在此背景下,高等教

4、育服务社会经济,就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入一个纵深的阶段,国家教育也要随之改革,全国二本院校,追随“中国梦”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民族精神,做到分阶段,分梯度的有机转型。国内众多二本院校几乎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专业重叠,如何适应未来需求,形成独特的教育体系,则成为高等教育从业者不得不思考、辨析和探索的发展问题。 “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实践,在文化教育领域深有体会,各种专家学者也随之提出了很多各自专业领域的教育改革建议,本文基于地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转型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具体实施改革中的学校教学方法的变革。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行业再次细化,市场更加细

5、分。以前信息不够发达的时候,做一件衣服,款式稍微借鉴点大牌,色彩搭配得当,面料运用合理,投入市场后立刻会有较好的反响,现在的信息社会,地球变成了一个“村” ,产品投放以分秒计算,我国服装产业也由此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实用加精英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学不能以培养精英为唯一目标,亦不能以培养最低标准的从业人员为目标 须以兼顾培养行业技术和创新人才为目标,让大学生尽可能的与市场接轨,达到零距离接触,毕业生和市场尽可能的无缝连接,满足产业经济的客观需求。想要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多方合力完成,内外兼修,重点在于以“改善供需侧”为导向,变革现有教学模式,打造特色服装专业教学体系。2. 教改服务地方经济在国

6、际、国内市场竞争环境下,地方经济存在力争打造其产业集群和竞争力的需求。同时,地方院校在国家教学改革中、同类院校的竞争中,同质专业的发展中也存在极其相似的的发展需求,地方经济和地方院校的发展诉求同质和发展动力同向。作为转型的地方院校,可选择依托地区、反哺地区,形成特色,为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提供支撑。一方面,地方院校让转型后的学校学生能更适应行业需求和地区需求,同时发挥创新作用,推动地方经济和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做到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教育现行,只有对教育的足够重视才能让经济的到可持续发展。如此,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重视,地方院校和学科专业可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府主导的基础

7、上,尽可能推动地方服装企业和学校服装专业的校企合作。让企业的市场敏锐度通过和学校的合作渗透到学校服装专业里面,让专业学生能够在这些信息的支持下更合理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学后有用。学校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设计以及技术支持,最终达到强强联手的双赢局面。3、教改融入地方产业衣食住行是人类的核心生存、生活需求。放眼当今的服装行业,根据目前服装行业的工作领域、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的不同,服装专业人才可分为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工艺、服装营销、服饰品等等,从业人员的细分反应了服装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质”和“量”的要求。国家、区域和地区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空间巨大,但服装专业毕业生换行、改行现象

8、严重,踏踏实实在服装公司、服装企业里或者在服装市场上坚持的学生很少。反观此种现象,不难发现问题所在,学生进入社会企业后,适应岗位能力不强,因此,我们需要对高校服装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尽量使学生能和市场接轨,不至于毕业即失业,要达到学生属于半个企业人的要求,需要地方院校服装专业做出如下变革。3.1 服装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市场经济下的专业转型,转的就是让学校,让学生面向市场,面向市场经济。对服装专业而言,教学体系改革需要遵循“走近企业、引入企业和流向企业”的三原则。基于以上三原则,重新认识服装专业的“学”与“教”的相互作用。从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的教育改革精神“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

9、之人”中得到启发,我们的学生不一定非得在课堂上才叫学习,才能学习。将课堂搬到服装企业,将教室搬到服装生产车间,在真情实景中去感知触碰学习,不仅摈弃了原有的枯燥课堂填鸭式学习,还能让学生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再回到学校就会主动去图书馆,去自习室进行自觉的理论学习,当学生知道自主学习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改革就算成功了一半。再从“教”的角度出发,大教育家杜威的五步反省思想法“困难之感觉审定困难之所在设法解决在许多方法中选一最有效的试试看屡试屡验之后再下断言” ,被其学生陶行知先生进行了升华为“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实验、实验生断语、断语又生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1。作为“

