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沈群英老师开设研讨课时间在流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4002271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组沈群英老师开设研讨课时间在流逝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科学组沈群英老师开设研讨课时间在流逝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科学组沈群英老师开设研讨课时间在流逝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科学组沈群英老师开设研讨课时间在流逝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科学组沈群英老师开设研讨课时间在流逝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组沈群英老师开设研讨课时间在流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组沈群英老师开设研讨课时间在流逝(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月 21 日,科学组沈群英老师开设研讨课时间在流逝,科学组全体成员作“教师提问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本次课堂观察也是由教科室组织的“绿色课堂”课堂观察系列研讨活动之一。课堂观察现场芦墟实验小学 教研组“课堂观察五稿一课“ 活动研讨课教案 授课日期:2010 年 4 月 21 日年级 学科 教材内容 教时 执教老师五 科学 时间在流逝 1 沈群英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根据自然现象及身边信息估计时间;感受时间的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运用多种方法感受 1 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比较准确地估计一分钟长短时间。进一步能够估计 10 分钟、1 小时时间的长

2、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要珍惜时间。教学重难点运用多种方法感受 1 分钟的长短。如何更准确地估计一分钟的长短。教具准备课件、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估计:现在几点了?1游戏引入:有点忘记时间了,有谁能不看钟表,告诉我现在几点钟吗?(板书:时间)2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充分发言) 3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现象、身边的信息来估计时间。要准确知道时间,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让我们对照时钟,来看看你的估计是否准确?(课件出示 flash 钟)板书当时的时间二、感受一秒钟、一分钟有多长?1谈话: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我们,但又悄悄地从我

3、们身边流逝。(揭示课题:在流逝)当秒针嘀嗒一下,就过去了?(一秒钟)。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一秒钟有多长。2感受一秒钟有多长:(课件:一秒嘀嗒声 两次)再来感受一下秒的节奏。( 课件:连续嘀嗒声)3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秒钟有多长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秒种:(眨一下眼、拍一下手、呼吸一次心跳一次)4看看一秒钟还能发生什么事?(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图片:刘翔图片和夺冠成绩)刘翔获得了雅典奥运会 110 米跨栏冠军!这是当时的决赛成绩,如果刘翔慢一秒,他将是第几名? 5小结:一秒钟是那么宝贵!所以有个成语叫做“争分夺秒”!那一分钟时间有多长呢?(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课件:一分钟滴答声)6边

4、听边思考,你能用什么方法来估计一分钟的长度? (生充分发言:拍 60 次掌,数 60 次“滴答” ,眨 60 次眼,走 60 步,做 4 道脱式计算题,跳绳,呼吸,)7让我们来测试一下你们的方法是否可以估计 1 分钟的长短。请 2 名同学上台,分别用你们的方法估计一分钟,如果你认为一分钟到了就转过身来,其他同学帮他们看时间,看看准不准。思考:(观察已填好的表格)不准,有误差。怎样改进估测方法? (要匀速、有节奏)8请大家像刚才这 3 位同学那样选择一种你认为比较好的方法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先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我宣布开始,你们向后转,估计一分钟到了,转过身坐下,看计时器,对照一下误差,并做好记录

5、。9学生估计一分钟有多长。10有误差。为什么呢?你们刚才估测的时候,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拍 60 下手是一分钟,唱一首歌是一分钟,心跳 70 次一分钟,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呢?(学生认为:是猜的)你认为这种“猜”的数据准确吗?正因为是猜的,我们调整了以后使这种方法保持一定的节奏还是有误差。要使误差缩得最小,可以怎么做?能一次性减少误差,而不是一次次的调整吗?(测一下)11我们来测量一下吧! (课件出示估测 1 分钟记录表)我设计了一张实验记录表(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表)第一栏填上你的方法;老师打开一分钟的计时器,你们用自己的方法来测试次数,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科学,我们要做三次,测量结果就是三次的平

6、均值。老师有个要求:测量的时候不能干扰别人,也要注意自己别开小差,受别人干扰。开始。12学生对照大屏幕钟单独测量,填写记录。13学生交流汇报14检测:我们再次用测量后的数据来做个检测,看误差是否缩小。通过刚才的测量,同学们知道了一分钟的准确数据。现在你能更准确地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吗?三、如何估计 10 分钟、1 小时有多长?如果让你能估计十分钟、一小时有多长,你打算怎么做?请学生说说。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测试。四、过去多长时间了?1、谈话:上了大半节课,同学们也累了。我们来放松一下,看一段动画片(1 分钟),再来做做运动(1 分钟)。刚才看动画片的时间和锻炼的时间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2、生发言

7、。(演示给学生看时间一样)3、为什么同是 1 分钟有不同的感受?4、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5、那时间真的有快有慢吗?6、谈话:是呀!时间是没有快慢的,只不过是我们的感觉而已!从上课到现在过去多长时间?(板书现在的时间)7、我们还能回到上课前的时间吗?是啊!时间在不停地流逝,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8、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9、总结: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再送给大家一句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格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与时间有关的格言,希望你们合理利用时间。板书:1、时间在

