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解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63549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解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指标解读点击次数:414 发布时间:2009-7-13一、 新旧技术条件对比(一)新版技术条件,全面替代 1989 版:GB/T10586-2006 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7-2006 盐雾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8-2006 长霉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9-2008 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0-2006 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1-2006 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2-2008 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二)对温湿度指标的解读1、温度等级高温() 30、40、

2、55、70、85、100、125、155、175、200低温() +5、-5、-10、-25、-40、-55、-65取值与 1989 版相当2、温度偏差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中心温度的平均值和工作空间内其它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标准指标2,高温试验箱的还没看到新标准。虽然新旧标准对此指标称呼相同,但定义和检测方式有所改变。1989 版:利用 24h 的测试数据,分别算出最高、最低温度与标称温度之差,为试验箱在该标称温度下的偏差。标准指标为高温2、低温3。计算为 24h 的测试数据中的最高、最低温度。但由于比较对象为标称值,只要正负偏差在极值范围内,可以通过修正控制仪表误差进行单方向超

3、差修正。如此,计算出的数据包含温度波动及控制误差、温漂因素。2008 版:利用 30min 的测试数据,分别算出各点的温度算术平均值,工作空间其它点的温度平均值与中心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比较数据采用平均值,基本消除了波动因素,比较对象为中心点温度,消除了控制器测试误差,测试时间短,消除了温漂。因此新版的偏差指标更客观反应工作空间温场的情况。就产品设计调试而言,偏差的调试主要靠风道进出风口的调整,控制上的调整作用相对减弱。3、温度梯度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意两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的最大值。标准指标2。新标准用温度梯度替代旧标准的温度波动度。1989 版:利用 30min 内的 15

4、 次测试数据,求出每次测试中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均匀度。2008 版:每点 30min 内的 30 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梯度。与 1989 版的温度均匀度比较,消除了温度波动度的影响。4、温度波动度稳定后,在给定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一点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之差。标准指标1.0。1989 版:求出中心测试点 30min 内 15 次测试值中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的一半,冠以“”号,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波动度。2008 版:工作空间内任一点 30min 内的 30 次测试数据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波动度。新

5、版的考核面更广,对工作空间的风场要求要高点,尽量不能出现旋流和乱流。 5、温度变化速率在工作空间中心测得的两个给定温度之间的转变率,以/min 为单位。当升降温速率要求1时,允许20%的偏差1989 版:满载条件下,恒温稳定 3h,计算按升降温全范围。2008 版:空载条件下,恒温稳定 2h,计算按升降温范围的 10%至 90%。新标准更真实地反应了产品的配置性能,消除了控制干扰。6、工作空间内的风速1989 版:温度箱工作空间内的风速应可调,实际是没有执行的。湿热箱为1m/s。2008 版:温度箱工作空间内的风速1.7m/s 或可调。湿热箱为1m/s。其实最终执行的是1m/s。7、湿度偏差稳

6、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中心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和工作空间内其它点的相对湿度的平均值之差。恒定湿热+2/-3%RH,交变湿热3%RH。由于计算结果的评定方法同温度偏差,不做解释了。但是新标准的评定方法由于采用了平均值,湿度的波动实际就没有控制指标了。总的来说,新标准的指标更突出指标的排他性,在评定方法上尽量排除其它因素干扰,更有利于评定试验箱的各单项性能。 二、 GB2423 系列GB2423 系列标准是国家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具有权威地位。充分了解该系列标准的数据,可以更合理地对产品的指标及配置进行合理设计。(一)高低温试验:GB/T2423.1-2001试验 Aa:非散热试验样品

7、低温试验,温度突变试验 Ab:非散热试验样品低温试验,温度渐变试验 Ad:散热试验样品低温试验,温度渐变最长持续时间 96h(4 天)突变是降温速率1/min,降温过程不控制速率。渐变是降温速率1/min,降温过程按斜率控制(5min 平均值)。GB/T2423.2-2001试验 Ba:非散热试验样品高温试验,温度突变试验 Bb:非散热试验样品高温试验,温度渐变试验 Bc:散热试验样品高温试验,温度突变试验 Bd:散热试验样品高温试验,温度渐变最长持续时间 96h(4 天)突变是先将工作空间温度预置到目标温度,将试验样品放入。渐变是升温速率1/min,升温过程按斜率控制(5min 平均值)。G

8、B/T2423.22-2002试验 Na:规定转换时间的快速温度变化(俗称温度冲击试验)试验 Nb:规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线性升降温)试验 Nc:两液槽法温度快速变化对于试验 Na 对应的设备是温度冲击试验箱。试验 Nb 对应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标准中,温度变化速率最快为 51,暴露时间(俗称恒温时间)最大 3h,一般 2 个循环。(二)湿热试验GB/T2423.3-2006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最大严酷等级:93%RH/40,最长暴露时间 56h(2d-8h)。湿度达到稳定时间在 2h 以内。GB/T2423.4-2008试验 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严酷等级:93%

