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97261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办学体制在改革完善。可目前农村的学前教育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我在岗地区的现状对学前教育的办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认识,分析了存在的办园不规范、幼师队伍弱、教学内容针对性不明确等问题。并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倡导全社会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并寻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社会的最佳配合。以追求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对策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思想也要跟着时代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很大一方面都要靠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在我国,这么多

2、年来,虽然教育质量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有哪些原因导致这样的局面,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以我在岗的地区为例,并通过广泛的阅读和长久的观察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同时给予合理的建议,期望能够得到大众的关注,从而改善我区学前教育的不良状况,让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一、 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危害我之前在重庆奉节县的乡镇小学上班,相对城市的幼儿园没有独立的学前教育场所,和小中大班分班,一律为学前班。这种混龄教学能够很好的增加组内异质的成分,以此来充分利用学生在经验、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但同时长期的混龄教育又不能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对他们的

3、长远发展未必有好处;其次,在农村的部分地区的幼儿从小跟这老一辈的爷爷奶奶,甚至更多的是留守儿童,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道德观的错误引导;同时,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大多是从小学抽调的,学校给幼儿教师的培训机会也相对很少,偶尔也只是纸上谈兵;奉节县的县城多为私立幼儿园,在农村偏远的地方没有私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的设施都已陈旧且单调,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较少等。下面详细的进行归纳:(一) 由于场地和生源以及师资有限,幼儿直接进入小学,没有经过学前启蒙教育,能够上幼儿园的幼儿只能进行长期的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不具有针对性。在农村,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幼儿园的分布少,甚至十几公里只有一个幼儿园,如此幼儿

4、的从小上学受到限制,大多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寄读生涯,这也要求幼儿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因此幼儿的上幼儿园的年龄基本在五岁之后,更多的是在五六七岁的时候直接进入小学,没有上过幼儿园,在此之前,幼儿在家闲置,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直接进入小学的幼儿无法立即适应学习生活,跟不上学习进度,间接导致农村的初等教育输在了起跑线上。同时,在乡镇欠发达的人口集中地区,多实行村中园和校中园,幼儿园规模小,各个年龄的幼儿军容纳到一个教室,进行混龄教学,一直到了进入小学的年龄,无论大小都学习着小学的知识,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且室内活动空间狭小,除了容纳桌椅之外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活动室内设备简陋,玩教具很少;同时,室外游戏

5、和体育活动场地狭小,大型活动器材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顺利进行,由于缺乏办园资金,幼儿园办园硬件条件普遍较差,硬件设施极度缺乏,幼儿园无法给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游戏学习环境。(二) 家长育儿水平不高,家园联系不深以及没有联系。农村家长大部分不重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将幼儿单纯的寄养在幼儿园后就不闻不问,置之不理,觉得幼儿在幼儿园完全是在玩耍,从而对幼儿的道德观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度不够,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小学科目的学习成绩单上,他们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80%的父母不在幼儿身边,而是由爷爷奶奶带着,在农村留守儿童居多,老一辈的教育思想很陈旧,在教育方面没有科学的方法,

6、大多还停留在“棍棒下出好人”或者当成“金宝贝” ,太过溺爱,更多的是显得有些随意,随着自己的心情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助长幼儿错误的行为,没有给予幼儿以正确的引导,甚至是做出错误的榜样。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刺激的学习环境,无法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三)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育能力有限,不能完成真正的启蒙教育。尽管今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关注,有更多的人走入了学前教育的行列,但是农村地区依然还处于“饥荒”的状态,幼师毕业生志不在农村,几乎没有毕业生前往偏僻的山区,因此,本地区近几年没有新鲜的师资力量注入,也没有新鲜的教育理念走近。该区乡镇的幼儿教师大多还是小学抽调的,有的是学

7、校自主招聘的代课教师,正规幼师毕业生和高学历的教师所用无几,学校为了降低成本,尽可能的雇佣一些低学历、低素质的教师,更谈不上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很多教师身兼多职,同时上几个班的课,没有多余的经历对幼儿的个别关注和辅导,只要不出安全问题,教师让幼儿处于放任的状态。教师无法担任真正的启蒙作用。同时,家长认为幼儿只需要能考一百分就是一名好幼儿,因此幼儿园也一味的迎合家长的这种局限心态,只注重对孩子的认知教育,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四) 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对幼儿园的投入较少,特别是财政方面。主管部门几乎没有针对农村幼儿园的检查、监督、指导和培训等,全县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在农村地区属于被忽略的状态

