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情感培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281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情感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情感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情感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情感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情感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情感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情感培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情感培养【摘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作为培养学生的思政课教师有着重要职责和特殊使命。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要求,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培养温暖的情感,体现课程、学生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角色定位 情感培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 号)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这“二者一人”的概括,恰恰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而能否担负起这一角色并实现其功能,则取决于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良好的情感、角色意识和职业素养,特别是任课教师的情感,对胜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塑造大学生的灵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情感培养“灿烂的微笑、幽默的语言、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怀,老师您让我们感觉很亲切很温暖”!学生的鼓励让作为老师的我思考了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带着怎样的情感走进课堂面对学生?常言道:动之以情,跷之以理,通情才能达理, “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张“通行证” ,是进入学生内心世

3、界,产生亲和力的重要因素。 “温暖”这个词点燃了我的灵感。面对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及其负面效应的影响,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思政课需要我们思政教师培养起温暖的情感。特别是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高中时代基本上都属于被老师忽视的群体,缺乏老师的重视和关爱,因此,温暖情感的培养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抵触情绪,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发掘自身的潜力,发挥正能量,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温暖”的人。(一)温暖是一种适度而美好的品质1、温暖决定和影响着善良、恭敬、谨慎、谦虚等品质的程度。2、温暖的品质内涵要素(1)适度的尊重。尊重学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是保

4、证教学成功的关键。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尊重学生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兴趣与教师的要求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倾向它、注意它,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探求它。因此,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兴趣,善于启发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课堂上我做的对学生理想的调查,课下与学生聊教师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驾照的考试;与想开网店的同学聊马云、电子商务、网店装修;与恋爱的学生聊两个人的相处之道等等。尊重学生的需求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只有自由与规范相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恰当的给予,真实的关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败时,我们要给予学

5、生切合实际的关怀和指导。如这学期我带 13会电专业的思修课,很多学生有专升本的打算,课间聊天聊这个话题也比较多,他们比较关心能报考的专业、学校、培训班的选择、什么时候培训班等等。通过、手机短信等平台,我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看到学生在专升本的道路上迈出了步子,我满心欢喜。(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温暖品质1、温暖品质最能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注重人格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涵了温暖的品质。2、具备温暖品质的思政教师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温暖的老师对学生最具亲和力和影响力,因为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三)温暖的思政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需

6、要安徽师范大学的路丙辉教授说“不要让学生输在灵魂锻造的起跑线上” 。灵魂锻造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灵魂锻造就是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品质。也就是说学生的成长需要温暖的环境,思政教师也是温暖环境的营造者;学生的成长需要温暖的引导,思政教师更是当之无愧的引路人;学生的成长需要温暖的培育,教师是责无旁贷的好园丁。教师首先是一个温暖的教师,才能培养温暖有爱心的学生,温暖是教师个人成长、成熟的标志,温暖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需要。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在课堂上播撒下的温暖在课余收获了回来:有学生悄悄的把失落的心事诉说,有学生把在社团得到的锻炼和成长分享,有学生兴奋的把获得的荣誉证书捧到面前,有学生贴心叮

7、嘱天冷保暖,有学生甜蜜的晒恋爱的幸福,有学生嬉笑着说周末愉快,这些都真实的让我体会到温暖的思政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四)具备温暖品质的思政教师形象1、思政教师应有的形象。温文尔雅的内在气质,和蔼可亲的言谈举止,循循善诱的职业能力,爱生如子的仁德操守。2、具备温暖品质的思政教师的基本形象。(1)守纪。遵守纪律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和能力。遵守工作纪律是思政教师应有的品质。第一,慎言,防言不由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者,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政治文明化和民主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传播的政治理念是一种责任

8、与担当,是国家政治伦理道德、政治权力正当化的深入解读。这就要求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务必时刻牢记人才培养中的政治责任,旗帜鲜明地唱响时代主旋律,不可人云亦云,而应该不断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去伪存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第二,慎行,防行为失当。教师行为失当,从内容来看有教学情境安排、个别差异的适应、行为问题的处理等造成的伤害;从产生伤害的方式看有批评、表扬及一般交往的伤害;从伤害的成因来看有不重事实、不顾场合、随心所欲、宽严无度等。教师的行为失当,极易引起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即造成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体现在学生的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甚至引起心理疾病。作为思政教师,在平时的

9、工作中一定要谨小慎微,对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要慎思,一旦发现了失当就应向学生解释、说明,解除学生的心理阴影,让学生朝着健康的心理发展。第三,慎始,防下不为例。 “万物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 。我院的思政课是合班上课,一般在 100 人左右,教室安排的是多媒体大教室,给学生逃课等违纪行为创造了客观条件。所以,对于课堂纪律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始,认真履行学生请假制度,把握好课堂纪律,必须打消学生任何侥幸心理和幻想,杜绝下不为例,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第四,慎微,防小恶积大。在教学及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要拒绝“小节无害论”的论调,它会让我们逐渐放松自我约束,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如上课的迟到、早退

10、、吸烟等等。 “小”往往是量变之始,质变之源。我们一定要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 。第五,慎躁,防轻浮骄躁。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专家、权威,对一些现象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则相对缺乏,加上希望尽快得到老师明确回答或指导,容易造成情绪焦虑,容易出现“重复询问、催促”的现象,这时,作为教师我们更不能骄躁,在言行上稍有不慎,易引发误解。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交谈,及时掌握其心态和种种需求,以获得其对自己的信任,提高工作效率和为学生解疑答惑的质量。(2)敬业。敬业是思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态度,也是每一位思政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日常

11、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以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为标杆,精益求精的教师学习榜样,以平常心对待各类荣誉,用幸福感淹没各种干扰。(3)善爱。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教师的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成长经历,都在证明着这个道理: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才能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并真诚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五)温暖的思政教师的修炼1、善于营造温暖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指人

12、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也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这是德国心理学家 K.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营造温暖的心理环境则需要教师实事求是的看待社会现实,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事件,真心诚意的感激现实生活,智慧理性的对待个人得失。因为老师对这几个方面的看法会情不自禁的在课堂上流露出来,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有利于给学生成长营造一个温暖的心理环境。2、能够进行温暖品质的自我修养。(1)尚德:崇礼尚德以立教,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如同春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2)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

13、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的和谐修养可以从人际和谐、事业和谐、生活和谐、心理和谐这几个方面来养成。(3)自信:自信是指教师能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它是一种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教师的自信是理智的、谦逊的、充满自豪感的自我悦纳;是内心的和谐与外在和睦的有机统一;是给学生正确的、肯定的影响。结束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场所。 ”找准定位、定准主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准则;融入温暖情感、创新

14、执教理念,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一个方向和趋势。人们也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要散布阳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先有一轮太阳。我愿做那一轮太阳,做一位温暖的思政课教师,把师爱的阳光撒向每一颗需要温暖的学生的心灵,在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携爱同行,用文化铸人,用爱书写师魂,用行践行学院的内涵建设,为学院营造温暖的育人环境,美好的明天努力!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 号)。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11 月第 2 版 2000 年 11 月。3蓝燕.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多重身份J.鄂州大学学报,2007 年 11:14。4 黄元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意识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lO(4):71-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