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99665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文章来源:中石油发布时间:2009/2/1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中油质安字2005406 号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等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通则。第二条 应急预案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通过风险预分析或现状分析,制定的总体预案或专项预案。第三条 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提高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公司,以下简称企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

2、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失,保护国家、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促进企业的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第四条 本通则主要侧重于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编制,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参照编制。第五条 本通则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第二章 编 制 步 骤第六条 编制准备(一)成立编写小组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应由管理人员、各方面专业人员或专家组成。(二)制定编制计划1.制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计划;2.明确人员职责,确定工作方案、进度;3.对应急预案编制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三)收集资料资料收集应做到详实、完整。包括但不限于:1.国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法律、法规和标准

3、;2.地理、交通、气象、环境等基本情况;3.区域平面布局: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品分布,建(构)筑物布局,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4.生产工艺流程:物料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温度、压力、流速等工艺参数及控制条件;5.生产设备装置:设施的性能、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高温高压设备、设施分布;常见故障与处理措施;6.现场生产管理:操作规程、生产记录,劳动组织、培训教育,过去曾发生的事故及危险状况;国内外同类企业曾发生的事故及应急处理方法。7.医疗资源、消防资源、专业救援资源等可依托的应急救援基本状况(单位、人员、装备及可承担任务的能力、规模等)。(四)初始评估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4、、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突发事件,进行系统风险分析,初步确定危险目标(风险预测结果)的类型、特点。包括但不限于:1.可能由于危险物质或设备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场所(如井喷失控、民爆物品爆炸);2.可能发生有毒有害物质(如硫化氢、氰化物、氯气等)泄漏的场所;3.油气田勘探开发作业活动;4.海上作业施工活动;5.油气储运站库、长输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场所;6.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处置和废弃;7.其它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设施;8.公众聚集场所;9.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灾害;10.公共卫生事件;11.群体性、涉外、恐怖袭击等事件;12.其他。(五)风险评

5、价对初始评估确定的重要风险目标进一步评价,确定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几率,并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等。常用方法包括:1.安全检查表;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3.事故树分析法;4.危险评价指数矩阵法;5.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等。(六)能力与资源评估对危险目标控制应具备的资源及能力进行分析。评估企业自身和社会相关方的救援能力,主要包括:1.组织保证和应急资源能力;2.控制风险或削减危害的技术;3.通讯、照明、交通条件;4.现场救护、医疗救治能力;5.社会及相关方依托能力等。第七条 编写预案根据危险目标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现有资源能力的评估结果,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类别和需求,做

6、到责任分明、科学适用,便于操作。编制应急预案要针对重点危险目标周围地形、环境进行实地勘察,确定现场指挥所位置、指挥人员标识、行动路线、人员疏散范围和疏散通道及集合地点等。通过自下而上,从基层到企业逐级编制完成,形成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编制内容要求见附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第八条 预案的评审和批准应急预案文件编写完后,应组织有关人员、机构和专家进行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对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充分性、可操作性、有效性,以及在救援中是否产生新的风险危害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要经过主管领导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发布实施。第九条 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演练,验证所制

7、定的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可行、实用。演练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做出评审。对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应按程序规定进行变更。第十条 预案的变更应急预案的制定、批准、发布、演习、评审、变更应按规定程序运行。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应急预案做出变更:(一)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存在缺陷;(二)危险源产生变化;(三)组织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动;(四)作业环境(政策、标准)发生改变;(五)救援技术的改进等。第三章 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第十一条 格式(一)封面:(附后)标题、组织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审核人、签发人(签字)、公章;(二)目录;(三)引言、概况;(四)术语、符号和代号;(五)预案内容;(六)附录;(七)附加说

8、明。第十二条 基本要求(一)使用 A4纸;(二)正文采用仿宋 4号字;(三)打印文本。第四章 附 则第十三条 企业应依照本通则制定实施细则。第十四条 本通则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通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发文日期:2005 年 8月 26日)标题:预案编号: 单位名称(公章):审核人(签字):签发人(签字):实施日期:附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一、前言本指南就企业编制各类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做出说明。主要侧重于突发灾难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参照编制。企业及所属单位应在本指南指导下,进行应急策划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要分

