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市郊农配网工程技术导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99694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电公司市郊农配网工程技术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供电公司市郊农配网工程技术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供电公司市郊农配网工程技术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供电公司市郊农配网工程技术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供电公司市郊农配网工程技术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电公司市郊农配网工程技术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电公司市郊农配网工程技术导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城供电公司市郊农配网工程技术导则(试行)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10 千伏配电线路第三章 10 千伏配电台区第四章 低压配电线路第五章 拉线、绝缘子和金具第六章 接户线、进户线、户表装置第七章 无功优化补偿21 总 则1.1 为做好市郊农配网工程建设与改造工作,适度提高市郊农配网的建设标准,保证农配网的建设质量,为郊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电能,依据相关管理规定,结合郊区实际,特制定本导则。1.2 农配网工程应遵循“ 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原 则, 满足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DL/T5118)、安徽省电力公司农网改造升级技术导则要求,与主网规划有效衔接,实现高、中、

2、低压电网协调发展。1.3 按照“ 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安全可靠、减少维护、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 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 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推进资产全寿命管理,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产品。1.4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总结经验,接受教训,适度加大导线线径(包括下户线),既要避免盲目追求高标准,又要防止建设标准过低造成的重复改造和维护工作量。1.5 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推荐的“四新” 技术产品,不断提高 农网科技含量,提升农电信息化、生产自动化和营销现代化水平。1.6 农网完善工程建设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公司有关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标准。1.7

3、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宣城供电公司郊区客服中心管辖范围内的 10kV 及以下电 网建设,遇与上 级规定冲突时,以上级规定为准。32 10 千伏配电线路2.1 10 千伏线路应依据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确定合理供电半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农村集镇一般不超过 4 千米,农村地区不宜大于 10 千米。2.2 重要集镇和开发区 10 千伏配电网宜采用双电源分段联络接线方式,实现环网供电、开环运行,导线及设备应满足转移负荷的要求。农村 10 千伏配电网以辐射式为主,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乡镇间互备联络线。2.3 110 千伏变电站附近 10 千伏线路应采用同杆架设,开发区及线路通道难以保证的区域,也采用同杆

4、架设。2.4 变电站出口应安装电缆分支箱或加装真空开关,较长的主干线、分支线或负荷较大的线路应装设分段或分支真空开关,真空开关应带有辅助接点,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自动重合器和自动分段器。主干线分段宜分为 23 段,在分支和电缆分接处加装线路故障指示器。2.5 新建线路应避开易涝、行(蓄)洪地区、风口、迎风坡以及易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带。易受灾害侵袭的线路应提高设计标准,增加耐张段。交汇高速公路、铁路等特殊地段的线路应使用电缆下穿,必须使用架空跨越时应设置独立耐张段。2.6 10 千伏线路导线截面应根据中长期预测负荷经济电流密度选择,重要集镇地区、开发区主干线路导线截面应使用 240 平方毫米

5、,支线不小于 120 平方毫米;农村地区主干线路导线截面不小于 120 平方毫米,支线不小于 70 平方毫米,单一公用配变T 接线 不小于 50 平方毫米,10kV 架空导线应使用带钢芯的导线。42.7 变电站出口使用电缆的应选用截面积 240 平方毫米以上的铜芯电缆;开发区电缆线路应选用 300 平方毫米铝芯电缆或240 平方毫米铜芯电缆;局部使用电缆的应选与架空线路同线径的铜芯电缆或比架空线路高一个等级的铝芯电缆,局部改造选 用电缆的应按最终规模选用线径。2.8 变电站出口 2 公里、城镇、人口密集区域的线路应采用架空绝缘导线,穿越林区和水面的线路宜采用架空绝缘导线。采用绝缘导线时,安装金

6、具和接续件采用专用的绝缘金具并应有绝缘包覆,起始、终端、分支等地段应装设接地验电装置,耐张段较长时应增设接地验电装置。2.9 架空绝缘线路应适当加装线路防雷装置。2.10 10 千伏架空线路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电杆。耐张、T 接、转角处应打拉线,不宜打拉线处应使用高强度杆或法兰杆,特殊地段钢管杆或角钢塔;70 平方毫米及以下线路直线杆原则使用预应力杆,同杆架设线路、95 平方毫米及以上线路使用普杆,高山大岭运输困难处可采用角钢塔。2.11 线路电杆高度应满足交叉跨越安全距离要求。农村单回线路一般选用 12 米及以上电杆,集镇、人口密集地区一般选用15 米及以上电杆;山区穿越林地的线路应采用 15

