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122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微卫星 DNA;微卫星不稳定性【摘要】目的了解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情况。方法用 6 个微卫星位点检测 PCR 扩增所选位点 PCR 产物用 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结果60 例大肠癌中,20 例表现 MI,其中 11 例为复制错误(replication errors, RER)阳性。RER 阳性与 RER 阴性大肠癌患者相比,发病年龄较年轻,一级亲属有恶性肿瘤病史者明显高于 RER 阴性,倾向位于结肠,呈浸润性生长,期比例高。5 例大肠癌伴大肠腺瘤病例中,4 例腺瘤

2、有 MI。结论中国人大肠癌 MI 发生率介于文献报道之间,MI 为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RER 为肿瘤易感指标之一。微卫星 DNA 是大量随机分布于真核生物整个基因组中的 16 个简单重复核苷酸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是指由于复制错误(replication errors, RER)引起的简单重复序列的增加或丢失,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受重视,被认为是大肠癌的一种发病机制。我们对 60 例大肠癌组织的 MI 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1.标本收集和基因组 DNA 提取:自浙江医科大

3、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 1996 年3 月1997 年 5 月间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 60 例,男 37 例,女 23 例。年龄3278 岁,平均年龄(5612)岁。按 Dukes 分期标准,期 33 例,期27 例。现场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立即置入液氮中保存,直至提取基因组 DNA。每份标本包括肿瘤组织和相应的正常肠粘膜,基因组 DNA 提取采用蛋白酶 k 消化,酚氯仿抽提法。2.MI 检测:选用了 D2S119、D13S160、D8S282、D3S1293、D2S123 和 D18S58等 6 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PCR 反应体系为 50 mmol/L KCl,10 mmol/L Tri

4、s-Cl, 0.1%Trito X-100, 1.5 mmol/L MgCl2,200 mol/L dNTPS,模板 DNA200 ng,上下游引物各 50 pmol,Taq 酶 1U,加去离子水至 50 l。PCR 反应参数为:94变性5 分钟,然后进入循环(94 45 秒,退火温度 30 秒,72 1 分钟),共 35 个循环,最后 70延伸 10 分钟,4保存。PCR 产物用 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结束后进行银染。3.判断标准:分析电泳图谱,MI 表现为肿瘤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出现额外的条带、等位带产生迁移率的改变或等位带浓度增加。在检测的 6 个微卫星位点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

5、上位点表现 MI,则定义为 RER 阳性 1,2 。4.统计处理:采用 t 检验、 2检验和 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定为 0.05,统计在 SPSS 6.0 软件上完成。结果1.MI 发生率:60 例标本中,33.3%(20/60)表现 MI,RER 阳性 11 例,占18.3%。6 个位点中,MI 发生率依次为:D3S1293 为 18.3%(11/60),D2S123 为13.3%(8/60),D8S282 为 13.3%(8/60),D18S58 为 11.7%(7/60),D2S119 为11.7%(7/60),D13S160 为 6.7%(4/60)。本组收集到 5

6、 例大肠癌伴大肠腺瘤病例标本,4 例腺瘤检测到 MI,其中 2 例腺瘤和腺癌均为 RER 阳性;2 例仅腺瘤存在MI,而腺癌未检测到。2.RER 阳性大肠癌的临床特征:60 例大肠癌中,发现 RER 阳性 11 例,年龄3278 岁,平均年龄(5214)岁。RER 阴性 49 例,年龄 3478 岁,平均年龄(5713)岁,RER 阳性组比 RER 阴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小(P=0.18)。6 例 40 岁以下的大肠癌中,RER 阳性 3 例;54 例 40 岁以上的病例中,RER 阳性 8 例(P=0.069)。11 例 RER 阳性大肠癌中,有 4 例一级亲属有恶性肿瘤病史,占 36.4%;4