9、层次、分类别,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和结合,形成应急预案体系。二、概述应急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应急信息概要,发布令,危险目标,应急能力和资源,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以及授权,接警、报警和通讯的联络方式,事故(件)发生时采取的先期处置措施,救援程序,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区的隔离,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检测、抢险救援和控制措施,现场保护及事故处理后的现场恢复,应急救援保障,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应急培训、演练,预案的变更,支持性附件,预案的编制、评估与审批等。三、内容说明(一)应急信息概要应急信息概要应满足下列要求:1.简短;2.易于查询通常在应急预案的首页;3.简单便于让使用者获取有关信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10、,能及时提供关键信息。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生产装置、工艺、设施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公众、社区、重要基础设施、环境(气候、河流、地质)以及医疗、消防、交通、通讯等情况。(二)发布令指应急预案授权声明,根据应急预案级别由相应负责人员审批发布,实施生效。企业和所属单位应依据预案中的标准处置程序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并明确各级别、各类别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及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组织的应急责任。在发布令中,应对基层单位各应急组织制定标准处置程序提出强制要求,并积极组织应急培训、演习,及时做好预案变更工作。(注:标准处置程序是指应急操作规程,如井控“四七”动作、装置

11、紧急停车等。)(三)危险目标危险目标应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别,进行分类识别、确定。企业的基层单位应针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重大危险源等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确定相应的危险目标,如可能发生井喷失控、火灾、爆炸以及有毒有害物品泄露、大面积急性中毒等危险目标。(四)应急资源和能力应分析评价企业和(或)本单位应急的资源和能力:1.通讯与信息2.现场救援与工程抢险装备;3.应急队伍;4.交通运输;5.医疗卫生;6.治安保障;7.物资保障;8.经费保障;9.社会依托;10.紧急避难场所;11.技术装备及保障;12.其他保障。(五)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1.机构设置企业应

12、成立应急领导机构、指挥机构、日常工作机构。依据突发事件的类别,按照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分工、所属单位的情况,应分别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2.基层应急组织的主要职责(1)确定现场指挥人员;(2)组织实施事故应急预案;(3)负责调动应急资源,明确事故状态下有关人员的职责;(4)保护事故现场;(5)负责收集事故信息、处理相关数据及信息上报工作;(6)接受上级的指令和调动;(7)处置事发现场有关工作;(8)负责现场恢复工作。3.企业或单位应急组织主要职责(1)组织制定和修订事故应急预案;(2)督促、检查各级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变更;(3)根据突发事件的应急情况,确定企业或单位应急指挥人员;(4)负责资源

13、配置、应急救援队伍及人员调动;(5)保护事故现场;(6)批准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7)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8)负责事故信息收集、处理及相关数据上报工作;(9)接受上级的指令和调动;(10)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11)负责现场恢复工作;(12)按规定将应急预案报上级及当地政府备案;(13)负责对周边相关方、相关人员的应急知识宣传。4.生产、安全、环保、质量、保卫、卫生、设备、物资、通信、电力、交通等管理部门(或单位)的职责。(六)报警和通讯的联络方式1.24小时有效的报警、接警装置;2.保持内部、外部通讯畅通的手段;3.与当地(政府及公安、消防部门)、本单位及相关单位的通讯的联络

14、途径和方式;4.其它报警与联络方式。(七)应急措施和程序基层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等相关要求,确定事故控制的应急措施和程序。1.应急措施(1)人员的保护、急救措施;(2)应急处置、操作措施;(3)应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4)消防处置措施;(5)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措施;(6)控制事故可能扩大的措施。2.应急程序根据事件分类及现场情况,确定应急救援实施程序:(1)救援队伍的集结方式、地点;(2)与现场应急处置的衔接、救援程序;(3)抢险、救援的方式、方法及救援人员的防护、监护程序;(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以及与现场处置队伍的协调程序;(5)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式、方

15、法及路线;(6)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及路线;(7)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程序。(八)人员紧急疏散撤离依据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事故场所、危害程度级别及周边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1.根据风向确定的紧急撤离路线、集合地点;2.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及路线;3.事故现场非应急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及路线;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及路线;5.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九)危险区的隔离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危险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1.事故现场危险区、疏散区、警戒区的设定;2.事故现场隔离方法、措施;3.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或

16、交通疏导办法。(十)受伤人员现场救护依据事故的分类、分级,单位或附近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确定以下内容:1.受伤人员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2.依据检伤结果对受伤人员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3.受伤人员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4.救治医院的确定及联系;5.受伤人员运输设施的调配方案;6.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十一)检测、抢险救援和控制措施根据有关标准和事故风险程度,确定以下内容:1.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2.抢险、救援的方式、方法及救援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3.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式、方法及路线等;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5.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6.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十二)现场保护及事故处理后的现场恢复1.明确事故现场的保护,待调查取证后方可启动现场恢复程序;2.明确事故现场处理后现场恢复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3.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