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辨析之虚词用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400134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义词辨析之虚词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近义词辨析之虚词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近义词辨析之虚词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近义词辨析之虚词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近义词辨析之虚词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义词辨析之虚词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义词辨析之虚词用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虚词要点辨析1 虚词举要正确使用虚词是考试大纲“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以关联词、连词、副词、介 词使用为主的虚词使用,侧重虚词的滥用、误用和搭配不当等 问题,着眼点放在对虚词的表达作用(语法意义)的把握。2 考点复习提示近年高考对虚词使用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关联词误用。包括滥用、误用、搭配不当、位置不当等几种情况。2 介词误用。包括滥用、漏用、 误用、介宾不完整、介宾不搭配等几种情况。3 副词误用。4 代词使用不当。对虚词的考查,表面考查的是“滥用、误用、搭配不当”等问题, 实际考查的是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虚词的复习除了了解虚词的运用常识之外,

2、还必 须抓住语境,搞清句子的逻辑关系,在深入把握语意上下功夫,在阅读感悟的深层次理解上下功夫。虚词与实词不同。实词的范围极大,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虚词相对来说数目较小,只要将常用的加以归纳,掌握它们的语法作用,一般即可 正确使用。下面介绍虚词辨析的一般方法和列举一些常见错误类型,希望同学们能重点学习把握。(一)辨析虚词的一般方法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例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 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 ”2、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有些虚词作用看似差不多,但有细微差别,要注意辨析。如同作介

3、词的“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 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例如“小黄对我笑了笑”“我们对你完全信任” 。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例如“他对工作很负责”“老师对我好极了”。“对”可用在助 词前、副词前或后,例如“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安排的”“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 “或者”和“还是”均表示选择。但前者一般用于陈述句,后者一般用于疑问句。 “和”与“及”两者表示前后两个概念(或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但“和”连接的两个概念无前后关系,而“及”连接的两个概念存在

4、着先后主次关系。3、从搭配角度辨析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它们的2搭配有的形成固定格式。这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不能随意改变的。例如 表并列关系的“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不但没有)反而”“连也”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宁愿不愿”“宁可也不”“与其不如”“或者或者”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

5、”“无论还”“无论都”“不论(不管)总(也)”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既然那么”等。4、从表达关系和语气角度辨析。只有从表达关系角度看虚词的用法,才能正确使用虚词。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表示语气的虚词主要指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5、结合语言环境辨析。在日常的语气运用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由多个句子组成的一段话中,孤立地看相邻的上下句,选用哪个虚词都可以,但是

6、,一放到整段中,有的虚词就不一定恰当了。这时,就必须从一段话的中心意思去考虑上下句的关系,然后才能确定选用哪个虚词,把握语句的整体意义,从全局出发,审视相邻句间关系,比较相近意义虚词的相同、相异点,才能准确选择恰当的虚词。(二)虚词常见错误类型举例1、副词误用混用例如: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未免慢一些。 “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对某种事物、行为的评价和对过分情况的不以为然;“不免”表示某种结果不可避免。本句表示某种结果不可避免,只能用“不免”。词性不同有些副词容易与名词和形容词发生混淆,只有把握准了词性,才能做到正确使用。例如:台湾 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最臭

7、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3登辉。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例中 “刚才”是时间名词。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该换成时间副词“刚刚”。例 中“偶然”是形容词,它不能充当“写”的状语,应当换成副词“偶尔”。用法不明有些副词,看上去语意相近,用法差不多,但限制修饰作用不同,表达效果也不一样。例如: 新来的班主任同老班主任一样,更会关心体贴我们。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时,两个班主任既然“一样”,就不能用“更”,改为“很”;“逐渐”侧重于渐进性,而“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能渐进,只能分步进

8、行,所以“逐渐”应改为“逐步”。重复赘余例如: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的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互相”表意义上与“拥挤”重复,应去掉这个副词。自相矛盾例如: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朝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元以上。“至少”是表示最小限度的副词,而“三万元以上”表示的不是最小限度,虚词与 语境矛盾,去掉“以上”才行。2、介词误用 滥用介词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表达罗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例: 他们试制了十九年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

9、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来了。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中的“在”是多余的,应删去。 中的 “从”中的 “在”中的“当” 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语,均应删去。漏用介词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4 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战国时

10、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我国古代土壤的专门著作。“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应在 “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 应 在句首加上“从”。应在 “就是”之后加上“关于”。误用介词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中的“对”应改为“给”。中的“从”应改为“在”。 中的“对于”应改为“关于”。 中

11、的“把”应改为“用”。B、介 词宾语 不完整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民精神的有力武器基本一致。 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中的介词宾语都不完整。在“ 斗争”的后边应加上“等方面”。 在 “武器”的后边应加上“的观点”。在“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C、介词同后方的介词宾语不搭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看到流星雨。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

12、起了重大作用。 错用“将”,使前后文不搭配。应改为“从占用的校舍里搬出来”。 “根据 ”不能同“大熊猫”5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 应 在“轨道”的后边加上“的时候”。 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上”,应把“上”删去。3、连词误用1 混用例如: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淮河,使淮河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物、植物大量减少和绝迹。从连词“和”连接的内容来看,“减少”“绝迹”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当用递进关系的连词“甚至”。2 与介词混用。例如: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自然条件的好坏”在句中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应当用介词“

13、由”,而不能用连词“由于”。3 与副词混用例如: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抬头。在“中小城市”和“农村”之间应当用副词“特别”或“尤其”来表示强调,却误用了递进连词“甚至”。4、关联词语误用错用根据句意,本来该用关联词语甲,却用了关联词语乙,造成关联词与所表达的意思不一致。例如:尽管你的帮助多么微薄,但在他的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该句改法有二:一是把“多么”改为“这么”;二是把“尽管”改为“不管”,删去“但”, “却”改为“都”。漏用根据表达的内容本来该用关联词语而没有用,或该成对使用却只用了一个,造成分

14、句间的关系不清楚,意思也不明确。例如: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句中“由于”后面的分句中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至今”前加上“所以”。搭配不当成对合用的关联词语被改换,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例如:无论老师和学生,在 3+X 考试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观念到思想的变化。“无论(不论、不管)”只能与“还”“还是”搭配,不能与“和”搭配。位置不对关联词语使用时处在什么位置有一定的规律。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例如:我不仅认识她,王连也认识6她。“不仅”应放在句首,因为前后

15、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系不当例如:根瘤菌寄生于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句中强加递进关系,应删去“不但”“而且”。重复赘余例如: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句中“从创作到演出”的意思本身是“无论创作还是演出”,这样,句中的“无论”就纯属赘余。5、代词误用指代不清下面的例句中使用代词而未出现前词。造成了指代内容不清楚。洞庭湖气势磅薄。时而浊浪排空,时而皓月千里,那里有著名的岳阳楼,为湖光山色增加了光彩。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虽然只是表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小事,却耐人寻味。在太阳的七色光带中,它们的个性并不一样。中“那里”指代不明,因为岳阳楼显然不能建在洞庭湖上。“那里”应改为“湖边”。中“他们”没有前词,指代不明,应改为“编辑们”。 中“它们”无替代对象,应改为“七色光”。关系不明下面例句中代词和前词的关系都不清楚。 煤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能源,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农民们富了,想出去旅游,这是极其自然的事,不必把那同什么浪费金钱、不知发展生产联系在一起。 校长及时找宋霞谈心,指出她打退堂鼓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有利条件,鼓励他克服一切困难,按时完成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