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9738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邵康摘要:抓阄只是一种流传至今的传统分配方法,可 为什么农 村的许多难题都能通过抓阄的方法解决?而且,抓完阄后,无论成败,个个都心服口服?笔者带着一系列凝问深入探究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了二个秘诀 :一、通 过做阄,能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变成为很简单的阄,阄只是一种顺序符号,不带任性 质, 这就把所有复杂的因素全部排除干 净,难题自然就破解了;二、阄必竞只是一种符号,虚拟的符号最终还是要还原成 实体的,而且肯定有好有坏,可通过抓阄却把成败全都转到自己手中。 这么一抓,无 论好坏,就全抓在自己手中。因此,无论成败只能归因自我,所以每个人都心服口服。自古至今,抓阄在中国有其深厚

2、的人文根基,孕含着极强的亲和力。按照抓 阎的机理做事, 办事不求人,难题无形化解,成败全都归因自我。这是一种内含阴阳、太极原核的中国和文化,或许这正是人们四处探寻的乡村治理新境界。抓阄非常普通,不是亲身经历,不会发现其有什么特别之处。笔者一直在乡镇工作,最近刚接手做招投标工作,新手上路,自然问题很多。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招标前吵吵闹闹,招完标却风平浪尽,至今还没人投诉。当今农村,基层政府做事能有这种公信度,真是少见。到底是为什么?下面就从招投标开始探讨抓阄。一、招投标中的抓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如道路建设、村庄整治、农田改造、水利修缮等,投资额度都在

3、万元以上。为了预防腐败,杜绝豆腐渣工程,乡镇一级也建立了招投标平台,对万元级十万元级之间的建设工程及集体资产承色租赁等,全部由乡镇一级平台实施统一公开招投标。超出的,则分别由市县级平台公开招投标。建设工程防腐败绝非易事, “钱-权- 势”要介入,串标更是司空见惯。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老而原始的抓阄却在招投标中发挥出独特的功效:既能遏制“钱-权- 势”的介入,又能阻止投标入串标;既得到干部群众的公认,又使投标人心服口服。关键操作如下:第一,针对工程性质设定报名条件。只要符合条件就可报名,根本就不必拉关系走后门,一切都很简单。第二,按照市场价格核定工程造价。结合目前的市场价格,按具体工程量准确计

4、算造价,再以此为底线,释放一定的利润空间,便构成工程造价。有时操作更简单,直接就投各具体项的报价(价目表) ,完了按实际工程量结祘,越直接越明了。第三,按造价投下浮系数。在精确工程造价基础上释放 10%的利 润空间,再用 5%投下浮系数。具体操作如下:1、填报标书。投标单位开标前在 0-5%之间填报标书。2、抓阄定标。投标单位现场选浱二名代表分别摸出二个数字球(整数、小数) ,招标单位也浱二名代表摸出二个数字球,二个数的平均值就是中标下浮率。这一切都在现场现摸现开,代表抓阄产生是未知的,数字抓阄产生也是未知的,再一平均更是个未知数。由于标底是在现场产生,谁都无法预知,这样就公平。而且,是所有在

5、场的人都共同参与并亲眼目睹的,这样就公正。3、开标定标。标底确定后开标,谁最接近谁中标,若遇相同再抓阉。如此操作,参与投标的人个个心服口服。同样,招标单位个个信服,就是所有投标单位都串标,也不会损及招标方利益。因为中标的标底是在现场由招、投标单位双方共同抓阄产生的,既不是招标方预先设定,也不是投标方串标所能定的,是招、投标双方共同确定的。公正,招标方信任,投标人心服口服,就连没参与投标的老百姓都个个信服,这就是公信。当代的农村基层政权,缺的正是公信,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假若能从抓阄中探究出它到底是如何产生出公信的这一深层机理,必定是指导乡村治理的一剂良方。二、抓阄的本原及其形式抓阄是

6、一种古老而原始的分配方法,据传,古人在分配猎物时觉得怎么分都不公平,于是便发明了“抓阄” 。最古老的“抓阄”是在一个瓮里装上一只小乌龟,瓮很深很大,乌龟在里面到处爬,伸手进去能抓到乌龟的算赢。在农村, “抓阄”也叫“拈沟” 。早先就是用一把长短不一的小棍子做“沟” ,露出的一头排平, 看谁抓到最短的那根就算谁赢。现在一般都用纸团,按人数多少,人人有份,上面写上事先约定的记号,然后团成纸蛋,当众放进瓦罐、老碗或草帽中,各自摸一个,一切全凭自己的手气。1、抓阄在实物分配方面的确是一种好方法。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村以队为基础,实行生产队开会评工分制,农家老小的衣食日用全靠队上分配。那时可用来分配的东西

