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8537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柳州市三江县高基乡中心小学夏永德【内容摘要】常态课,指的是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没有刻意,没有应对,没有外缘的干扰,反映的是一种真实的教学原生态。它是相对于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而言的。课程改革以来,为了传播新理念,展示新成果,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示范课、观摩课、竞赛课活动,一批名师、新秀纷纷登场,由于一些人片面地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过分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完美,过分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和可观赏性,不少教师在课堂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赶时髦、走形式、摆架子的“课堂作秀” 现象。 ,常态课”是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简简单单的教学。是一种亲切、朴实的教学。这

2、样的课堂也许不美,但很实在、实用;也许磕磕绊绊,但很有启示,值得借鉴。【关键词】 常态课 教学资源 语文味儿常态课,指的是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没有刻意,没有应对,没有外缘的干扰,反映的是一种真实的教学原生态。它是相对于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而言的。课程改革以来,为了传播新理念,展示新成果,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示范课、观摩课、竞赛课活动,一批名师、新秀纷纷登场,由于一些人片面地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过分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完美,过分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和可观赏性,不少教师在课堂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赶时髦、走形式、摆架子的“课堂作秀” 现象。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要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常态课呢?一、

3、从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设计1、设计要尊重教材。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师生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凭借。语文教材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教育专家智慧的结晶。因此,教材应具有法定性,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新课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使教师自主施教的空间大起来。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存在差异的,有人认为既然教材只是个“例子”, “不是教教材”,那么教材当然可以成为或有或无的东西。于是考试评价中教材上原点的知识越来越少,时尚的课堂教学中重组教材的现象越来越多,于是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可以连带沟兑几篇相关文章,名曰“加大信息量” “互文教学”。结果是教材被搁在一

4、边,那些所谓的“ 互文” 被反复敲打,而教材上该读的不会读,该写的不会写,该落实的没落实这样的本末倒置,耗时低效,学生的双基训练成了空话,语文知识体系造成缺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尊重教材是起码的专业道德,我们要维护教材的严肃性,不仅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而且要教好你手中的教材。2、设计要注重解读文本。语文教师解读文本要有深度,要达到三种境界其一,我就是读者用儿童的眼光去解读。孩子的年龄小,阅历浅,认知能力有限,对教材的解读可能不及其宗。作为教师,就要用儿童的眼光去发现。如詹天佑这一课,孩子们对“詹天佑是个什么人,他做了件什么事”等问题是不难理解的。但他们在学习中也会产生一些疑问,如为什么在我们的

5、国家修筑铁路帝国主义者要出来横加干涉?修筑铁路有什么了不起,现在的“嫦娥 ”不是都“奔月”了吗?课文为什么用那么大的篇幅写修铁路前的事呢? 我们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想想,未雨绸缪,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预案。其二,我就是作者用文学的眼光来审视。文学作品注重形象感染,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教材,它是传承文明价值和传授交际工具的凭借。所以,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努力挖掘文本内涵,对文章的基本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征、情感基调等进行剖析,以把握物质的(语言)和精神的(情感)主旨特征,以便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 詹天佑一文,用人名命题,以事件为径,以背景为纬,通过言行心理描写,环境对比衬托,刻画出一位杰出

6、的爱国工程师的形象,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句,对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如果我们解读文本能深入其间,就能体会其构思的精妙和遣词造句的精当,就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不至于在课堂教学中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平时我们说某个人上课很大气,这是因为他有较高的文学涵养,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其三,我就是教者用教学的眼光来选择。我认为,教学应该有双主体,但首要的是学生。我们要从学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时空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文本的信息量很大,我们不可能全部传递,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合理取舍、选择。如詹天佑要传授的东西太多,但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学情来综合选择。内容的

7、理解达到什么度,基础知识的训练用什么方式呈现,课堂教学的流程该怎样预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怎样确定,这些都是我们要细心权衡的二、处理好教学训练资源的“取”与“舍” ,确定教学目标与策略教学训练资源有其丰富性和多样性,一名语文教师如果在训练资源上没能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想方设法训练得十全十美,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舍不得落下。到头来将会如同“猴子下山” ,一无所获。那么该如何处理好这层关系呢?首先,一堂课的实现,尽管有很多诸如教学观念、原则、规律、方法等在一定时期一定背景下保持不变,但从课的形式上讲,却千变万化,绚丽多姿。这是因为我们在一定规律指引下寻找一堂课的切入口

8、都不一样。即使一样,在课堂上经过师生双边的共同创造后,也会以不一样的过程形式体现出来,而这个“切入口” (突破口)选择的准确与否、好切与否,直接影响课堂上的教学效果。1、扣题眼。题眼,即文章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它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把握主旨。扣住题眼,往往可以辐射全篇。2、抓要害。课文的要害,是升堂入室理解课文的锁钥和枢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所在,常常是“立片言之居要” 、 “揭全文之旨”的文眼,也可以是能辐射全文的重点词句、语段。3、寻线索。课文的某各行文线索。循着线索,牵藤取果,条理清楚,水到渠成。其次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之魂。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犹如“盲人骑瞎马

