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中级实务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9173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工中级实务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工中级实务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社工中级实务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社工中级实务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社工中级实务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工中级实务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工中级实务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纲要:一、内容分析:两大板块二、考试分析:两种题型(一)题型题量(二)解题思路三、复习建议(一)融会贯通(二)牢记十二个字(三)适当做题正文:一、内容分析:两大板块前两章是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是社会工作实务中(主要是个案、小组等微观服务方法)用来预估问题、制定方案和开展服务的一般过程和主要方法。中国社会出版社按照考试大纲组织编写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指导教材,前两章的篇幅占了全书的 25%(但复习时,应该花 40%的时间去应对)。后十二章是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主要是从社会工作的对象和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特征等视角(如年龄视角、机构视角)对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进行的展

2、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属于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实务工具,是对社会工作助人服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而社会工作领域则属于社会工作服务中所要面对的普遍需要或常见问题,是对社会生活具体情景的展示和描述。二、考试分析:两种题型(一)题型题量1、题型一类是“案例分析题”要求应试人员“对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它侧重于考查的是问题解析能力,也就是通过综合的判断、解释和分析,将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优势和缺势、资源和不足等主要信息一一提炼出来,并且用简要的介入策略做出一一回应。一类是“方案设计题”要求“设计出环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的服务方案” 。它侧重于考查的是问题解决

3、能力,也就是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针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服务方案。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完成的服务方案应当包括问题的陈述分析、工作目标、实施策略、执行和评估等要素。综合比较两种题型的不同解题要求,以及 2008 年的考试真题,我们可以看出:“案例分析题”所要考查的内容,主要对应的是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方案设计题”则更多地对应着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2、解题思路(1)从 2008 年的两次社会工作师水平考试来看(因为“512 汶川大地震” ,2008 年四川省的考试延迟至当年 11月举行。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试题的内容虽然

4、不一样,但题型和题量都是一致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的题量为 4 题,其中前三题为“案例分析题” ,后一题为“方案设计题” 。对于考试来说,如果答题时间有规定,而题目没有特别标明,则一张卷子题量越少,需要考生应答时写作的内容应该越完整、文字越多。反之,则越少。在答题时间的分配上,总体来说,前面三题所花时间应该是整个考试时间的 3/5 左右,其余时间要留给最后一题(因为是第一次考试,不熟悉情况,去年很多考生在第一题上花了一个多小时,后面的题目当然没时间去做了)。分值越高的题,难度越大,要求越高,因此应该花更多的时间。(2)如 2008 年考试,前三题同样是“案例分析题” ,但分值分配分别是 20

5、、26、24,很多考生看不懂它的分配规律,其实是跟题目难度和需要考生所花时间多少相关。第二题的题目不一定是最难的,但题目情景展示部分的文字最多(撑满了整整一页),信息量最大,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研读分析,分值当然也就最高。“方案设计题”相对于“案例分析题” ,需要思考和写作的内容更多,因此也需要更长的时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的考题虽然分成“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 ,但从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来看,两者其实都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一个工作环节, “案例分析题”注重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和预估,而“方案设计题”则是在对问题的预估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所作出的应对策略、服务实施和成效评估。因此,掌握了社

6、会工作实务的过程通用模式,了解了各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技巧运用和注意事项等,就能顺利找到解题思路,轻松找到破题切口。如何应对“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呢?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一纵一横”两条线,就能串起破解主观题的框架(或者叫“网格”)。 “一纵” ,就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即从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这六大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或叫工作流程、工作阶段),重点要掌握每个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工作步骤、核心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一横”则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所展示的十二个社会工作实务的不同领域,重点要掌握每个领域中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主要内容、应对策略和工作方法。二、复习建议总体要求第

7、一,要“舍末逐本” 。由于本科目考试没有客观题,所以复习的时候,细枝末节的东西并不需要花太大的功夫去记忆(比如儿童社会工作一章,概念就不需要背。而教材中关于宏观的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到底各有多少,就不用记得特别清楚,只要知道大致的内容和框架,考试时根据题目中展示的具体情境来预估需要和问题即可)。第二,要宏观把握。对指导教材每个章节中出现的相关理论和介入模式,要有个总体的把握。要记住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介入模式的主要策略是什么,这些都是 2008 年两次考试中出现较多的内容。例如,在指导教材中,关于优势视角的篇幅只有 300 多字(而且没有表述透彻),增能模式作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种

8、介入模式介绍,也只有区区600 多字,但这些模式在 2008 年的考试题目中,都成了重点。学习社会工作实务的三个建议(一)融会贯通(三本教材)“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虽然只出现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的考试中,但在答题时一定会涉及到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这两个科目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就要养成“三门打通,融会贯通”的思维习惯,综合运用三个科目的知识系统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案例分析题”中,在预估服务对象需要和问题时把握哪些主要环节、依据什么样的伦理原则把问题排序、设计方案时是用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中(个案、小组、社区)的哪个方法来应对、又是用什么样的介入模