7、自然显得十分紧缺,平日里分粮食、稻草、瓜果等,从东西的好坏到分的先后,凡是让队长为难的,一律“抓阄”解决,而且大家也都认可这一原始而古老的分配方式。在计划经济年代,产品全由国家统购统销,物品不成商品,到处都是粮票、布票、油票、烟票等,那是一个票品的年代。在农村,像煤油、肥皂、火柴等一些农家日用品,供应偏紧,限量的指标分到生产队,生产队照例一月一抓阄,抓到的可以凭票买上一点。2、抓阄与农家生活息息相关。农村有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再遇上“光荣妈妈”的政策,一般每家都有兄弟姊妹几个,兄弟大了成家立业,要分家是常事。可要把房子、土地、存折或者欠款,还有老人的归宿、赡养也都参和进去,分公平是很难的。清官

8、难断家务事,尤其是碰上小心眼的媳妇,分家就更难了。可是,分家再难,一“抓阄”就解决了。农村分家时,一般都请几个家族中说话算数的长者和村里的领导作为“公证人” ,由他们把家里的财产分成价值几乎均等的堆,再在“公证人”的监督下进行抓阄。怕老婆的,就叫老婆上。抓到什么就是什么,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可更改。3、抓阄是农妇幼教的一部分。记得小时候分水果,少了不用说,抓阄决定,多了有大小好坏,同样抓阄决定。母亲总是会按兄弟姐妹个数分成几堆,然后抓阄。有时,家里难得做一次肉圆(其实是参点肥肉的萝卜圆) ,分肉圆也是抓阄决定的。可我总是舍不得吃,每次吃饭前都到爷爷碗里偷一点。抓阄是农妇幼教的一部分,她教孩子懂得什

9、么是公平。就象外国人的公平幼教一样,母亲让二个孩子分一个苹果,一个先切,一个先挑,这样就体现出公平。由于先前农村的生活十分艰辛,小孩子干农活、做衣服、赶集等都是抓阄决定。有时,家庭遇上天灾人祸,经济困难,只能让其中的一个上学。就连上学也得抓阄决定,真的太残酷了。4、抓阄是农民解决难题的好方法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分田是当时在农村最难的事。因为农村有山和田,农田又分水田、旱地。农田不仅有好差,而且有远近。有的水利方便,有的交通方便,真是千差万别。如果按农户各自的需求意愿去分田,恐怕分它几年都分不掉,也分不公平。可是,用“抓阄”的方法,几分钟就解决了。我一直在乡镇工作,曾参与生产队的分田。先

10、是连续几天开会,大家共同讨论分好等级,然后决定抓阄的方法。有个别农户怕分到差的田,就是不抓阄。我只说了一句,代他抓阄,他马上就去抓阄了,人必竞还是相信自己的。现在,抓阄已不再局限于乡土,如体育彩票,其实就是抓阄。足球比赛投掷硬币也一样,体育比赛抽签分组等都是。如今,政府有时也用抓阄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难题,像前述的招投标。抓阄绝非是个别区域的个别案例,而是普遍现象,各地许多难事都是通过抓阄解决的。例如,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在解决水库移民安置问题时,由公证人员全程参与,通过抓阄,农户全部选定本户建房地基。对此,安置户毫无怨言。再如,四川地震灾区,也有通过抓阄方法分配安置房的。另外,像河南省宋店乡的农机

11、购置专项补贴,也是通过抓阄决定的。由于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有限,宋店乡就只分配 3 种农机具,共 8 台单机和 16.07 万元的购机补贴。面对 23 个村 65 个申请购机补贴农户,也是抓阄决定。第一次村级抓阄,每村选定一名,从 65 户中选出 23 户。第二次乡级抓阄,再从 23 户中选定 8 户。能做到让乡镇政府、村干部群众、申请户、落选户等各方都满意的,只有抓阄。二、老百姓为什么会对抓阄信服难道抓阄真的就这么神奇,抓阄到底是迷信还是科学,这就必须认真探究其让老百姓都信服的真正原因。第一、抓阄老百姓自己创造抓阄原本就是老百姓自己创造的,再也熟悉不过了,谁都骗不了谁。对于自己

