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考核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98380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5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如何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考核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如何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考核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如何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考核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如何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考核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考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考核(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考核2005 年学校素质教育年度考核意见制发机关: 市南教体局文号: 南教体200577 号 索引号: 00513030601010020080760局属各校:2005 年素质教育年度考核工作即将开始。今年的考核与以往的考核从制订权、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上有所不同。为了做好今年的考核工作,全面总结各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查找不足,使其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现将教体局 2005 年具体考核方法意见下发给各校,望各校切实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一、考核时间:2005 年 11 月中旬开始800 人以上的学校 1 天,800 人以下的学校半天,改制学校、特教学校半天。二

2、、考核方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三、考核方式:实地考察;听课;教师、学生、家长问卷等方式。四、考核范围:公办学校 24 所,特教学校 1 所,改制学校 3 所,共 28 所学校。根据青南教体200567 号文件精神,市实验、嘉峪关、新世纪 3 所学校为市南区现代化学校,本次考核免检,直接定为优秀等次学校。四、考核内容及权重:本次考核总分为 100 分。过程性评价权重占 70%,终结性评价权重占 30%。1、过程性评价采取认定的方式。由各校根据学校的工作情况,自报两项重点工作;再由教体局督导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参照学校的方案,随机抽取一项工作。以学校自报和督导组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法,作

3、为过程性评价的认定工作。(注:学校自报的两项工作和督导组抽取的工作均为方案中 B 级指标的内容)学校申报的两项重点工作各占 30 分,教体局督导组抽测的一项工作占 10 分。2、终结性评价由教体局督导组统一标准进行考核。终结性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课堂听课和社会评价三部分。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占 10 分,课堂听课情况占 15 分,社会评价占 5 分。3、过程性评价得分+终结性评价得分=学校年度考核得分五、几点说明:1、改制学校在终结性评价中另加两项内容,即课程设置和服务承诺情况。2、请各校将自报的两项重点工作,作以简要的文字说明(重点写此项工作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300 字以内)

4、,于 11 月 4 日前报区教育督导室。具体实施工作的档案材料随同督导组到学校考核时一并查阅。3、听课情况的具体说明: 大校听 10 节课,低、中、高年级的比例是 3:3:4;小校(改制、特教)听 6节课,低、中、高年级的比例是 2:2:2。今年在课堂听课考核方面,特别强调一定是按教学进度的常态课。4、本次考核优秀、良好、合格等级不作数量规定。5、年度考核总结的内容是:1)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2)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对教体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年度考核总结请于 2005 年 11 月 20 日前交区教育督导室。考试的作用及其与应试教育和

5、素质教育的关系发布时间:2010-9-29 14:51:47 浏览量:427 【字体:大 中 小】 70 年代末高考制度的恢复,带动了我国整个教育考试制度的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有力杠杆,尤其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这些考试制度下却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现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升学教育和应试教育,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考试左右着教学。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是考试机器、高分低能的人,而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种状况,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全社会已形成了共识,然而在推

6、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减少或取消考试。实施素质教育还要不要考试,如何正确处理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已成为当前亟待澄清的问题,笔者拟在本文对此问题作粗浅探讨。1、考试的作用考试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没有考试,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古今中外的正规教育都把考试作为考核学生成绩、评价教学效果、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激活教育者教育积极性的重要机制。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考试的目的和方法,对促进受教育者的学习、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选拔人才有重要意义。(1)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考试对学生学习的进步情况及其成绩是一个较为客观的检验。考试的举行,促使

7、考生对某阶段所学知识加以系统的回顾和整理,有利于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考生为了争取优异成绩,就要很好地理解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熟练地掌握技能、技巧。对学生的学习起激励、鞭策作用。通过考试考生可发现在知识和能力上问题所在,以便找出原因,纠正错误,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2)考试对教师教学起到诊断和反馈作用。考试成绩的评定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考试所反馈的信息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及时调整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预以矫正补救。(3)考试有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教育管理者通过考试可以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和教学措施的效果,发现教和学两