7、9 例 RER 阴性病例中,也有 4 例一级亲属有恶性肿瘤病史,占 8.2%; RER 阳性病例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比例明显高于 RER 阴性(P=0.031)。3.RER 阳性大肠癌的病理特征:RER 阳性组中,6 例位于结肠,占 54.5%,其中位于右半结肠 5 例。RER 阴性组中,21 例位于结肠,占 42.9%,其中位于右半结肠12 例,占 24.5%。RER 阳性病例中,隆起型 1 例,浸润型 10 例。RER 阴性病例中,隆起型 14 例,占 28.6%;浸润型 35 例,占 71.4%。 RER 阳性组中高中分化大肠癌8 例,占 72.7%;低分化 3 例,占 27.3%。RER

8、 阴性组中高中分化 38 例,占 77.6%;低分化 11 例,占 22.4%。 RER 阳性组中,Dukes 分期为期 5 例,占45.5%;期 6 例,占 54.5%。RER 阴性组中,期 28 例,占57.1%;期 21 例,占 42.9%。从以上可以看出,RER 阳性大肠癌与 RER 阴性大肠癌比较,在肿瘤部位、生长方式、Dukes 分期等方面有一些差别,但因病例数较少,未显示出其统计学意义。讨论1.大肠癌 MI 及其临床意义研究:MI 是肿瘤常见的遗传改变之一。最初在大肠癌,特别是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中观察到,随后在胃癌、胰腺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及某些癌前病变和良性肿

9、瘤中检测到不同程度的 MI,提示 MI 是肿瘤性疾病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认为 MI 是错配修复(MMR)功能缺陷所致,已发现的 5 个 MMR 基因 hMSH2、hMSH 6、hMLH 1、hPMS 1和 hPMS2中的任何一个突变均可引起 MI3 。大肠癌的 MI 国外已做过较多研究,以 RER 作为分子标志,将大肠癌分为不同亚型,有望用来推测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组 60 例大肠癌中,绝大部分为散发性病例。我们对 RER 阳性与 RER 阴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发现 RER 阳性组发病平均年龄比 RER 阴性组小。不同年龄组比较,年龄组越小,RER 阳性率越

10、高,40 岁以下组阳性率最高。由于例数较少,与 40 岁以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69)。RER 阳性大肠癌倾向位于结肠,呈浸润性生长,Dukes分期期比例高。提示结肠肿瘤与直肠肿瘤、青年人大肠癌与老年人大肠癌在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结肠肿瘤和青年人大肠癌倾向于遗传上的改变而引起一系列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失活,最终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发生肿瘤,表明 RER 阳性者为一组特殊遗传易感人群。2.MI 与大肠癌发展的相关性:本组 MI 的检出率为 33.3%,RER 阳性率为18.3%,介于文献报道的 12%40%之间 2,4,5 。MI 检出率的差异可能与微卫星位点选择,以及不同种族、

11、不同病例有关。不同微卫星位点 MI 的敏感性不同,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用的 6 个位点中,以 D3S1293 和 D2S123 两个位点的 MI 发生率较高,分别为 18.3%和 13.3%。这两个位点分别位于 hMLH1和 hMSH2基因附近,提示该两个基因在 MI 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很可能 hMLH1基因在MI 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比 hMSH2更明显。如若可能选择检测染色体 6 个或 10个相关位点,必可避免 2 个位点的局限性,将更具普遍意义。已往的研究认为,在 HNPCC 中,RER 为早期分子事件。但在散发性大肠癌形成过程中何时获得 RER,文献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认为,RER 是大肠癌形成中的早期事件,发生在癌前病变或腺瘤向癌的转化过程中 6-8 。但也有相反的报道,认为RER 是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晚期事件,是在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获得9,10 。我们检测了 5 例大肠癌伴大肠腺瘤的病例标本,有 4 例腺瘤检测到 MI,其中 2 例腺瘤和腺癌均为 RER 阳性;另外 2 例仅腺瘤有 MI,而腺癌未检测到。说明RER 在腺瘤阶段即可发生,支持 RER 为大肠癌癌变过程中早期分子事件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