7、米及以上电杆;同杆架设线路宜选用 15 米及以上电杆。2.12 10 千伏线路电杆应有双重编号。终端、转角、分支杆应安装相序牌;在线路穿越人口密集、鱼塘等特殊地段时,应装设相应安全警示标志,电杆应标注埋深线。53 10 千伏配电台区3.1 配电变压器应布置在负荷中心,一个台区所供低压用户原则上不超过 150 户,新建设的配变原则采用柱上架设方式;安装在城镇主要街道、绿化带及建筑群中时,可采用箱式变电站或室内配电站。3.2 配电变压器容量按近期规划负荷选择,适当考虑负荷发展,原则上考虑 3 年内不需增容;柱上配电变压器容量宜选用400、315、200、100 千伏安四种规格;箱式变压器或配电站单

8、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 630 千伏安,农村台区原则上按每户 2 千瓦左右配置,并预留一次增容,集镇和新集中居住点台区应统筹考虑,按每户 6 千瓦预留好台区位置,分期建新台区,按 400 千伏安配置,可只按一年内不过负荷考虑。3.3 农村配电台区应采用安徽省农网 10 千伏配电台区设计图集、 安徽省农网 10 千伏 JP 柜设计图集的典型模式,200-400kVA 配变的台区 设备按 400kVA 选用, 100kVA 及以下配变的台区设备按 200kVA 选用。3.4 为便于抄表和低压侧停送电操作,配变双杆架设的柜安装模式推荐采用安徽省农网 10 千伏配电台区设计图集的BT方案(即 JP 柜悬

9、挂在配变下方,见附图), JP 柜底部对地距离不小于 1.2 米,台区四周应装设防止儿童进入的栅栏或围墙,栅栏或围墙外观应美化并与周边环境协调。3.5 杆上架设的配变,城镇及人口密集区变压器底部对地距离不得小于 2.8 米,一般地区不得小于 2.5 米。3.6新装及更换配电变压器应选用 S11 型及以上系列配电变压器。63.7季节性负荷变化较大的地区可试用调容型变压器或子母变方式供电,也可试用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3.8为实现高压延伸供电,降低线损,以居民生活用电为主、负荷密度较小的供电区可使用单相柱上变压器。3.9 配电变压器应装设防雷装置。3.10 配电变压器防雷装置接地线应与变压器二次侧中

10、性点及变压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接,并可靠接地。3.11 变压器容量小于 100 千伏安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 10 欧;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小于 100 千伏安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 4 欧。3.12 接地体连接点应外露地平面 0.8 米,外露部分应刷黄绿斑马漆。3.13 配电变台绝缘化3.13.1 高压引下线一律采用绝缘线且严禁穿越低压线。3.13.2 配变低压线应采用低压铝芯电缆。3.13.3 配变台区进出线应安装接地挂环。3.13.4 配电台区连接部位采用线夹连接,高、低压桩头、负荷开关、避雷器、跌落保险等加装相应的绝缘护套。3.14 JP 柜3.14.1 JP 柜应集控制、指示、 计量、保护、无功

11、补偿等功能于一体。3.14.2 每路低压出线均应安装三合一综合保护器,综合保护器的选用应考虑谐波、感应电等因素的影响。3.14.3 配电变压 器低 压侧应装设无功补偿电容器。电容器应安装在 JP 柜内,JP 柜内无法布置时,应采用独立无功 补偿电容器箱。74 低压配电线路4.1 低压架空线路建设应结合农村实际,参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典型供电模式进行规划设计。 4.2 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 500 米,集镇、新建集中居住区不宜超过 300 米。4.3 同杆架设的高低压线路应为同一电源。当 10 千伏配电线路装有分段开关时,同杆架设的低压线路不应跨越分段开关。 4.4 低压架空线路主干线应采用

