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366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第 I 卷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次能源 B. 水力是二次能源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2.氢气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燃料,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 )A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 B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含 CO 和 H2)后分离出氢气C用铁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D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天然气 煤 核能 石油 太阳能 生物质能 风能 氢能A B C D4.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 12g 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 EkJ 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C.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O2(g) SO3(g) H = 98.32kJmol ,在容器中充12入 2molSO2和 1molO2 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196.64kJ B 196.64kJmol C 196.64kJ D 196.64kJ6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酸碱中和

3、反应 浓 H2SO4 稀释 固体 NaOH 溶于水 H2 在 Cl2 中燃烧 弱酸电离A、 B、 C、 D、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8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 2(g)+O2(g) = 2H2O(1) H 285.8kJmolB2H 2(g)+ O2(g) = 2H2O(1) H +571.6 kJ molC2H 2(g)+O2(g) = 2H2O(g) H 571.6 kJmolDH 2(g)+ O2(g) = H

4、2O(1) H 285.8kJmol12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反应条件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决定于该反应是否自发进行10已知:H 2(g)F 2(g)=2HF(g) H= 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 1L 的氢气和 1L 的氟气吸收 270kJ 热量B1mol 氢气与 1mol 氟气反应生成 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 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 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 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 个氢气分子

5、与 1 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氟化氢分子放出 270kJ11反应 2SO2(g)O 2(g) 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 3 的浓度增加了 0.4 molL1 ,在这段时间内用 O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4 molL1 s1 ,则这段时间为( )A0.1 s B2.5 s C10 s D5 s12将镁带投入盛放在敞口容器内的盐酸里,反应速率用产生的氢气的速率表示,在下列因素中:盐酸的浓度,镁带的表面积,溶液的温度,盐酸的体积,氯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A BC D13把下列四种 X 的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 10 mL 2 molL1 盐酸的烧杯中,并均加水稀释至 5

6、0 mL,此时 X 和盐酸缓和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10 mL 2 molL 1B20 mL 2 molL 1C10 mL 4 molL 1D20 mL 3 molL 1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C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15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C增大反应物的量 D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二、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6已知 H2(g)+Cl2(g)=2HCl(g) H=184.6kJmol -1, 则反应 H

7、Cl(g) H2(g)+ Cl2(g)12 12的 H 为 A+184.6kJmol -1 B92.3kJmol -1 C369.2kJmol -1 D +92.3kJmol-117.已知 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度分别用 、 、 、 mol/(Lmin)。3NHV2ON2HOV则正确的关系是 A. = B. = 453NHV2O562OC. = D. =232452VN18在 2A(g)+B(g) 3C(g)+4D(g)中,表示该反应最快的是 ( )A(A)=0.5mol/(Ls) B(B)=0.3 mol/(Ls)C(C)=0.8 mol/(Ls) D(D)1 mol/

8、(Ls)19. 已知 25、101kPa 条件下: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4Al (s) +2O3 (g) =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 O2 比 O3 能量低,由 O2 变 O3 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 O2 比 O3 能量低,由 O2 变 O3 为放热反应CO 3 比 O2 稳定,由 O2 变 O3 为吸热反应DO 2 比 O3 稳定,由 O2 变 O3 为放热反应20.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4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9、 )A.正反应速度 v 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 B=2 mol/(Lmin)B.正反应速度 v 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 C=2 mol/(Lmin)C.正反应速度 v 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 B=1.5 mol/(Lmin)D.正反应速度 v 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 C=1.5mol/(Lmin) 21.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 23H 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 ) A.1 个 HH 键断裂的同时,有 6 个 NH 键断裂B.1 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HH 键断裂C.1 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10、HH 键形成D.1 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6 个 NH 键形成2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以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只有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23.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 B.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增大C.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D.某生成物的产率可能提高24. 将 3molA 和 1molB 混合于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

11、 P 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D(g),若反应过程中保持起始温度和压强不变,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为 w mol/L,若反应过程中仍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配比充入容器 P,平衡后 C的浓度仍为 w mol/L 的是 ( ) A.6moLA+2moLB B.3moLA+1moLB+2moLC C.2moLC+1moLB+1moLD D.1moLC+2moLD25.已知某可逆反应 m A(g)+n B(g) p C(g) H,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左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 t 时温度 T 和压强 P 与反应物 B 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 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

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T1T 2,P 1P 2,m+np,H0 B.T 1T 2,P 1P 2,m+np,H0C. T1T 2,P 1P 2,m+np,H0 D. T 1T 2,P 1P 2,m+np,H0 B%0 t /sT2P21TP1第 II 卷三、填空题(共 40 分)26 (7 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H 2(g) + 1O2 (g) H 2O(l) ;H=-285 kJmol-1H 2(g) + 1O2 (g) H 2O(g) ;H=-241.8 kJmol -1 C(s) + O2 (g) CO(g) ;H=-110.5 kJmol -1 C(s) +O 2 (g) CO 2(g) ;H=-393.5 kJmol -1 回答下列问题:(1)H 2的燃烧热为 ;C 的燃烧热为 。(2)燃烧 1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3) 写出 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7.(4 分)在 2SO2+O2 2SO3的反应里,开始 SO2和 O2的浓度均为 0.5mol/L,2 分钟后测得SO2的浓度为 0.25mol/L,则 =_,各物质所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