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98977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的实施更使我们紧迫地感到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之一便是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一个十分深刻而带根本性的命题。教师的 “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 “学” 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

2、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1、教者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只能是一个起点,而不是控制教学的“最高指示” ,只是为语文课堂提供一个基本的参照和框架,而不是不可逆转的固定程序,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是生成的,教案应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 。意识的养成还是贵在平时,每位教师都要让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生成腾出空间,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给课堂生成留足空间2、“生成 ”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预设”来说的。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课堂中的精彩往往源于生成,教者的因势利导能诱发生成。这节课由于

3、 “意外” ,预设的教学目标当然就没达到,但我和学生们都受益匪浅。我想:如果每一节课都将学生放到一种预设好的、理想化的环境中,让学生往教者设计好的一个个“圈套”里钻。长期以往,学生就很难有真切的体验,这样的课将会逐步丧失活力。 固然,“ 衣食无忧”“锦衣玉食 ”“家财万贯”“飞黄腾达”这些都是“幸福”,但仅仅如此理解“幸福”就狭隘了。如果断然否定学生的回答,同样不妥当。因为,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生活经验不足,认识上的局限性是必然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 教学中也就存在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些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

4、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之美。所以,笔者以为,抓住一次精彩的回答、一个具有错误倾向的问题、或者一些狭隘的理解由此拓展下去,积极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阐述见解、交流思辨中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这样的教学就会生成精彩。所谓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它是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原有的语文基础,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等因素,在课前所设定的教学所应达到的目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上面的相关因素设定的,但它不是刚性的规定,不是不能改变的,而是一个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不断地调试、不断地由应然走向实然的动态过程。那么语文

5、课堂教学目标究竟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当前一直存在争论:传统的预设性目标不利于保证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遏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现在提倡的生成性目标虽然可以规避传统教学目标过于刚性、强调外控的弊端,可又易导致教学的无序性、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究竟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沟通 与合作 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其中对话 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见解读第 205 页)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基于这样的

6、教学观,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该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成分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要求。就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而言,确定教学目标是其首要环节,是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情境化;既应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特征,又应适合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特点,满足学生个体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实情,同时还要适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个性。它在整个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直接的导向、调节作用,又有助于对语文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价。基于对教学的本质与目的以及语文教学目标的功能的认识,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既

7、具有预设性,又具有生成性,但就本质而言,生成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本质属性。 第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需要预设。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它的运行需要一定的程序。预设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预设的教学目标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起点,并且预设目标的制订是以所有能促进学生言语经验发展和语文素养提高的相关因素为基础的,不是教师简单地依据自己的主观假设和喜好来制订,也不应成为主导和控制教学进行的惟一标准,它只是一个起点。预设不是僵化、固定,而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生成的。预设只是一个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科内容的框架构建,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在教

8、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对话交流生成的。那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语文教师应如何预设这个教学目标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是确定的,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也是确定的,但选择哪种教材,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来最终达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却不是惟一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择不同的教材,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达到同样的要求;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教材,通过调整语文课堂目标来达到同样的要求。因而,语文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要站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从语文课程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要求出发来预设,而不是把教学的视点狭隘地局限于具体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其次,语文教师在预

9、设课堂教学目标之时还应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自身素养,应以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最终归宿。再次,语文教师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具有灵活性与弹性空间,以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适切学生个体语文素养形成与提高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 第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在开放的教学中不断生成的。所谓开放的语文教学是相对于旧有的封闭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为指导从有效促进学生言语经验经验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创建适宜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

10、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实现学生全人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它的运行需要一定的程序。但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想当然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原有的经验结构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而,教师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只能是一个起点,而不是控制课堂教学进行的“最高指示” ;只是一个应然的预期结果,而不是教学最终必须达到的实然目的;只是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进行提供一个基本的参照系和框架,而不是僵化的、不可逆转的固定程序。真

11、正的教学目标则是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文本与教师、学生的对话交流中,通过对预设的教学目标的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从而不断地得以完善、发展、生成的。那么,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和促使教学目标的不断生成与发展呢?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不是被动的“ 知识消费者” ,而是主动的知识经验的建构者,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对外部经验的内化,而不是简单的复制与拷贝。其次,语文教师要构建正确的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以言语经验的传递与建构为目的的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内化成熟言语经验,全面提高自我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度的

12、“师传生受”的僵化过程。第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学主体性。随着教学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创设新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不断生成与发展,而不是僵化地以预设的教学目标硬性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进行,忽视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追求所谓的“统一性”。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生成与发展的,它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是以课前预设的目标为起点的,但又不拘泥于这个预设的目标。在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不断生成与完善的教学目标,关键的问题是立足于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正确地认识预设与生成、有序与发展、变与不变之间的辨证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