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论妇女文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论文: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62301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论妇女文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论文: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农村建设论妇女文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论文: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农村建设论妇女文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论文: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农村建设论妇女文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论文: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农村建设论妇女文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论文: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论妇女文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论文: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论妇女文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论文: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农村建设论妇女文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论文: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内容提要 妇女是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的引导者和实践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妇女的自信心,牢固确立妇女的主体地位,更加充分地发挥妇女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关键词 妇女,新农村建设,主体,主力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妇女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正确认识和强化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对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全面建

2、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一、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可替代(一)妇女是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即是说,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身处农村的农民始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主人,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主体。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农民,而农民又是具体的、分为男女两个不同性别的。因此,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既包含男性农民,又包含女性农民。作为人类自然性别组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村妇女是农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3、然也是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 年 4 月 28 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2010 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 13.397 亿,其中男性人口占 51.27%,女性人口占 48.7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67415 万人,占 50.32%。1据此推算,我国农村妇女人数约为 3.3 亿人。3.3 亿的农村妇女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和生力军,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庞大建设队伍,是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妇女的主体地位不可替代马克思指出:“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 ”2现

4、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女性地位的提升,男女在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妇女承担着人类生育繁衍的重任,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代妇女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从事着大量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在农业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畜牧养殖、工艺品编织等经济领域做出了 巨大贡献。有一大批敢想敢干、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妇女成为企业家,搏击商海,叱咤风云。还有很多农村妇女涉足公共管理领域,走入政界,被选举为村民委员会主任,或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农村妇女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她们的思想和行为对新农村建设举足轻重,妇女在新农

5、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三)反对削弱妇女主体地位的不良倾向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还普遍存在着性别盲点的现象,忽视或轻视了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和反对。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依然存在,在很多地方,多数人甚至是女人仍然认为,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是男人的事情。只是在一些传统上由妇女进行的如编织、纺织、家务、护理等领域才有妇女参加。不少地方在责任田、宅基地等方面对男性慷慨大方,而对妇女则非常苛刻。有些地方制定土政策,对已经在本村落户、但后来离婚的妇女,也不再划分宅基地,责任田也要收回。因为婚后是“从夫居” ,农村大多数家庭住房是丈夫的,如果离

6、婚,女方很难获得居住权。虽然法律规定男女都有继承权,但在农村仍然沿袭着分男不分女的传统,女孩实际 上没有继承权,不能或很少继承父母的财产。在大部分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农民家中有限的财力都会用在男孩身上,造成农村中失学女童的人数多于男童,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女性少于男性。此外,农村妇女参政的比例小,少有决策权。这些漠视和损害妇女权益的现象,极大削弱了妇女的主体地位,制约了妇女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一)和谐家庭的引导者和实践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有和谐的家庭。在农村中,影响和制约家庭和谐的主要群体就是妇女。

7、由于妇女比男人更加感情敏感细腻,更关注外界的反映,加之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低,认识问题不够全面,遇事容易冲动,更容易与他人发生纠纷。正因为妇女是和谐家庭的引导者和实践者,在和谐家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中,都会关注妇女这个重点。只要妇女能够正确处理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各种关系,理智地对待各种利益纠葛,遵守法律和道德要求,孝敬老人,关爱家人,关心帮助邻里,就能够使家庭和睦,邻里融洽,减少矛盾和纠纷,创建和谐的家庭和农村。(二)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妇女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 随着我国大量农村青壮年男性到城市打工,农村的留守妇女达 4700 万,相当于韩国全国的

8、人口数量。她们不仅独自挑起了照顾老人孩子的家务重担,而且从事着繁重的生农业产劳动,中国的广大农村已由传统的“男耕女织”转变为“男工女耕” 。农村妇女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且在农业、畜牧养殖业、编织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有人勇敢地投身商海,成为令人瞩目的女企业家,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经济面貌,也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2008 年10 月 28 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在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 “农村妇女主动学习实用新技术,积极参与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3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精神风貌的改变,由于经济的独立,大多数农村妇女也变得更加自

9、尊、自信、自立和自强,并积极参与乡村公共管理,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妇女们的身姿,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撑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三)女人不应是弱者传统性别观念重男轻女,认为女人天生是弱者,必须依赖于男人。其实,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男人体力上的传统优势已经不明显, “男主外女主内”已经不是社会分工的必然。在现代社会,妇女早已经成为各行 各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她们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展示出独特的魅力。而农村中的女支书、女村委主任也越来越多,显示了现代农村妇女的新风貌。女人不应是弱者,女人也不再是弱者,她们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三、巩固妇女的主

10、体地位,充分发挥妇女的主力军作用(一)进一步增强妇女的自信心由于妇女自身生理特点上的因素,社会文化心理积淀的影响,客观上男女能力表现的差异,使得妇女更多地表现出不自信,影响妇女主体地位的巩固和主力军作用的发挥。要增强妇女的自信心,必须从基础教育做起,营造有利于女童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充分保障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通过法律和经济上的帮助,切实加大帮扶力度。通过实施好“春蕾计划” ,努力减少女童失学、辍学现象,确保适龄女童接受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致富能力。要进行心理调适,培养自信心。多与有志向、有信心的人交往,使自己受到自信的影响和熏陶。多去

11、想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产生“自信的蔓延效应” 。农村妇女也要注重自己的仪容形象和风度,经常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自我心理暗示。 (二)牢固确立妇女的主体地位牢固确立妇女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避免和克服政府的越位和缺位问题,切实保障妇女的权益,真正调动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牢固确立妇女的主体地位,必须建设先进性别文化。要认真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广泛宣传新型社会性别观念和意识,使之内化在政策制定者和广大群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之中。同时注意避免文化传播中的社会性别盲点甚至是性别歧视对大众的误导,建设先进性别文化。必须坚决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全面贯彻落实宪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

12、规,坚决打击拐卖妇女、强迫妇女卖淫、家庭暴力等各种针对妇女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必须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保障妇女的基本权利。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减轻妇女在家庭养老中的沉重负担和束缚,改善老年妇女的晚年生活状况。必须充分考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社会性别的不同利益。在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必须考虑其对男女两性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以避免长期形成的男权文化的习惯对妇女利益的损害。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 要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妇女的贫困面貌。特别要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女性以更多的关注和政策倾斜。(三)充分发挥妇女的主力军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妇女整体上文化程度比较低,民主

13、法制意识不强,传统观念依然比较顽固,依赖性、保守性还有很大市场,制约着她们主力军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更加充分地激发其主力军作用的发挥。各级党政部门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各级党政机关要不断完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要发挥各级妇女组织的作用,组织妇女开展“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活动,强化科技培训、实施致富项目,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妇女实现自我发展。鼓励妇女接受高层次的系统教育,提高妇女干部的参政议政能力,营造妇女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和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依靠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妇女院校和

14、活动阵地的教育培训功能,着力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才资源,使她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提高妇女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社会化服务,成立妇女社团或妇女合作社,满足妇女在教育子女、自我 保健、实用技术和家政知识等方面的实用性需求,不断提升妇女的各方面能力,帮助妇女减轻多重压力,特别是提升其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巩固妇女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妇女的主力军作用,激发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文献:1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 1号) ,2011 年 4 月 28 日人民网,http:/ 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