9、式来解决问题、通过什么样的介入策略来实施你的方案、有何现成的社会资源可资利用、现有的社会政策中有无解决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规定(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中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和各类经济、物质保障,我们都可以把它们作为介入策略中的重要社会资源加以运用)、最后用何种方法进行评估,等等,这些系统知识,都不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这本教材所能包涵的,而是分散在这三个科目之中的。例如,在 2008 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题中,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就不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级)一书中,而是在综合能力(中级)的个案工作一章中,作为主要的介入模式之一予以介绍。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指导教材之外的有关社会工作的

10、重要内容,做到与指导教材相关内容相互印证,融会贯通。由中国社会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指导教材” ,基本是根据考试大纲的框架编写的,但考试大纲其实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三级目录,相对比较原则,并未列出三级目录下的详细内容,下面的具体内容到底应该放哪些,谁都不清楚。比如,每个领域中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该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究竟应该有哪些,重要的基础理论有哪些,主要的介入模式是什么, 考试大纲并未一一列明,而不同的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者,对此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关注度。因此,同样的考试大纲如果由不同的作者来展开和细化,他们的取舍标准肯定会大相径庭。目前的指导教材只是这些编写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列出的该

11、领域的一些主要内容,出题教师与教材编写者并非同一批人,他们出题时未必就会死抠指导教材的内容。所以,有精力的考生还需从其它的社会工作教材和参考资料中了解一些该领域的其它主要理论和介入模式,或者把指导教材中语焉不详的一些内容,去其他书籍中寻找更详细的论述。比如,基线测量方法在指导教材中只有 500 多字,几乎可以说是晴蜓点水、一笔带过,而且没有相应的图表作例子来加以形象说明,以增强考生的感性认识,但在顾东辉教授主编的社会工作者(四级三级)(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年)里就有详细说明(笔者认为,如果要推荐拓展阅读书目,这套教材可能是首选,因为它也是一套社会工作者考试或者说是职业能力鉴定的

12、参考用书,且其更偏重于技能训练)。由于对基线测量方法缺乏深度的了解与把握,因此,原本一两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属于送分题),在 2008 年的考试中居然成了许多考生的拦路虎。像这样的情形相信今后还会在考试中不断地出现,这也许就是这套教材为什么叫指导教材而不叫“指定教材”的背后原因。(二)牢记十二个字作为考生,要善于在学习中学会归纳总结,并且将有关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如社会工作师水平考试,三门科目,厚厚三大本书,上百万字,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化吸收,谈何容易?以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来说,别看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其实只要记住十二个字,就算基本把握社会工作实务的核心精神和主要内容了。十二个字

13、“六、六”相隔,可以分成以下两组:1、 “叠加式”和“嵌入式” 。这六个字可以说是概括了目前中国社会福利服务(也就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两大核心内容:一是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的生存;二是提供专业服务,发展其“自助”的能力。提供物质帮助是我们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服务的主要功能,而提供专业服务,则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精髓。前者属于物质性的社会福利,而后者则属于精神性的社会福利。所谓“叠加”或“嵌入” ,就是在解题时,特别是在设计介入策略(这可以说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出题教师最想看的答案)时,既要有我们传统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内容,更要加上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特色。从更通俗的角

14、度讲,也可以换成八个字、两结合,即:“虚实结合” 、 “新旧结合” ,虚和新,是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实和旧,就是我们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两者一结合,构成一个解题的框架,应该可以涵盖我们解题的全部内容了。2、 “生存” 、 “增能” 、 “回归” 。这六个字可以说是概括了社会工作服务过程的核心要素,也是我们在做“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的“需求预估” 、 “介入策略”和“工作目标”时必须要考虑的三个要义。在社会工作视角中,人的“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无论针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哪个领域试题,预估需要和问题,设计介入策略,首先必须要考虑服务对象的生存问题。其次,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

15、告诉我们,要让服务对象真正自立,关键是要通过各种专业技术提升他们的能力和信心,使他们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应对困难、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在设计介入策略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最后,社会工作服务的终极目标,是要让服务对象“回归” ,让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恢复正常的功能,回归正常的状态,最终回归社会。因此,在设计介入策略和工作目标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三)适当做题由于是考试的指导教材 ,因此每本书的容量都不宜过大,从而导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一书中的案例显得太单薄、太稀缺(这也是其他两本教材的共同特点,所以整套教材成了高度概括的理论著作)。没有丰富多样的案例,考生要理解掌握本科目,就相对比较

16、困难一些。这里就需要考生自己多做些课外作业收集一定的案例,向教师讨教,跟同学切磋。或者找一本质量良好的习题集来熟悉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景,训练解题的思路。俗话说“熟能生巧” ,应对“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的主要办法,就是在掌握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工作方法基础之上,适当找些案例来检验自己应对具体情景的能力。由于考题中的案例大多都是出题者为考试而“有意为之”的,现实生活中未必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不少具有丰富实务工作经验的考生,忽然间看到如此陌生的场景,一下子被一大堆的文字吓懵了,手足无措,无从下笔。适当做些练习,可以让自己逐渐熟悉解题的思路,找准破题的切口,最终找到考试的感觉,不再因为陌生而焦虑和彷徨。社会工作实务基础知识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