9、RH/40/最大循环次数 56 次,93%RH/55/最大循环次数 6 次GB/T2423.50-1999试验 Cy:恒定湿热 主要用于元件的加速试验严酷等级:85%RH/85,最长暴露时间 2000h(83d-8h)(三)温度湿度组合试验GB/T2423.34-2005试验 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严酷等级:24h 循环 10 次,高温 65、低温-10、降温30min(25(93%RH)-10恒温 3h),湿度 933%RH。(四)试验箱要求升降温速率应1/min(全程平均),有带散热负载能力,连续工作时间2000h(84 天),湿度稳定可在 2h 内达到,能从高湿直接降低温30m

10、in(25(93%RH)-10恒温 3h)。三、 GJB150GJB150.3-86:高温试验;温度:70时间:48h风速:1.7m/s温度变化速率:10/min分存储试验和工作试验,对应国标应该是非散热试验和散热试验。GJB150.4-86:低温试验;温度:-55时间:稳定后 24h风速:1.7m/s温度变化速率:10/min分存储试验和工作试验,对应国标应该是非散热试验和散热试验。GJB150.5-86:温度冲击试验;温度:+70-55保持时间:1h风速:1.7m/s转换时间:5min温度回复:1/10 保持时间循环次数:3 次起始:高温GJB150.9-86:湿热试验;风速:0.52m/

11、s4.1 地面和机载电子设备湿热试验1)环境条件,稳定2)升温 95%RH/60,2h,保证试品表面凝露3)高温高湿恒定 95%RH/60,6h4)降温湿度85%RH/30,8h5)低温高湿恒定 95%RH/30,8h6)循环周期 10 次4.2 地面起动控制设备和舰船设备湿热试验1)干燥 4050,2h2)稳定 255,50%RH,24h3)升温 60,1.5h(湿度不控)4)高温高湿恒定 95%RH/60,14.5h5)降温 30,1.5h(湿度不控)6)低温高湿恒定 95%RH/30,6.5h7)恢复 255,50%RH,1224h8)循环 3)6)周期 5 次4.3 弹药和自然环境周期

12、湿热试验1)干燥 55,24h2)稳定 23,5010%RH,24h3)升温 90%RH/40,2h4)高温高湿恒定 95%RH/40,16h5)降温 95%RH/21,2h6)低温高湿恒定 95%RH/21,4h7)循环 3)6)周期 20 次重要数据:风速1.7m/s,高温+70,低温-55,高温高湿 95%RH/60,低温高湿 95%RH/21,低温低湿 50%RH/23,连续运行时长 22 天四、 GJB630A-96(替代 GJB630-87,等效 MIL-STD-202F)方法 103:稳态湿热试验温度:402湿度:9095%RH最长时长:1344h(56d)有散热试品方法 106

13、:耐湿试验稳定指标:652,90100%RH252,90100%RH-102(湿热状态降温后保持 3h)升降温指标:252(90100%RH)升 652(90100%RH),2.5h652(90100%RH)降 252(80100%RH),2.5h252(90100%RH) 降-102,15min-102升 252(不控制湿度),15min综合试验(条件选择)252(不控制湿度)进行震动试验方法 107:温度冲击试验偷个懒方法 108:高温寿命试验温度等级:702,852,1002,1253,1503,2005,350,600最长时间:50000h(209d)重要指标:93%RH/40保持 5

14、6 天95%RH/25-10升降 15min,保持 3h五、 MIL-STD-810F方法 501.4:高温风速1.7m/s最短使用时长:贮存 7d(7 次循环),工作 3d(3 次循环)温度变化速率:3/min温度:周围空气温度 阳光诱发温度基本热 3043 3063热 3249 3371方法 502.4:低温风速1.7m/s典型使用时长:4h,72h,24h温度变化速率:3/min温度:特定地区:低温 出现概率%-51(相当于酷冷) 20-54 10-57 5-61 1世界范围自然环境空气温度 诱导环境温度微冷 -6-19 -10-21基本冷 -21-31 -25-33冷 -37-46 -

15、37-46极冷 -51 -51方法 503.4:温度冲击循环次数:3 次转换时间1min转换后重新稳定时间:5min空气速度:1.7m/s温度:相当于 8000M 高空的温度(热-11、温湿-23、冷-61,取自方法 520.2)地面极热温度(501.4:71)试件首次作用温度低温,升降温速率3/min。基于高温循环的冲击,试品暴露在高温状态程序应可以设置并控制温度变化。方法 507.4:湿热周期:5 个(48h/1 个)温湿度:20、30、60、95%RH、85%RH(降温阶段)气流速度:0.51.7m/s(湿球表面流速4.6m/s,在吸风口,困惑)变温速率:10/min(20升 30),其余8/min除非采用老式的喷水加湿降温方式,常规试验箱无法做到降温要求。重要指标:气流速度:0.51.7m/s升降温速率3/min低温:-51最低温度:-61高温:49最高温度:71最大湿度:95%RH/60六、 对产品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指标设置的建议(一)温度范围高温:由于 GB/T2423 的等级 125上是 155,因此高温定在 150与 130没有区别。建议标称温度为 150,温场测试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