9、,夜半陷深坑” 。不管你的课堂教学如何精彩,也都是徒劳无益的。现在有这样一种倾向,拿到一篇课文后,很多老师考虑的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这样就把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移位了。大家知道,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目标定位不明确,我们的教学只能是脚踩西瓜皮似的随意乱滑,其结果必定是耗时低效。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注意两点,一是目标表述要准,二是目标定位要全。所谓目标表述要准,是说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的定调要准确。一般来说,表述教学目标的词语有“了解、体会、理解、学会、掌握、能够” 等,这些词语要求的度是不一样的,不能含混;所谓目标定位要全,就是三维目标不能缺失,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及学习习

10、惯,不能偏废。在制定目标时,我们既要遵循年段特点,又要依据单元目标,进行多方比较、分析、选择,合理建构教学目标,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 做到慧眼识金。在确定教学策略上,要把握好“扶”与“放”的尺度。 “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即做到目标明确。 “放”即是学生在教师提出的活动目标下,学生借助已有的认识能力,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具体地操作学习,利用平台进行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愉悦,收获的快乐。那么,如何度量“扶”与“放”的尺度呢?我想这需要教师在长期实践中尝试和完善了。三、语文课堂要体现“语文味儿”所谓“

11、语文味儿”是说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具体说来“语文味”体现在以下几点:(一) “语文味儿”来自于字正腔圆的诵读“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诵读的重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转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法的精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

12、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中国教育家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到当代语文教育界的一批特级教师,他们都非常重视朗读。所以,字正腔圆的诵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二) “语文味儿”来自于词句的咀嚼 汉语言所特有的表意特征,赋予了文字以缤纷的生命,对词句的咀嚼品味则是鉴赏文本的一把钥匙。如果没有了对词句的锤炼,没有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着探究精神,同样是丧失了“语文味儿”的。文学作品也好,应用文字也好,词句之于文本鉴赏,就如同咀嚼橄榄,越是咀嚼得细腻,回味也就越是香甜。所以,抓住关键字词来带动起文本理解的解读方式,在语文课堂上也广泛地使用着。众多的古典诗词的鉴赏品

13、味需要咀嚼词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穿、拍、卷”写出了波涛的力度气势,为我们描绘了雄伟壮丽的一幕。 “推敲”的意境,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闹字境界全出” ,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数。因而,成功的语文课堂中,对于这些“牵一发”而足以“动全身”的词句,是绝对不会弃之不顾的。语文教师,必须要会把握这些关键词句,并合理利用这些关键词句来构建起自身课堂所必须具备的“语文味儿” 。(三) “语文味儿”来自于文本的体悟课本选文的丰富多彩,使得语文学科拥有了丰盛的可供多元鉴赏品味的素材。如何采用科学而妥善的课堂教学形式,组织起师生间最有价值的活动,是落实课堂教学中“语文

14、味儿”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四) “语文味”来自师生的互动语文味儿,除了来自文本外,还来自语文教学活动本身,来自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和睦。充满了语文味儿的课堂,师生间总是能够根据文本理解的需要,或热烈争论,或积极思考,或眉头紧锁,或释然开怀的。合理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但可以落实教学目标,而且可以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起学科学习所必须具备的情趣与技能。师生互动应立足文本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课堂教学,在强化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发现的同时,教师的引导功能依旧丝毫不能退化。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教师一个演员的独角戏,或者只有学生的任意发挥,都不能保证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健康统一

15、。师生间围绕着文本而展开的互动,实际上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积累,来启发学生情感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个人魅力、专业才干和学生的思维状态、思维方式、情感等要素有机结合,教师引领着学生,学生影响着学生,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又推进着教师的思维创新,师生双方在教学之中真正实现相互成长。而这成长,又促进了对于文本的深度理解,促进了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吸收,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们因为学习的投入、因为课堂的发现而拥有了成功的愉悦,教师则因为学生的积极思考、因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而拥有了为师的快乐。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的情绪影响着教师,教师的情感感染着学生,师生间的思维都呈现

16、出最佳状况,于是,课堂中的发现也就越来越多,课堂上的思考也就越来越深刻,课堂教学所无法预约的那些精彩生成,都会在师生互动中不期而遇。 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建构起了教师、学生、作者、编者、文本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这种交流,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文本,而且可以借助文本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更可以借助文本确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教材的钻研和处理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尊重学习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需求、选择、爱好,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指引学生走向成功。教材的处理上应该“求活,求实,求新,求放” 。求活,指正视学生的差异,找到每一名学生自身的发展点,教材的处理要灵活化、层次化、趣味化。求实,指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要实实在在,不求花样,不追时髦。求新,指教师牏教材的观念要新,要有前瞻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教材,看学生。求放,指处理教材时,教学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