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400461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谈基层干部坚持正确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秦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表面看是距离,实质反映的是隔阂,是对群众缺乏感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党员干部要在思想深处、党风党纪、政风政纪等方面认真查找问题,特别是认真对照正确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补好精神之“钙” ,去掉行为之垢,把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传承好,把群众家门口的事情办好,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一、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是非

2、观政绩观,铲除“四风”顽症产生的思想根源,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思想问题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窗口,是打通联系2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如何,服务群众、造福一方的观念和本领如何,决定着能否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四风”问题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拦路虎。近年来,我省大批优秀基层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扎根基层来发展基层,以服务基层来

3、凝聚基层。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许多基层单位不等不靠、先行先改, “四风”问题明显改观。但也要清醒看到,作风方面的问题由来已久, “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基层干部不关心群众冷暖,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有的基层组织软弱无力,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最后一公里”的通畅,挫伤群众积极性,损害群众根本利益,长此以往,必将侵蚀党的执政基础。从纠正“四风”入手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关键是要端正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和政绩观。从实际情况看, “最后一公里”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往往是忽视和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在权力观、利益观、3是非观、政

4、绩观上出现偏差。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以权谋私的工具,特权思想发酵,身上散发着浓重的官僚主义气味,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利益问题,把个人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滋生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守不住清贫,经不起诱惑,挖空心思谋位子、捞票子,对群众的利益诉求置若罔闻。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大是大非问题,理想信念动摇,在原则问题上立场模糊、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政绩问题,搞各种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群众十分反感,直接败坏党风政风。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从源头上铲除“四风”问题的思

5、想病灶,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二、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把握“三严三实”新要求,是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新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是作风建设的新标杆,基层干部要始终遵循这一要4求,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不松劲,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把握好党性要求的高度,提升思想境界。 “三严三实”新要求,从方法论角度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对党性的认识和把握必须有高度,将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与党性修养和锻炼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基层干部,能否正确使用权力、对待利

6、益、判断是非、做出政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直接影响党与群众的关系。处理不好,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就会受损,凝聚力就会降低。在实践中,首要的就是要时刻注重党性修养和锻炼,处处培养爱民为民的高尚情怀。坚守好个人修养的标准,培养道德情操。 “三严三实”新要求,从个人操守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注重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修养,注重树立学习标杆,恪守用权、律己和做人等方面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努力向焦裕禄、杨善洲等好干部看齐,始终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对各种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把群众利益作为正确决策的基本出发点,襟怀坦白、公道正派。承担好干事创业的责任,倡导求真务实。 “三严三实”新

7、要求,从工作实践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发扬求真务实5精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干事创业始终。基层干部谋划事业和工作,要落到实处,坚持从实际出发,知行合一,而不是纸上谈兵;真抓实干,而不是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创业,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用群众观点、群众利益这杆秤校正与群众的关系,始终以公仆情怀和实干精神对待群众、干事创业。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坚决打通各种阻断点,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从观念到行动,非一日之功。我们的基层干部要对照正确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严字当头、实处着手,立规矩、定底线,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

8、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切实做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全面深化改革打牢过硬的作风基础。理想信念动摇不得,要永葆政治本色。能否坚持正确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首先要看理想信念这一“总开关”拧得紧不紧。现在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不是出于自觉自愿,而是迫于形势、迫于任务不得不这样做,形势一旦改变,任务一旦完成,立刻“班师回6营” ,远离群众。我们的基层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精髓要义,激发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要仔细想一想,在思想深处和工作实践中,是否真正解决了“为谁执政”的问题,是否存在言行不一致、做的

9、没有说的好等问题;“公仆”意识强不强,在对待群众的感情、态度问题上有没有差距,是不是能够做到心中装着老百姓,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都为人民群众着想,从人民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问题改起。要一点一滴梳理整改,清洗掉思想上的灰尘,始终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 。为政清廉马虎不得,要守得住本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坚持正确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必须做到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许多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生活俭朴,艰苦创业,与群众同甘共苦。近年来,云南涌现的杨善洲、高德荣等先进典型,整天与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不为自己谋半点私利。

10、我们的基层干部要向先进典型看齐,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整风精神贯彻始终,以实打实、硬碰硬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整改。要做到慎独7慎初慎微,穿好“防弹衣” 、系好“安全带” ,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火墙” 。要克服“好人主义” ,对那些讲排场、摆阔气、比豪华、挥霍浪费之事,敢于揭短亮丑,不怕刺、不怕痛。干事创业虚假不得,要练就真本事。坚持正确权力观、利益观、是非观、政绩观,最终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干事创业上。基层干部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练就“鸬鹚的功夫” ,沉到水底抓活鱼。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就要切实做到“务实” ,做老实人干老实事,实实在在转

11、变好工作作风和思路,踏实走近百姓,走稳群众路线,把群众关心的事办牢靠,搞实诚。要积极探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下基层、接地气、解难题,真正感知老百姓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状况及诉求,更好地把各种矛盾解决好,把经济发展好,把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好,把社会稳定好。要掌握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锻炼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组织协调群众的能力、及时化解矛盾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感召带动群众的能力,学会与群众沟通思想感情。要放下架子,善于向群众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甘当小学生,8多跟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从而摸清底

12、数,科学决策,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宗旨意识偏离不得,要竭诚为民服务。我们党与人民血脉相通、鱼水相依,一刻没有离开过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刻没有忘却过群众的安危冷暖和群众利益。现在,党群关系好不好,关键要看宗旨意识强不强,我们所做的工作群众满不满意,我们制定的各项政策是否利民惠民,符不符合群众的意愿。近年来,我省从制度层面入手,大力推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在县以上机关全面实行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的“四联户”制度,推进了干部工作作风改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干部要切实增强宗旨观念,真正做到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赢得人民群众真诚的信赖;要强化责任意识,夙兴夜寐地为人民工作,把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就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权力来源的“根子” ,把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时刻反省自己的“镜子” ,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行动方向的“哨子” ,把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作为最终评价的“尺子” ,始终不忘党的宗旨,立9足本职岗位,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凝聚改革精气神,更好地调动和激发群众智慧,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把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化为云岭大地的美好现实。(作者: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原载求是杂志 2014 年第十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