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3995516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分析和控制o 基本信息书名: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分析和控制原价:59.80元售价 44.90 作者:张增照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7-1ISBN:9787121110696字数:670000页码:408开本:16开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设计、分析和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并列举了大量案例。全书共分5篇,33章。第一篇导引篇主要论述了为什么要以可靠性为中心;第二篇可靠性基础篇,包括可靠性指标、模型、预计、分配、FMEA和FTA等;第三篇可靠性设计篇,包括元器件选用、降额、容差与漂移设计、冗余设计、电路简化设计、潜在通路、“三防”

2、、热设计和静电防护等12项内容;第四篇管理控制篇主要介绍可靠性的控制管理,包括供应商的控制、元器件质量控制、统计过程控制、质量闭环控制和可靠性评审等;第五篇试验评价篇,包括可靠性测定试验、鉴定与验收试验、筛选试验、增长试验、HALTHASS及加速寿命试验。本书适用于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相关人员,特别是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可供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参考,或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第一篇 导引篇第1章 引言1.1 一个电表的故事1.2 质量与可靠性1.2.1 质量的内涵1.2.2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1.2.3 可靠性的内涵1.2.4 可靠性工程及其主要工作项目1.2.5 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

3、的关系1.3 为什么要以可靠性为中心1.3.1 现代质量管理的要求1.3.2 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要求1.3.3 消费者利益的要求1.3.4 国家形象和企业信誉的要求1.4 本书的内容编排和适用范围参考文献第二篇 定量分析篇第2章 产品可靠性表征与寿命分布2.1 产品的可靠性定义2.2 产品的可靠性指标2.2.1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2.2.2 产品的寿命特征量2.3 可靠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2.4 产品的寿命分布2.5 浴盆曲线与失效率等级2.6 维修度与有效度第3章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与分析3.1 可靠性模型的组成3.2 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3.3 系统可靠性模型3.4 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4、和原则第4章 可靠性预计4.1 可靠性预计的主要方法4.2 可靠性预计标准的发展及其主要分类4.3 元器件计数法和应力分析法可靠性预计程序4.4 计数法可靠性预计4.5 应力分析法的可靠性预计4.6 GJBZ299C给出的普通双极型晶体管和集成电路预计用数据表第5章 可靠性分配5.1 可靠性分配考虑的因素5.2 考虑复杂度和重要度的分配方法5.3 按预计失效率等比例分配法5.4 按系统可靠性框图进行分配的方法5.5 综合因子法(工程加权法分配法,CW法)5.6 可靠性指标分配应注意的事项第6章 故障模式、效应与危害性分析(FMECA)6.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概念6.2 常用标准6.

5、3 军标FMEAFMECA分析的步骤6.4 QS9000的FMECA方法6.5 分析实例第7章 故障树分析7.1 故障树分析的概念7.2 FTA方法基础7.3 故障树的一般方法7.4 故障树分析应用实例7.4.1 压力罐系统建树过程7.4.2 压力罐系统的故障树规范化和模块分解7.4.3 压力罐系统故障树定性分析及其应用7.4.4 压力罐系统的故障树定量分析参考文献第三篇 设计技术篇第8章 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及方法8.1 可靠性设计的指导思想8.2 可靠性、维修性指标的论证和确定8.3 可靠性指标与性能指标问的相互关系第9章 元器件的选用技术9.1 半导体器件的选用9.2 电阻器与电位器的选用9

6、.3 电容器的选用9.4 电感器的选用9.5 继电器的选用9.6 接插件的选用9.7 电缆一般应用考虑第10章 降额设计10.1 降额设计的定义与合理应用10.2 降额设计的理论依据10.3 降额系数的确定第11章 容差与漂移设计11.1 容差与漂移设计的概念11.2 敏感度分析与极差综合法11.3 漂移设计的计算机仿真第12章 储备(冗余)设计12.1 储备的含义和方式12.2 各种储备方式对可靠性的提高12.3 故障模式对储备的影响12.4 灵活应用储备设计的例子第13章 电路结构简化设计13.1 电路集成化13.2 数字逻辑电路的简化13.3 模拟电路的简化第14章 潜在通路分析14.1

7、 潜在通路分析的由来和原理14.2潜在通路的表现形式和设计预防第15章 “三防”设计15.1 防潮设计15.2 霉菌的危害及防护15.3 盐雾的危害及防护15.4 元件三防处理常用的工艺15.5 案例第16章 热设计16.1 概述16.2 传热方式16.3 热设计的原则16.4 改善热设计的方法及示例第17章 静电防护(ESD)17.1 器件使用环境的防静电措施17.2 器件使用者的防静电措施17.3 器件包装、运送和储存过程中的防静电措施17.4 设备上ESD的电路保护17.5 案例第18章 微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安装18.1 引线成形与切断18.2 在印制电路板上安装器件18.3 焊接第19章

8、 防闩锁设计19.1 闩锁的来源19.2 闩锁的防护19.3 案例第20章 软件质量和可靠性设计20.1 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设计20.2 软件工程化20.3 软件可靠性设计准则参考文献第四篇 管理控制篇第21章 供应商的控制21.1 供应商的控制21.2 对分供方或卖主的评定21.3 供应商管理举例第22章 元器件的质量与可靠性控制22.1 引言22.2 元器件的选用要求22.3 各工程阶段电子元器件的管理与控制22.4 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22.5 元器件的质量鉴别22.6 案例第23章 制造过程管理与统计过程控制23.1 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23.2 统计过程控制的原理23.3