10、教”的主体的专业老师,需要掌握这一教育通用原则,并谨记于心,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少教多学 2,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方法。老师只在理论教学中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在实际操作课程中只需要站在远处观察学生的实践步骤是否安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他们未知的领域,鼓励他们用创新精神开辟服装行业的全新领域。3.2 服装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以产业需求、企业岗位需要来做课程调整。服装市场行业细分和服装企业岗位细化之后对服装专业学生的要求就更加多元化。按照“产、学、研”和“课堂与市场无缝连接”的思路,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有特色的、新型的、实用的课程设置。在大二、

11、大三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时考量学生的多样性,做到课堂尽可能多样化,越是多样化,越能体现公平。因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喜好不同,作为师者就应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在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体现其公平性。老师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教学计划,开发实用于每个独立班的特色课程,再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同时还能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程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期,让学生分数次进入服装企业实习,要求从服装工艺流程学习开始,再进入服装商场、服装店面进行销售实习,所有实习课程均有专业老师带队,评价考核由服装企业校外导师执行,以企业对新进员工的要求来要

12、求学生,每学习完一个工种进行新员工考核,只有在考核单上盖完所有的章方为实习课程合格,可以修的学分,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实习再回到学校学习时,他们将会有的放矢的找到自己喜欢的细分岗位,有针对性的去自主学习,储备知识。在大二、大三阶段循序渐进的进入企业实习,然后再回到学校课堂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循环两到三个来回,相信在老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生深入一线的学以致用,会给他们带来更多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在异质群体里面的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也为后面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并且还能等到真正毕业的时候能快速进入

13、工作状态,迅速让自己融入不同的群体空间。如此,在大二、大三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专业知识的储备加上动手实战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课程结构,将学校课堂与企业车间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发挥作用,让学生在这黄金两年里面尽可能多的储备行业相关知识,为将来步入社会,进入企业,成为其中一份子做好从思想到能力的准备。3 教改吸收地方文化扎根地方文化,建立特色服装工作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需要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并对地方文化进行挖掘,对地方文化可做到课堂的延伸学习,直接走到跟前去观摩、感知、采风学习,回来整理资料,对地方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4、还需要去追根溯源,找到文化的源头,能给我们服装设计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再从物质财富上去寻找地方的特色面料、特色工艺、特色图案和特色民族的特别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将设定为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前期的调研课程。将这些整理完后可以直接进入毕业设计的环节。在毕业设计环节做到民主性、开放性,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呈现为商品,也可以呈现为前卫时尚品,更可以是反潮流的设计,所有的毕业设计都遵循民主性和开放性的原则进行,等到毕业设计做出作品后,将这些作品拍成照片,发布到互联网,进行直接的网络营销,或者送到当地服装商场或服装实体店进行销售,这个环节需要学生利用大学以来学到的营销知识来完成这一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智力和非智

15、力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通向另一条通道-自主创业。毕业设计的同学可以申请到各个不同的特色服装工作室里完成自己的大学终结稿。实验室课程设置是“动态”的,是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要,行业的分工,岗位的不同,做出不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调整。这不仅需要专业教师时刻关注服装行业的整体发展,还要学校领导对服装专业的不断支持,给专业老师更多的机会走入市场,捕捉服装市场瞬息万变的变化,为服装专业的教学带来更贴近市场的信息,为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不断的改进意见。4、教学改革路径设想地方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而企业和学生则即是主体也是客体,所有参与方都将推动教学改革的实施推进。4.

16、1 教师队伍的建设现在大学教师多数都是从大学到大学的一个过程,需要有最基本的硕士学历才能站在大学的讲台上,导致我们服装专业重知识轻能力。我们的服装专业改革首要的问题并不是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或缺乏学习潜力,而是在于教师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怎样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再度创造” ,怎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服装专业思维方法 3。如此一来,对我们服装专业老师的要求就提升到了一个研究者的档次,首先应该对服装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解服装学科的最新动态发展;其次需要服装专业老师通过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及教学质量,反思所上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每一个班级;最后还需要高度重视服装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不断的在职培训,提升服装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可以在新老师进来之后当一年助教,由“老带新”来完成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每一位新进服装专业的老师都需要有一名老教师带领,熟悉教学目标和专业方向,了解特色工作室的运行要求,对学生的引导方法等等相关服装专业的全面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