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铁公司监控量测规定要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9554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地铁公司监控量测规定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宁波地铁公司监控量测规定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宁波地铁公司监控量测规定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宁波地铁公司监控量测规定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宁波地铁公司监控量测规定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地铁公司监控量测规定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地铁公司监控量测规定要求(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监测监控管理标准(试 行)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二 0 一三年前 言为进一步加强工程安全风险的监测监控管理工作,建设监测监控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参建单位编写了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监测监控管理标准(试行) 。本手册主要针对对象为基坑工程、隧道工程监测监控项目,内容编制主要参考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监控管理办法的通知 (甬轨指【2010】6 号) 、 建立现场监测监控分中心的通知 (甬轨指【2011】33号) 、 宁波市轨道交通基坑、盾构隧道工程设计监测技术要求(试行

2、稿) (甬轨指【2012】26 号)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2008)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 号文等指挥部相关红头文件及相关规范与标准。本手册包括管理类和技术类两大部分,其中管理类包括:监测单位资质管理、方案管理、仪器管理、预警管理、监测监控分中心管理、图表管理和档案管理等七章节内容;技术类包括:测点埋设、测点标识与保护、测点验收、初值采集、数据处理、监测时限频率、现场巡视等七章节内容。本手册将作为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监测监控工作管理流程和现场操作执行的准则。宁波市轨道交通

3、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管理和具体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将定期结合工程实践与经验做进一步地完善和修订。主编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集团公司)参编单位:上海同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二 0 一三年十一月目 录管 理 类一、监测单位资质管理 .- 1 -二、方案管理 .- 4 -三、仪器管理 .- 7 -四、预警管理 .- 9 -五、监测监控中心管理 .- 14 -六、图表管理 .- 18 -七、档

4、案管理 .- 20 -技 术 类一、测点埋设 .- 22 -二、测点标识与保护 .- 30 -三、测点验收 .- 33 -四、初值采集 .- 34 -五、数据处理 .- 35 -六、监测时限频率 .- 38 -七、现场巡视 .- 41 -管 理 类- 1 -一、监测单位资质管理1、施工监测单位、人员资质管理1.1 单位资质要求基坑、盾构隧道工程:施工监测单位应具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和具有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颁发的测量和监测参数的计量认证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证书,并具有深基坑或盾构隧道施工监测业绩。矿山法隧道、高架桥梁工程:除满足基坑、

5、隧道工程监测资质外,可以选择具有公路、铁路及地铁桥梁及隧道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监测业绩:具有3年以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或地下工程监测业绩,且监测工作3年内无不良行为记录。其他要求: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各标段承包单位委托的施工监测单位严禁进行业务分包,不得转包监测业务,不得与所监测工程的承包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任何施工监测单位在同一条线工程范围内承接的业务量不可超过3个标段。1.2 人员资质要求项目管理机构配备:项目负责人1人,监测技术人员不少于4人,并应满足现场作业需求,监测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应部门颁发的岗位证书。项目负责人资质:应具备岩土、工程测量或地下工程类专业,工程师及以上职称,5年

6、以上工作经验或具有3年以上城市轨道交通或地下工程监测工作经验。施工监测单位的人员数量、人员资质首先需满足监测合同要求,并符合以上相关规定。1.3 资质报审报审流程:承包单位按照分包申请(附表一)上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工程处、安质处)审查,工程处流转单至安质处审批签字。审批后建设单位(安质处、合同处)各留存一份,第三方监测单位留存一份,监理单位留存一份,承包单位自留两份。报审材料:分包合同,分包单位资质、业绩合同、主要人员三金证明、工- 2 -作经历等资料。变更流程:施工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发生变更时,按照人员更换申请(附表二)由承包单位提前一个月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安质处)提出变更申请,经监

7、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安质处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更换人员资质不得低于原岗位人员。审批后建设单位(安质处)留存一份,第三方监测单位留存一份,监理单位留存一份,承包单位自留两份。2、第三方监测单位、人员资质管理2.1 单位资质要求资质要求:具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满足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监测招投标文件要求。监测业绩:至少独立承担过我国境内1个合同金额不少于人民币100万元的轨道交通工程或地下工程监测合同业绩(不包括分包、联合体和境外承包合同) 。其他要求:第三方监测单位严禁进行业务分包,不得转包监测业务,不得与所监测工程的承包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2.2 人员资质要求