12、绝缘导线,支线和下火线采用铝塑线,房屋密集难以架设架空线路的区域、木屋集中区可采用架空集束导或地埋低压电缆,穿越竹林的低压线路可采用地埋低压电缆。4.5 低压线路导线截面应按近期预测负荷经济电流密度选取。集镇和人口密集地区主干线路选用 120 平方毫米,支干线不小于 70 平方毫米;其它地区主干线路不小于 70 平方毫米,支干线不小于 50 平方毫米;220 伏线路导线截面不小于 35 平方毫米。4.6 低压绝缘导线档距原则不大于 50 米。4.7 严禁广播、通讯、有线电视等弱电线路与高、低压配电线路同杆架设4.8 线路电杆应有双重编号。起始、终端、转角、分支杆应安装相序牌。5 拉线、绝缘子和

13、金具5.1 线路拉线采用镀锌钢绞线,10 千伏线路拉线截面不应小于 50 平方毫米,低压线路拉线截面不应小于 25 平方毫米。5.2 穿越和靠近导线的拉线,应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8拉线绝缘子,县城、集镇、人口密集地区加装拉线绝缘保护套。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导线以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 2.5米。 5.3 10 千伏架空线路一般采用柱式绝缘子、悬式绝缘子、复合绝缘子,绝缘导线按 2-4 杆应一组防雷型绝缘子。对于污秽较重的地区可采用防污型绝缘子。5.4 低压线路一般采用蝶式绝缘子。架空绝缘线线路耐张、转角、分支、终端杆应选用绝缘导线复合绝缘子。5.5 线路金具提倡采用节能型金具。5.6

14、 高寒山区或受冰冻灾害区线路横担应安装斜支撑。5.7 线路铁附件应选用热镀锌铁件。6 接户线、进户线和户表装置6.1 接户线指从低压电力线路到用户室外计量装置的一段线路;进户线指从用户室外计量箱出线端至用户室内第一支持物或配电装置的一段线路。6.2 接户线、进户线应使用铝塑线、护管线、平行集束导线或电缆线。6.3 农村地区居民用户用电容量按每户容量不小于 4 千瓦设计,集镇和新建集中居住区不小于 8 千瓦。6.4 接户线和进户线导线截面应根据允许载流量选择,接户线截面选择参照下表进行:单位:平方毫米户数 一户 二户 三四户 五六户 备注铝芯 10 16 25 35铜芯 6 10 16 259进

15、户线截面选择:铝芯一般不小于 6 平方毫米,铜芯一般不小于 4 平方毫米。 6.5 接户线的相线和零线应从同一基电杆引下,其档距不应大于 25 米,超过 25 米时,应加装接户杆。每基电杆上的接户线不宜超过 2 处。6.6 接户线自杆上引下时两端应可靠固定,杆上应用下线横担和蝴蝶瓷瓶固定,墙上应用一字型、丁字型、七字型或 M 型横担和蝴蝶瓷瓶固定。严禁将零线与相线或不同相线绑扎在同一个绝缘子上。严禁在接户线档距中 T 接接户线。6.7 沿墙架空的接户线、进户线,两支持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 6 米。6.8 沿墙敷设的接户线、进户线均应加装 PVC 管,管口应做防水弯头。集束导线、电缆可不加装套管

16、。6.9 进户线与弱电线路不得同孔入户。进户线穿墙时,应套装硬质绝缘管,并在室外应做滴水弯。6.10 接户线和进户线的进户端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5 米。6.11 居民户应采用“ 一户一表”的计量方式,选用远方智能电能表,应安装在计量表箱内。6.12 室外计量表箱宜选用非金属箱,选用不锈钢表箱时应可靠接地,表箱不宜超过 6 表位。表箱应由膨胀螺丝固定在户外墙上,表箱底部距地面不低于 1.8 米。6.13 接户线、进户线进出表箱时,应加装绝缘套保护。6.14 户表后应装设分户开关和家用漏电保护器,原则上家用10漏电保护器由用户提供,产权分界点在电能表出线接线端。7 无功优化补偿7.1 农网无功补偿应坚持“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全网优化、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7.2 农网无功优化应结合电压无功专项规划,采用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调压与降损相结合的补偿策略。7.3 10 千伏配电网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