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需肥的特点与施肥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400136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生需肥的特点与施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花生需肥的特点与施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生需肥的特点与施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生需肥的特点与施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生需肥的特点与施肥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花生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既可食用,又可饲用;既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又是大宗出口商品。用途广泛,在国民经济中有较高地位。当前,我国花生平均产量在 3000kg平方千米左右徘徊,其增产潜力较大。而掌握其科学合理施肥,将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根据花生需肥的特点进行科学施肥,能充分满足花生对养分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效应,可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1、氮素营养:氮素主要是参与复杂的蛋白质、叶绿素、磷脂等含氮物质的合成,促进枝多叶茂、多开花,多结果,以及荚果饱满。若氮素缺乏,花生叶色淡黄或白色,茎色发红,根瘤减少,植株生长不良,产量降低。但氮素过多,又会出现徒

2、长倒伏现象,也会降低花生的产量及其品质。2、磷素营养:磷素主要参与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促使种子萌发生长,促进根和根瘤的生长发育,同时能增强花生的幼苗耐低温和抗旱能力,以及促进开花受精和荚果的饱满。缺磷就会造成氮素代谢失调,植株生长缓慢,根系、根瘤发育不良,叶片呈红褐色,晚熟且不饱满,出米率低。3、钾素营养:钾素参与有机体各神生理代谢,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加速光合产物向各器运转,并能抑制茎叶的徒长,延长叶片寿命,增强植株的抗病耐旱能力,同时也能促进花生与根瘤的共生关系。缺钾会使花生体内代谢机能失调,呈暗绿色,边缘干枯,妨碍光合作用的进行,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和运转。4、钙素营养:钙素能促进花生根系和根

3、瘤的发育,促进荚果的形成和饱满,减少空壳,提高饱果率。同时钙素能调节土壤酸度,改善花生的营养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缺钙则植株生长缓慢,空壳率高,产量低。此外,花生对各种微量元素虽然需要量不大,但也很重要。钼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并在根瘤菌固氮过程中起催化剂作用,是根瘤菌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缺钼则根瘤菌失去固氮能力。铁能参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参与叶绿体蛋白质的合成,花生缺铁叶绿素不能形成,新生叶片成白色,茎叶生长都受到抑制。锰对氧化作用有影响,能促进茎叶健壮,增加植株的抗寒力。硼能促进对钙素的吸收,并对输导系统和受精结果有重要作用,缺硼可使输导作用失调,同化作用、根系发育、根瘤形成也

4、会受到影响。硫也是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元素之一,缺硫则叶片色泽暗淡,甚至变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花生营养与施肥 一、花生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及吸收动态 每生产 50 公斤荚果,花生需要吸收氮素约 3-3.4 公斤,磷素 0.65-0.7 公斤,钾素 1.45-1.75 公斤。花生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是氮 钾 磷钙。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吸收动态是:苗期吸收量较少,花针期逐渐增加,结荚期最多,成熟期又下降。研究结果表明:花生苗期吸氮(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百分率,以下同)4.8% 、磷 5.19%、钾 6.73%;花针期吸氮 17%、磷 22.64%、钾 22.25%;结荚期吸氮 48.5%、磷 4

5、9.53%、钾 66.35%;成熟期吸氮 29.7%、磷 22.64%、钾 4.67%。二、施肥方法花生施肥应掌握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以苗肥为主,花肥、壮果肥为辅;氮、磷、钾、钙配合施用的基本原则。1.基肥:花生基肥施用量一般应占施肥总量的 70%,以腐熟的有机质肥料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料。亩施有机肥 1500-2000 公斤,红日阿康系列复合肥 30-40 公斤,结合播前整地,均匀撒施,耙匀后起畦播种。2.追肥:(1)苗期:3-5 叶期施用速效性氮肥,对促进分枝早发壮旺和增加花、荚数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一般每亩用尿素 5-6 公斤,或人畜粪水 1500-2000 公斤。(2)开花、结荚期:始花后对养分吸收激增,但根瘤菌也开始源源不断地供应花生氮素营养,如追施氮肥过量,易引起后期茎叶徒长和倒苗。因此开花以后一般不追施氮肥,而主要是抓住花生始花期结合最后一次中耕除草,施用复合肥和钙肥。通常每亩施用红日阿康系列复合肥 10 公斤,石灰 10 -20 公斤。(3)果荚充实期:此期对磷的需要量增加,可采取根外喷磷的方法,用 0.3%的磷酸二氢钾喷雾,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3 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