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9659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研究随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深化及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现行的企业民主管理从理论、制度、工作方式等方面显现出了诸多不适应。职工对当前企业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三公消费” 、违规、薪酬分配差距过大、经营活动失误、安全问题瞒报、人际亲疏远近等,极为反感,这些现象程序不同地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抵消了企业对外的核心竞争力。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旧的民主管理模式中跳出来,从思维模式、指导理论、工作制度、工作形式上不断创新实践,始终把职工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职工群众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第一信号,把关心和服务职工作为第一职责,把职工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尺度,这对缓和当

2、前许多企业内部干群关系紧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企业民主管理创新的条件 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企业民主管理,从苏区的“三人团” 、建国前的职工大会,到解放后建立的比较完善的职工代表大会,已在法律、制度、形式、内容等方面,积累较多经验,这是我们推行民主管理创新的条件和基础所在,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民主管理已凸显了诸多不适应,如被动执行的多,主动开展工作不足;注重形式的多,讲究效率效果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观念落后和保守,过分看重领导者的权利,而忽略其责任和义务;过分强调少数人作用,而忽略职工群众的集体智慧,甚至把民主管理作为企

3、业的负担加以抵制。这不免压抑了职工群众民主参与的积极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创新。一些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形同摆设,民主评议走过场,合理化建议流于形式。有些领导虽在会上夸夸其谈,大谈民主如何重要,如何公开透明,而实际上却是听了感动,讨论激动,会后不动,讲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致,应付上边,糊弄下边。另外,还有人把民主作陪衬,偏听偏信,顺耳的意见拍手欢迎,刺耳的意见则扔在一边,把民主管理当儿戏,你提你的,我干我的,厂务公开成了厂“雾”公开。这些现象的存在,滋生并引发诸多矛盾,主要表现为,干部与职工争利的矛盾;生活水准干部与职工差距增大的矛盾;“主人与仆人”地位发生错位的矛盾;党

4、组织与群众监督同干部反监督的矛盾;群众对干部的期望与干部本身素质不高的矛盾;干部和群众关于如何执法和守法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说明企业民主管理创新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投入精力进行探索与开拓,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已为民主管理创新提供了如下三个主要条件。 一是新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民主管理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作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和监督的权利。 ”这就为民主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5、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近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都为民主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舆论支持。 二是生产力发展需要民主管理创新。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固然离不开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改革的成功和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得靠人去做,因此人的积极性发挥、潜在因素的挖掘及创造性的释放,是推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海尔集团管理经典有句名言“企业是什么?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是什么?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你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 ”企业民主管理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民主管理创新就是把这种思想创新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调动每个层面、每

6、个岗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三是发展着的管理科学必将促进民主管理创新。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陆续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经过漫长的认识、适应、吸收过程,目前已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界已形成共识。重视人的因素、发掘人的潜能,已成为贯穿管理创新与实践的潮流。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创立自己的管理理念,将民主管理的先进思想贯穿到企业改革的实践中,将民主管理原有的辅助型、活动型、福利型的旧模式,转变到维护型、服务型的新功能上来。 二、企业民主管理创新的途径 企业民主管理创新,要在工作内容上向企业发展的难点延伸,向生产经营的重点延伸,向职工关注的热

7、点延伸,要在着重解决领导层的思想观念转变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具体而言,主要是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努力改进职代会工作。职代会应代表全体劳动者的利益,其自身必须随形势的发展不断有所拓展。首先,应重视完善职工代表的培训制度,通过培训切实提升职工的参政能力。其次,应建立职工代表向职工群众述职制度,以此来扩大参政影响。另外,应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巡查制度,允许代表对职工关注的问题进行巡查,以了解真实情况,提出参政意见。更重要的是,应建立职代会会前民主协商制度,以改革职代会的表决方式,使职工代表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是改进和完善合理化建议工作。从根本上讲,合理化建议,不是企业某一个部门开展的

8、活动,而应是企业管理的日常工作,是企业上下共同参与的民主管理创新行为。因此,总的工作要求应是:全员参与,各方办理,畅通信息,规范登记,确定标准,及时奖励,其目的在于切实有效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领导如善于到各层面职工中求计问策,将更有利于激发广大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管理活动中来的浓厚兴趣,使民主管理创新工作增加“含金量” 。 三是认真抓好厂务公开工作。厂务公开作为经常性的民主管理制度,可确保职工日常的知情权、参与权、受理权、监督权的有效落实。除商业秘密外,职工需要了解的大事小情,应全方位、经常性、全过程、随时随地向职工公开,如生产经营管理重点、大额资金使用、工资奖金分配

9、、领导干部收入等,都应定期向职工公开。通过司务公开这一民主制度,使广大职工的监督职能得到较充分体现。四是加强权力监督。在民主管理中,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尤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领导干部的权力并非私有财产,而是人民赋予的责任。一个人一旦拥有权力而不受监督,便会为所欲为,就有可能滥用权力损公肥私做出违法违纪的事。因此,对权力的监督,要完全有效地实行监督制约,强化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力度,澄清“监督不好,不好监督”的模糊认识,增强干部群众对权力监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畅通监督渠道,适时公布监督结果。 三、需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企业领导层的思想认识

10、问题,企业民主管理创新就无从谈起,谈不上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了。因此,在民主管理创新中,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企业管理中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和集中是一项原则的两个方面。企业民主管理绝不削弱企业行政权力,恰恰相反,它会大大提高企业领导层的威信,有利于行政权的实施。 二是企业内部矛盾激化与化解。矛盾的形成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对职工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要开诚布公征求职工意见,共同寻求解决办法,促使矛盾化解。 三是企业和职工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企业与职工,在具体问题上发生冲突在所难免,解决起来往往十分棘手,切记不可轻易伤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导致问题进一步复杂。 四是形式与内容、方法与效果的关系。应反对重形式轻内容、重方法轻效果的倾向。 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认识,将对推进民主管理创新,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