8、流逝 9:30 10:10珍惜时间 芦墟实验小学 教研组“课堂观察五稿一课“ 活动研讨课说课稿时间在流逝一课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科学下册时间的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感受人类对“时间”的探索和认识过程。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并认识到时间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总是以不变的速度悄悄流逝。现在的科学课教学,要求使全体学生加入到课堂活动中,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都动起来,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但是时间在流逝这一课并没有实验操作的内容,相对来说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我在选择设计教学策略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

9、了思考,怎样将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是我在备课时主要想解决的问题。经过思考,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尽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经过有趣的实践和理性的思考,了解这节课的知识。这一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了解和认识时间问题上起到奠基作用,为后面的教学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过去已有的关于时间的零星认识串联在一起,在了解、估计一分钟的过程中,体会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流逝的,为本单元后面知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为制作水钟、摆等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下面说一下我对学生的分析:关于时间的概念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在他们的头脑中只一个粗浅的认识,知道时间的单位,也知道时间

10、是一分一秒的流逝。可是,大多数同学很少认真体验过时间的长短,尤其是对一分钟这样短的时间内,不知道具体能做多少事情。因此,我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在感受活动过程中科学认知,升华情感。鉴于对教材及学生的上述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科学地认识时间的长短,知道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能力目标:估计和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从而比较合理地估计十分钟,一小时所持续的时间有多长。情感目标:感知时间的重要,树立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估计并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教学难点:经历从模糊估时到较准确

11、估时的探究过程,积累方法提高估时的能力。教法与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科学的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师生双向交流,感知与探索,学生讨论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学习中获得真实体验。教学处理:(一) 让学生不看钟表,判断现在大约几点了,说出估计的根据。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时间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先从估计现在几点开始。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有理有据地对某一时刻进行估计。(二)具体探究部为了让学生建立科学的时间概念,以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用生活中熟

12、知的具体事物,采用估计、感受等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探究时间的长短。具体分以下四个活动进行:活动一:先让学生估计一秒钟持续的时间有多长,再看秒表感受一秒钟活动二:估计感受一分钟。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估计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的方法,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看自己能否比较准确地估计一分钟,我预想到很多同学估计的都会有误差,接着根据第一次估计的情况,进行调整,再次进行估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开动脑动手的探究实践活动,从实际活动中得出一分钟有多长,用自己的方法研究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知道一分钟能做到很多事情,真正地认真的体验了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活动三:交流估计十分钟、一小时有多长。学生已经知道怎

13、样去估计一分钟了,十个一分钟是十分钟,六个十分钟就是一小时,在此基础上交流如何估计十分钟、一小时,也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一些有运动规律的方法进行估计。 这样设计意在: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秒钟到一分钟再到十分钟、一小时的探究过程,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和体验。这一环节学生的认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探究逐步形成综合化和复杂化。活动四:过去多长时间了。我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估计一下上课多长时间了,学生估计的会有快有慢,接着我设计了等待和看动画片的活动,时间都是两分钟。因为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14、创设两组活动,他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探究活动,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时间,知道时间以不变的速度流逝,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在全课即将结束时让学生谈谈对时间的感悟。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如何对待时间,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好品质,升华了感情,达到了情感目标。芦墟实验小学 教研组“课堂观察五稿一课“ 活动“课堂观察” 记录“课堂观察”主题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课堂教学内容 五下时间在流逝班级 五(3 ) 执教者 沈群英 观察者 科学组细节和现象 分析与建议第一时段:9:309 :35沈老师设计的问题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比如本时段的导入部分:“我对你们学校的作息时间不了解,哪位同学不看手表,告诉我几点了?

15、”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沈老师进一步提问:“能说说猜测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然现象、身边的信息,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估计时间。沈老师提问还能注重细节。当学生回答还可以利用影子估计时间时,沈老师立刻追问了一句:“看谁照在物体上的影子?”看似一句不经意的追问,但实际上是科学思维的引导,也为下一课太阳钟的学习作了铺垫。另外,本时段出现的一些提问,比如:“一秒钟可以做什么事?还有吗?还有吗?还有没有?有没有?”属于补充型提问(追问),我们认为这种追问有一定必要,让学生对一秒钟有一个全方位的感知,无疑为下面一分钟的估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要适度。第二时段:9:359 :40问题 1:请你们上来,看看

16、一分钟时间自己的误差是多少?你是多少?误差多少?本时间段,沈老师共提问 15 次,其中有效提问10 个,6 个属于提醒型,3 个属于补充型,1 个属于鼓励型;低效提问 5 个,属于重复型提问。总体来说,这个时间段中,沈老师设计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直观明了,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切实感受一分钟的时间长短。问题 2:如果要准确估算,节奏一定要怎样?问题 3:如果要你自己要试试,你觉得要比他们好吗?现在只有一个球,一个鼓,自己还可以用那些方法来测算?第三时段:9:409 :45我们组观察的时间段里,沈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位同学通过拍球,击鼓方法估计 1 分钟时间,提出问题:“你们的误差是多少?”通过计算,发现两位同学的误差均超过了 20秒,从而进入本课的一个主体活动阶段,即引领全体同学,采取各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