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社的发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99704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行社的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现状的报告杨俊霞(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010级英语3班,20106458)【摘要】:旅游行业的大力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一些如行业规模无规划、管理体系缺陷、服务质量不到位,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等诸多问题。【关键词】:旅行社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高速发展,旅行社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旅行社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服务行业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报告对产业现状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分析和研究,就是为

2、了更好地对中国旅行社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科学的把握,从而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提供依据。通过对中国旅行社业现状的总体分析和对若干企业的具体调研,一般认为: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规模与中国旅游市场发展需要大体上是相适应的,在部分细分市场上如商务旅行代理领域还存在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现象。从经营绩效的统计数据上看,全行业处于低效益运营状态,从产品创新能力,品牌建设,网络构建等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方面分析,中国的旅行社距离国际同类企业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正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旅游业也高速发展,我国旅行社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

3、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行社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中国的旅行社业经过了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早期的旅行社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旅行机构,之后中国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明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抗战爆发后,旅行社在陆地上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后来随着时局的稳定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政府对产业的调配与支持,旅行社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20余年的市场化进程,中国旅行社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旅行社也通过市场化运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营意识和管理经验。1、行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11我国的人口众多,因此旅游业是一个劳

4、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9家,国内旅行社9397家) ,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扩大了近7倍,年均增长21.24%;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19.24万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13.30%。 (如表1-1)如按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增加5个人就业来计算,相当于提供了96.2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未来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从业人员按年均增长15%计算,将为全社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292.96万个,成为巨大的就业空间。

5、(来自新华网数据分析报告)12导游人员作为旅游业的形象大使,十年间从业人员的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1994年起,导游人员的资格考试对社会开放,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人数已达到15万,比1991年底增加了13.2万多人,扩大了近8倍,年均增长23.62,相当于提供了75万个间接就业机会。预计今年年底取得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的人员数量将达到20万。除此之外,临时导游和景区(点)的导游人员数量也增长较快,导游已经成为一项社会热门职业。据了解,仅北京市2001年报考导游的人数就达到13800人。表1-12、为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旅行社是从有组织地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的发展模式开

6、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每年增加了三个“黄金周”的假期,国内旅游异军突起,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出境游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也很快,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也成为了一个亮点。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21在扩大内需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1年度,在国内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团和接待达9410.56万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2%,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业务收入为331.33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9.41%。在入境旅游方

7、面,全国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1453.64万人次,占全年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6.33%,旅行社组织入境旅游业务收入为150亿元,约占全部国际旅游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9.53万人次,占公民出境人数的30.45%。 (如表1-2) 表1-2 22旅行社的投资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旅行社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2001年底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达到415.47亿元,同比增长13.55%;负债总额为199.08亿元,同比增长2.07%;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16.39亿元,同比增长26.64%;注册资本金额为1

8、30.63亿元,同比增长15.39%。23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589.80亿元,占旅游业总收入4995亿元的11.8%,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61%,但旅行社营业收入的增长为25.51%,远远大于全国 GDP 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旅行社行业在 GDP 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四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度,全国旅行社实缴税金为7.6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的0.0466%,结汇7.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94%,占旅游外汇收入的4.4%。3、更加注重企业形象。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对外和对内开放,旅行社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多数旅行社着

9、眼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一批服务水平高的企业逐步脱颖而出,成了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31旅行社加强了内部科学管理。大多数旅行社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 、 国内旅游合同范本 、 出境旅游合同范本等法规规章的同时,加强了内部质量管理。32旅行社企业重视品牌的树立。33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一批旅行社通过了 IS0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并自觉按照标准规程运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标准,投诉率明显下降,顾客满意率显著上升。如国旅总社,为实现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在2000年积极开展了 IS09001质量认证工作,明确了企

10、业“诚信、优质、高效、安全”的质量方针,确定了质量发展目标,2000年底顺利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广义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如广之旅在公司内部推行“五心服务” ,即热心的态度、贴心的服务、精心的安排、称心的导游、开心的旅程,使游客的满意率达到98.6%。4、旅游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4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应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

11、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旅行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4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

12、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4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

13、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他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

14、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5、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经营体系造成了众多难解的问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得知,目前我国旅行社业的行业特点是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但并没有否定少数大规模旅行社的存在。此外,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基本合理的地理分布特点,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势在必行。51大型旅行社集团化。在设想的目标模式中,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构思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

15、集团。 5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亘按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63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实现网络化。对众多小旅行社的调整是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

16、,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在我国也将日益普及,为了便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旅行社营业的场所必须广泛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这样,除了在佣金和销售提成的制度下代理旅行社本身具有较高的销售动力之外,还可以有效促进被代理社之间的竞争。综上所述,我国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存在许多难解的问题,众多的旅行社在这种经营体系下呈维持经营状态,已挣扎了多年。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组织,旅行社面临更为成熟的竞争者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行社的经营体系向着更有利于竞争和发展的模式调整已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旅行社业的基本特点,即大、中、小旅行社并存,大型旅行社数量少而规模和市场份额大,中小旅行社数量多、比重大而又有着合理的地理分布,为旅行社经营体系朝着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