8、,幼儿上学难、上学晚,有好几个村没有幼儿园,几个村共分享一个校中园,幼儿必须在学会自理能力之后,才能“千里迢迢”的到小学里面去寄读学前班,更远的只能直接上一年级,(五) 幼儿教育管理小学化在农村的幼儿园,主要办园方式是由镇、村举办的校中园,当然也有少数的个体私人举办,都只是小学的附属机构,这些幼儿班实质上都是小学化的管理和教育方式,教师的的调配比较随意,有的是小学教师却调配到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或者“保姆式”的教育,由于缺乏专门的保育员和幼儿教师,幼儿基本按章小学的做法,不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老套的方式,同时幼儿上课的节奏也是一律按照小学

9、的形式,每节课45分钟,每天六节,切每节课偏重于死记硬背的陈旧教育方式。有的教师仅仅只是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而忽略对幼儿的实质性的基本常规和正确世界观的引导。“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是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收适宜教育的幼儿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幼儿。诸多事实也表明,学前期是幼儿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 ”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前教育,教育从娃娃抓起,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

10、和谐发展。二、 如何健全学前教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丰富刺激的环境,我仅站在我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一) 实行小学幼儿园的分化,每村设园,并逐年增加幼儿园的数量。农村学校不可能沿用从小班到学前班的教育模式,不仅生源不够,师资力量也是问题。因此可以采取把农村学前教育一分为二,将五岁及以上不能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分设学前班,其余五岁以下的儿童分设幼儿班,对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减轻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让幼儿能够尽量的在幼儿园和小学中间有个过渡期。同时要逐渐增加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以供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尽早入学,及早获得教育的机会。(二)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聘用高学历的教

11、师队伍,并对老教师进行实质性的培训。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核心在教师。因此,建议教职员工依据国家编制标准配备,并依法适时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农村幼儿园新进教师应当从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校的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争取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丁香培养专项计划,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当然,就目前来看也可以工中小学富余教师中挑选学历合格人员,通过转岗培训,去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以后,充实到幼儿园任教,其性质和待遇不变。此外,要积极鼓励幼儿园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等途径进行自我提高,对已在农村幼儿园教师任教,但学历及素质不达标的,应限期达标。限期内不能达标的,可

12、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来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时,也应注重幼儿园的保健人员、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的相关岗位资质。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行列,并建立健全园长、教师以及其他人员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并建立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逐渐绣花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中心幼儿园,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教师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任职,成为乡村教师互相学习、观摩、交流经验的培训基地。从而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优化学前教育环境,幼儿不仅会模仿教师的言行和态度,更重要的是从同伴身上获取社会交往的知识和

13、技能。因此,建议教师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以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进而形成并巩固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二) 加大对学前教育教育理念的宣传,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教养方法和超前的教育意识,这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阻碍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学校、社会有必要对农村家长给予培训和指导,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宣传,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带动农村家长参与幼儿的教育中来。比如设立家长学校,可邀请经过专门培训的拥有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来免费传授家长们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力求是家长了解幼

14、儿园的教学内容、方法、目的,来让家长更好的和教师合作,支持幼教工作,共同来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帮助家长在家里也得很好的引导幼儿,实现农村的家园联系。(三) 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完善幼儿园的设备,提供丰富的材料。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的政策规定和支持;鼓励社会各界以

15、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和设施设备等。(五)加强对幼儿园的检查、监督,严禁把幼儿园当做谋取福利的场所。政府要推进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民办幼儿园必须符合当地幼儿园建设规划,达到基本办园条件(要完善幼儿园的食宿等基本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按规定程序审批;在农村各乡镇,教育部门应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这些幼儿园在农村的示范指导作用,面向本社区内的幼儿园,做好科研、教师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以带动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相关教育教学督导部门要切实做好督导工作,保证正常的业务教学开展等。另外,全面推行优质幼儿园在农村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

16、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在乡村幼儿园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为散居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倡导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也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可行之路。另外,切实加强对幼儿园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幼儿教师用书推荐制度,定期对幼儿教师用书进行审查是规范农村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另外,鼓励幼儿教师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发地方和园本课程,将制作教、玩具及活动器械与农村生活资源相联系,协同幼儿及家庭参与教育活动,突出地方特色,为农村幼儿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是我们目前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农村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和教育现状,大力提高幼儿教育的入园率,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则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相信在以政府为主体的基础上,注入外部力量的支持,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一定能发展起来,并且能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学前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1】 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 罗仁福,赵启然,何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