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常见的疾病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02371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老年常见的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老年常见的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老年常见的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老年常见的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老年常见的疾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老年常见的疾病“高血压”长寿村叔叔阿姨们大家好:现在我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老年常见的疾病“高血压”一、 定义:1、血压: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它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2、血压的波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压是呈波浪状波动的,在 24 小时中存在两个高峰,一个低谷。但峰谷的出现时间,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在上午 9:0010:00 点,下午 14:0015:00 点,是一天之中血压最高的时候,凌晨 2:00 点是血压最低的时候。所以老年人容易在凌晨发生心梗和脑梗。3、收缩压:心脏收缩射血时对动脉血管内的压力。 (90140mmhg)4、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内压力

2、。 (6090mmhg)5、高血压病:以体循环压力(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症叫高血压。高血压的临界值:14090mmhg一级:160100mmhg二级:180110mmhg三级:180110mmhg 以上二、 高血压分型:急进型(恶性):发病急、进展快,占 5%。青壮年多见,也可见于中老年人。可表现为:视网膜出血、肾衰、心脏扩大、脑溢血、蛋白尿、血尿等,病死率高。缓进型(良性):发病缓慢占 95%,多见与中老年人,早期无感觉,偶然发现,可以出现轻度的头痛、头晕、失眠、心悸、乏力、记忆力下降、血压波动大,各器官未受损害。此类型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不按时、按量服药,病情严重了会损害心、脑、肾

3、。三、 高血压发病的因素:- 2 -1、父母遗传:父母均为高血压的占 45%,一方占 28%,双方无占 3%,总的占15%。2、精神紧张:司机、老师等,肾上腺素增多,小动脉收缩阻力大,会出现血压增高。3、脂肪、糖类过盛: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动脉硬化造成血压增高。4、多盐:血钠增高,水份渗入血液内,血容量增大,心脏排出血量大小动脉收缩,血压增高,每人每天食盐 6 克以下为佳。5、抽烟:每次抽烟增加 1030mmhg。四、高血压的并发症:1、高血压心脏病: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大,左心室肥厚,扩张至心衰的占 89%,表现在运动后或夜间呼吸困难、憋醒、咳喘、最后心衰而亡。2、脑病:出血:脑

4、血管壁变薄、硬化、失去弹性;表现为:剧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失明、失语、抽搐、意识不清等。脑血栓:高血压可损害脑动脉内变,加速脑动脉硬化,最后形成脑血栓。腔隙性梗塞: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部分脑软化坏死。3、肾病: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损害、纤维化玻璃样病变、肾硬化、肾萎缩、肾功能差并导致尿毒症。4、眼病:视网膜出血、渗血、水肿、青光眼等。五、老年人高血压有何症状:1、易发生并发症:心脏病、肾病、眼底出血等。2、不易控制:对药的个体差异大,因人而异,副作用大,利尿容易丢失钾,受体阻滞易心跳减弱,传导阻滞、钙拮抗剂容易下肢浮肿,血糖增高。3、压力反射敏感血压调节障碍血压波动范围大,治疗

5、困难,易发生体位高血压。我国高血压 1.3 亿,每年增加 300 万,死亡率 300 人/小时,全世界每天 3000万人死亡。六、高血压的特点:- 3 -脑猝死 100 人中高血压占 93 人,脑血栓 100 人中高血压占 86 人,冠心病 100人中高血压占 70 人。1、三高:患病率高,达 13%;死亡率高,达 50%;致残率高,心、脑、眼、肾。2、三低:知晓率低占 30%;服药低占 28%控制率低占 90%。3、三误:不坚持治疗;不难受不治疗;不按病情治疗。七、西药降压的危害:1、损伤肠胃粘膜、产生消化不良、便秘、肠胃出血、胃溃疡等。2、导致药物过敏、产生皮疹、瘙痒、药物性皮炎、荨麻疹等。3、导致肝脏损伤、出现药源性肝炎、肝细胞坏死、肝硬化等。4、导致肾脏损害、出现肾小球坏死、肾炎、尿毒症、蛋白尿等增加。5、导致性功能障碍、出现阳萎、早泄、月经不调、闭经等。6、导致心脏损害、心律不齐、心悸、心动过缓、诱发心衰。7、导致动脉损伤、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眩晕、突然晕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8、导致精神损害、嗜睡、淡漠、抑郁症等。9、导致内分泌系统损害、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高血脂症等。好,谢谢叔叔阿姨们的认真听讲。八 药物治疗危害:1.电解质紊乱(利尿降压) ,低钾低镁血症,诱发心律失常2.内分泌紊乱3.肝肾功能损坏4.支气管中易干咳,咽喉发痒。5.心脑血管损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