8、项目管理机构配备:项目负责人1人,技术负责人1人,监测管理岗位人员不少于4人,监测作业人员若干并应满足现场工作需求,监测作业人员具有相应部门颁发的岗位证书。项目负责人资质:具备岩土、工程测量或地下工程类工程师及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具有3年以上城市轨道交通或地下工程监测工作管理经验。技术负责人资质:具备岩土或结构类工程师及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具有3年以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管理经验。监测管理人员要求:本科(测量、土建、地下工程相关专业等)毕业,工作2年及以上。第三方监测单位的人员数量、人员资质应符合以上相关规定,且满足监测合同具体要求。2.3 资质报审报审流程:按照人员报

9、审表(附表三)上报建设单位(安质处)审查,审- 3 -批签字后第三方监测单位、建设单位(安质处)各留存一份。报审材料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资质、业绩、三金证明,监测管理人员毕业证、职称证书。变更流程: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发生变更时,按照人员更换申请(附表二)由第三方监测单位提前一个月向建设单位(安质处)提出变更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更换人员资质不得低于原岗位人员。审批签字后第三方监测单位、建设单位(安质处)各留存一份。- 4 -二、方案管理1、施工准备期风险评估1.1 风评工作交底项目开工前应由风险咨询单位组织召开施工准备期风险评估工作交底会议,开展风险辨识分析与评

10、估,进行风险记录。建设单位、设计勘察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风险咨询单位相关人员参加。1.2 风评工作小组建立承包单位根据项目单位组成情况成立现场风评工作小组,由风险咨询单位(技术负责人、岗位人员) 、承包单位(总工、技术或工程部门负责人、结构工程师) 、监理单位(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 、施工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工点负责人) 、业主代表等人员组成。1.3 风评报告成果承包单位是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主体,风险咨询单位负责编制过程的指导与审核,编制内容详见施工期风评报告编制要素表(附表四)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后,由风险咨询单位负责组织讨论定稿,建设单位、承包单位

11、、监理单位、施工监测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参加。主要讨论内容:重大风险源调查资料是否齐全、单元划分是否合理、PC 值打分是否合规、评估结论是否明确,由承包单位负责报告修订完善。承包单位、风险咨询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工程处)备案一份。对分析与评估为级及以上风险应进行风险记录,对分析与评估为级及以上风险应编制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详见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 。2、施工监测方案管理2.1 方案交底项目开工前由第三方监测单位组织施工监测方案编制交底会议,建设单位、设计勘察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风险咨询单位相关人- 5 -员参加。交底内容包括:施工监测方案编制要素(附表

12、五) 、方案专家评审、方案审批及备案等流程。2.2 方案编制施工监测单位是方案编制主体,承包单位负责组织方案编制工作,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编制过程的指导与审核,施工监测单位根据审核意见完善监测方案内容,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监测方案终审,终审完成后组织专家评审。主体基坑(包括附属结构) 、盾构隧道(包括旁通道)及其它单位工程需单独编制监测方案,独立组织专家评审。2.3 方案评审第三方监测单位组织,应邀请五人或五人以上专家进行评审,建设单位(安质处、工程处) 、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监测单位和风险咨询单位参加,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对评审结果和资料的汇总和保管。工程联系单(附表六)

13、 、评审会议议程(附表七) 、专家意见表(附表八) 。2.4 方案报审施工监测单位应在一周内将专家评审意见在方案中完善,上报承包单位审查,由承包单位按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附表九)报监理单位审批,审批完成后由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建设单位(工程处)各方备案。当工程结构形式发生变更或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应针对原方案进行补充变更,经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完成。3、第三方监测方案管理3.1 方案编制第三方监测单位结合相关规范、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编制第三方监测总体方案,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组成、监测抽检方案、信息汇总分析管理、风险评估、预警建议、例会制

14、度、信息报送与反馈、提交成果等关键性内容。上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对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提交安质处审核,经批准后方可组织专家评审会议。3.2 方案评审- 6 -第三方监测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安质处)负责邀请 5 人或 5 人以上(单数)专家,建设单位(安质处) 、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监测单位相关人员参加评审。专家意见表(附表八) 。3.3 方案报审第三方监测单位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修订完善监测方案,按监测方案报审表(附表十)报送安质处审批备案。- 7 -三、仪器管理1、精度要求施工监测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报审的监测仪器精度要求如下: 序号 监测项目 仪器名称 精度要求1 墙顶水平位移 全站仪 测角精度优于 1,测距优于1mm+2ppm2 地表、管线、房屋、围护结构、隧道结构沉降水准仪 往返中误差小于 1mm/km3 土体及围护墙(桩)深层水平位移测斜仪 综合精度优于 0.25mm/m4 砼支撑应力 钢筋应力计 综合误差小于 0.5%FS5 钢支撑轴力 反力计 综合误差小于 0.5% FS6 轴力 频率仪 0.1Hz7 地下水位 水位计 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