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229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适时的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情意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转变教学观念,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一、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家哈尔斯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更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需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牢固确立学生第一、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摆正教师服务主体、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地位,以突出主体,发展主

2、体。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课堂学习和训练活动,上课尽量少讲精讲,腾出时间让各层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多练、多思、多讲,如概念让学生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问质疑。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另外,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3、,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二、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创设课堂教学最佳学习情境,能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讨论,教学中,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悬念、疑虑;恰当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合适的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反思,触发学生开展讨论。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要让学生多实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保证。在这一

4、方面,开展专题性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机会。在专题性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把提出问题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互相探讨过程中质疑问难。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观察特征,并具体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并发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以解决问题。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使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惯从课堂延伸到了专题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之中,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提供了时空。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5、,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 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 “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总之,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教师应该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