9、控制图绘制第24章 质量闭环控制24.1 引言24.2 FRACAS系统的建立24.3 FRACAS的运行第25章 可靠性活动与评审25.1 各设计阶段的可靠性活动25.2 可靠性设计审查25.3 可靠性大纲评审参考文献第五篇 试验评价篇第26章 可靠性试验及其分类26.1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和分类26.2 可靠性试验的计划与要求26.3 可靠性试验方案及一般程序第27章 可靠性统计试验的技术问题第28章 可靠性测定试验28.1 可靠性测定试验的方法与要点28.2 可靠性测定试验的数据处理方法28.3 可靠性测定试验的点估计与置信区间估计28.4 指数分布的假设检验第29章 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

10、29.1 抽样检验的基本知识29.2 平均寿命抽样检验原理29.3 指数分布下失效率抽样检验第30章 可靠性筛选试验30.1 可靠性筛选的目的和意义30.2 常用的可靠性筛选方法30.3 环境应力筛选(ESS)30.4 元器件的二次筛选第31章 可靠性增长试验31.1 概述31.2 常用可靠性增长模型31.3 示例31.4 可靠性增长试验计划曲线31.5 可靠性增长试验的跟踪与控制31.6 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最终评定31.7 可靠性增长试验用表第32章 高加速寿命试验和应力筛选试验(HALTHASS)32.1 概述32.2 HALT试验有效性的基本保障32.3 HALT试验程序32.4 HASS

11、技术与实现过程32.5 开展HALT和HASS的几点看法第33章 寿命和加速寿命试验33.1 寿命试验33.2 加速寿命试验33.3 举例参考文献可靠性设计与分析(3)当 当 价:¥45.90定价:¥65.00 折扣:71 折 作者:曾声奎主编 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页数:401 字数:462000 出版时间:2011-4-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最佳拍档 可靠性数据分析(5) 安全性设计分析与验证 可靠性维修 性保障性要2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127.00 总当当价:¥89.90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共分8章。首先介绍了可靠性设计分析基础,包括基本概念及设计分析流程等;然后介绍了可

12、靠性要求以及可靠性分配、建模与预计技术,之后重点介绍了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方法;最后结合可靠性设计分析技术最新发展,介绍了故障物理方法、可靠性与性能一体化设计分析方法以及数字化设计环境下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技术。本书可供从事型号研制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目录第1章 可靠性设计分析基础1.1 引言1.1.1 现代设计思想转变1.1.2 可靠性与性能综合设计1.2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1.2.1 产品与环境1.2.2 可靠性与故障1.2.3 寿命剖面与任务剖面1.2.4 任务可靠性与基本可靠性1.2.5 固有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1.2.6 耐久性与寿命分布1.

13、3 可靠性的参数及指标1.3.1 可靠性及其度量1.3.2 故障率与浴盆曲线1.3.3 平均故障前时间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3.4 可靠性参数分类1.3.5 常用可靠性参数1.3.6 可靠性参数间的相关性1.3.? 可靠性参数指标的特点1.4 可靠性的设计分析流程1.4.1 系统工程过程概述1.4.2 可靠性设计分析流程1.4.3 可靠性设计分析的主要内容第2章 可靠性要求与分配2.1 可靠性要求2.1.1 可靠性定性要求2.1.2 可靠性定量要求2.1.3 可靠性工作项目要求2.2 可靠性分配2.2.1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2.2.2 可靠性分配的原理和准则2.2.3 无约束条件的产品可靠性分配

14、方法2.2.4 有约束条件的产品任务可靠性分配方法2.2.5 可靠性分配方法的选择2.2.6 应用示例2.2.7 进行可靠性分配时的注意事项第3章 可靠性建模与预计3.1 可靠性建模3.1.1 可靠性建模的目的3.1.2 可靠性模型分类3.1.3 典型可靠性模型3.1.4 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与方法选择原则3.1.5 示例3.2 可靠性预计3.2.1 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及其与分配、建模的关系3.2.2单元可靠性预计3.2.3 系统可靠性预计3.2.4 研制阶段不同时期可靠性预计方法的选取3.2.5 示例3.2.6 进行可靠性预计时的注意事项第4章 可靠性设计方法4.1 概述4.2 制定和贯彻可靠

15、性设计准则4.2.1 概述4.2.2 可靠性设计准则制定4.2.3 可靠性准则贯彻程序及符合性检查报告4.3 简化设计4.3.1 概述4.3.2 简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技术4.3.3 简化设计的形式和基本步骤4.3.4 示例4.4 余度设计4.4.1 概述4.4.2 余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技术4.4.3 余度设计的基本步骤4.4.4 示例4.4.5 注意事项4.5 容错设计4.5.1 概述4.5.2 容错技术包含的内容与主要实现方法4.5.3 容错设计的基本步骤4.5.4 典型容错系统4.5.5 示例4.5.6 注意事项4.6 降额设计与裕度设计4.6.1 概述4.6.2 降额设计4.6.

16、3 裕度设计4.6.4 注意事项4.7 热设计与热分析4.7.1 概述4.7.2 热设计4.7.3 热分析4.7.4 注意事项4.8 环境防护设计4.8.1 概述4.8.2 环境防护设计的基本原则4.8.3 环境防护设计的基本步骤4.9 元器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4.9.1 概述4.9.2 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控制4.9.3 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4.9.4 注意事项第5章 可靠性分析方法5.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5.1.1 概述5.1.2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5.1.3 危害性分析5.1.4 fmeca结果5.1.5 fmeca示例5.1.6 fmeca中的注意事项5.2 故障树分析5.2.1 概述5.2.2 故障树建立5.2.3 静态故障树的定性分析5.2.4 静态故障树的定量计算5.2.5 动态故障树的分析方法5.2.6 示例5.3 go法5.3.1 概述5.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