12、创造的东西,老百姓当然信得过。抓阄简单、直接、明了,越是本原的东西,公信度越高,因为它有深厚的根基。第二、抓阄一种乡土传统文化抓阄从远古传承至今,起初是作为一种食物短缺时公平分配的方法而创立的,并成为农妇教育自己孩子树立公平概念的原始方法,从而代代传承,成为一种乡土传统文化。老百姓信服抓阄,不是迷信,而是文化本身潜存的魅力所致。第三、抓阄老百姓全过程参与因为抓阄原本就是老百姓自己创造的,不用教,谁都会。不需别的什么知识,谁都懂。所以,抓阄没有门槛,不受任何限制,人人都能参与。事先共同制定规则,事中选中谁,谁都能操作,结果谁都知晓。抓阄,亲自参加,亲身操作,亲眼所见,谁都信服。第四、抓阄一切都是

13、公开的俗话说:百姓,百姓,百样心。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而要让每个人都心满意足是不可能的。抓阄是平衡不同需求的好方法,但并非是它能够满足每个人各自不同的需求,而是全程公开,通过公开树起公正,建立公平。抓阄,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人能够暗箱操作,就是吃亏了,也是自己的事。没有其它人为因素干扰,自然也就心服口服。第五、抓阄结果谁都无法预期抓阄,结果谁都无法事先预知。例如分田,如果事先就知道结果,那就不用再分了,因为只有自己知道能分到好田的人才会参加。预先就知道自己已分到差田,根本就不会去参加。好中还有好,就是别人认为好,你也不会觉得好。人心是肉长的,根本就无法真正满足,是

14、个无底洞。说白了,那已变成是一个心理问题,不再是物性的分田问题。只有结果无法预知才会人人参与,大家都共同参与,谁也不用说谁,谁也说不了谁,这才会心服口服。相比之下,在当代农村,能让老百姓对抓阄一样信服的做法的确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人际关系复杂,到处都有关系网,熟人好办事,生人就要被欺。老百姓最期盼的就是:何时才能够办事不求人?在农村,墙上的制度越挂越多,可真正实用的并不多。老百姓最关心的村级财务问题,那是月月公开,可专业化的财务报表谁都看不懂,因为会计报表收支是做平衡的。这种让农民都看不懂的财务公开,怎能让老百姓信服。民主选举在农村已推行多年,可问题是越选浱性越严重。虽然

15、,由选举引发血案的只是个例;但是,由选举引发派系争斗的却是惯例。选举不仅没给社会带来稳定,反而引发各种矛盾集中爆发。选举就像导火索,主动引导村庄精英拉帮结浱,专挑对方的软肋相互攻击,把村庄的所有新仇旧恨全都挑出来。按理说,选举过后应该平静了。可现实却是:选上的明里斗,没选上的暗中斗。这样的民主,绝对不是什么好民主。选举引发村民明争暗斗,抓阐却让老百姓心服口服,这到底是为什么?有学者提出“大选不如抓阄” ,所论及的并非政治,但“大选建立在天才论一的基础上,而抓阄建立在反天才论的基础上。 ”这一观点值得人们深思,立论区分的根基在于文化,是一种西方掠夺文化与东方和文化的本质区别。不妨让我们从文化原核

16、着手,深入探讨抓阄的内在机理。三、简单抓阄背后的深层机理抓阄是古人所创,它能流传至今,绝非易事。有时,从表面看越是简单的东西,在其内部潜藏着的是越深层次的哲理。抓阄所显现的就是这个道理,越不公平的东西,也就通过抓阄这么简单一抓就变得公平了。抓阄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把其它方式无法做公平的事情做公平的?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目标转移法。不妨让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分田的问题。分田,如果按田块本身的性质去分,土地是物性的,而人是理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人的去判定同一田块的物性也是不同的。例如,村边的田块,若用于种田,那是最差的田。因为是“鸡嘴巴” ,很难种农作物。换个角度看,若用于建房,那是最好的田。因为能用于建房的田,那会身价倍增。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含的物性也会变化,有的物性会弱化甚至消失,有物性会渐渐强化甚至突显。其实,物质的东西,通过人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就转变成一个由需求而产生的心理性质的理性判断,会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既然是一个带有理性的心理性质的问题,可以从这个方向引导,也可以从那个方向引导。因此,抓阄的奥妙就在于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