8、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改善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4)考试的区分作用。升学考试和各类统考,对学校、教师、学生来说是一种竞赛,可以对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和鉴定,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5)考试的选拔人才作用。通过高考等选拔性考试,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选拔人才发现人才,实现公平公开竞争。2、察举制和科举制考试是在人类社会分工产生以后,尤其是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后必须从人群中选拔出从事管理等脑力劳动的人员并经过长期实践后出现的。产生于公元六世纪我国隋朝的科举制度据考证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它是中国封建皇朝用考试的方

9、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实行科举制度之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主要是通过推荐、考察的察举制来完成的。由于推荐权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考察没有量化标准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察举制只重家族门第,不重才学德行。造成无德无才的纨绔子弟平步青云,坐取公卿,许多有才能的人却受到排斥、压抑,没有机会去施展抱负和才干,导致了官吏录用上的腐败。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有明显的进步:首先,平民百姓无须官员推荐可自主参加官府的考试;其次,人才选拔以考试成绩为主。大批出身贫寒的有识之士通过考试被选拔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官吏录用中的腐败。科举制到晚清光绪年间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考试内容越

10、来越脱离实际和考试形式越来越僵化,而不是考试制度本身有问题。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而英国的考试制度则是中国的科举考试在 16 世纪传到欧洲后建立的。3、取消高考与恢复高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考等升学考试一般都采用“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来选拔人才,但是文革期间进行的“教育改革”废除了这种制度,大中专学校“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录取学生,取消了入学考试。中学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大学,而是从工、农、兵中选拔大学生,只要表现好,不管文化基础如何都能上大学,“走后门”上大学成风。大部分学生入学时文化程度偏低,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这种不要入学考试的“教

11、育改革”贻误了一代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导致我国人才匮乏和断层的恶果。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1977 年底至 1978 年初,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和主持下,对“ 四人帮”在教育领域中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拨乱反正,在文革中被废弃的学校考试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等学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恢复高考以来,国家选拔和培养了成千上万的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考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文化教育落后,高等教育在我国仍然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化教育,以高考为代表的考试制度导致了应试教育现象的产生。4、应试教育及其产生的根源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各种类型的教

12、育中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现象,基础教育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目的,以提高应试成绩为教育目标,以知识灌输为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为了提高应试成绩,常采取对要考的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学的手段,从最大限度地增加教学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片面强调应试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要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论奖赏,造成学校偏重分数,学生追求分数,评估需要分数,家长喜爱分数的这种为考试而教育和学习的局面,使学生沦为考试的奴隶,教师沦为创造高分的工具。如果把应试

13、教育产生的根源归结为以高考为代表的考试制度则有失公允,显得偏颇。应试教育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科举制度从隋朝到晚清延续存在了一千多年,科举考试下应试教育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今天的教育,“学而优则仕”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这些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历史根源。我国社会中工农、城乡、脑体三大差别,特别是脑体差别的长期存在,人口多升学就业率低,是应试教育产生的社会根源。当前高学历者就业相对容易以及社会地位高物质待遇好吸引着人们为得到它而不懈地奋斗。一般来说,只要存在强制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脑体分工,竞争就不可避免,考试取消不了,考试的竞争也取消不了。应该指

14、出的是,应试或者考试是必要的,以应试为唯一目的,不顾一切地追求高分才是错误的。5、素质教育与考试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对我国现行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其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全面发展,并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使被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提倡开创精神,鼓励个性发展,为提高全面素质打下基础。推行素质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转轨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却存在种种误区,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现行的考试制度产生了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淡化考试、减少考

15、试甚至取消考试。如何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取消高考到恢复高考,都说明考试在人才选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一个竞争的世界中,教育中必然有竞争,考试竞争的积极意义远大于其负作用,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有益于人的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素质教育不必也应不该废除我国现行的考试体制,而应该在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纠正过分突出考试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利用考试的检测、反馈、激励、评

16、价和选拔等的综合功能,把考试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使其为素质教育服务。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方案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是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为了迎接挑战,提高*一中教师、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我校施素质教育的方案如下:一、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同“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强调要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而这些恰好就是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因而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用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武装学校领导和全体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