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59619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袁顶国何晓燕一、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要进行一次公平客观的学生学习发展评价,教师必须切实遵守以下几项设计原则,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果。(一)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特性和评价目的,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技术和方法,都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为了使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师可将较抽象的单元教学目标用几个更加具体的“行为目标”分别加以表示。根据具体的“行为目标”,教师就可选择适当的评价工具和方式。例如,情意方面的行为目标为“能描写对一件美术作品的感受”,那么采用简答题或论述题就可达到目标。(二)兼顾多种目标教学

2、目标可以分成认知、情意和动作技能三方面,因此,教学评价也至少要兼顾这三方面的目标,不能只着重认知目标而忽视了情意和动作技能目标的评价。此外,教学目标不仅有不同的种类,而且还有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的目标都应该有机会被抽取出来加以评价。例如,认知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层次,所以在评价认知目标的时候,不能只偏重知识层面的评价,也要兼顾其他层面目标的评价。(三)采用多种方法教学评价需要依据并兼顾多重教学目标来进行,所以,在评价方法上也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因为没有一种评价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学生所有的重要学习结果,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限制。另外,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也应使用

3、不同的评价方法,才能达到不同的评价目的。教师尤其应该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能够改进教学质量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形成性评价上;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实施诊断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或补救教学,以发挥即时矫正偏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 (四)进行多次评价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达成,改善教学和学习效果,所以,获得一个正确的评价结果或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对达成目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根据经典测量理论可知,要确保所获得的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只有针对同一评价对象的样本行为进行多次评价,才能估计出比较接近正确的评价结果。因此,进行多次评价具有实质性意义。(五)重视反应历程在评价时,如果能

4、够重视学生获得答案的反应历程,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诊断其学习困难所在,并针对诊断出的困难和错误之处进行补救。而且在一些自然学科的实验学习中,评价更应注重实验程序和方法,而非只注重实验的结果。同样在艺术学科的学习中,也不能只评价其作品,而应注重这些作品背后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六)强调主体参与当代教育是主体性教育,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根本特性。学生学习发展评价应试图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制订评价内容和标准时,教师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收集评价资料时,学生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得出评价结论时,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

5、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在反馈评价信息时,教师更要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制订改进措施,以保证措施的真正落实。正如布鲁纳所说:“教师必须采取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 二、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评价的目标是获得一个有效且可靠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并作为后续行政决策、教学辅导、评定等级和改进教学与学习的依据。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份有效、可靠、有用的教学评价计划?教师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决定评价目标由于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评价的目标不同,强调重点不同,试题取材不同,试题难度不同,实施方式

6、不同,运用评价结果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该事先确定本次评价的实施阶段,以便确定是采用安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还是采用总结性评价。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份理想的教学评价计划。表11-1 是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评价异同点的比较,可供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作为参考。表 11-1 不同教学阶段教学评价功能比较教学前 教学中 教学后功能预备性 安置性 形成性 诊断性 总结性测量重点 背景知识或技能 课程或单元目标事先决定的教学段落常见的学习错误之处课程或单元目标取材性质 有限的特定技能 涵盖所有目标有限的学习内涵 有限的特定错误涵盖所有的目标试题难度 难度较低 难度涵盖较广视教材段落而定 难度较低 难

7、度涵盖较广实施时间 课程或单元开始前进行课程或单元开始前进行定期举行 视教学需要而进行课程或单元结束后进行结果运用 补救缺陷或分派学习小组教学规划和进阶安置经由反馈而改进和引导学习补救错误以矫正学习评定成绩、证明成就或评价教学(二)制订评价用的双向细目表为确保教学评价能够测量到一组具有教学目标的代表性样本,制订一份评价用的双向细目表作为编制测验试题和规划评价作业的指导是相当有用的。要制订一份完整的双向细目表,通常设计者要事先明确列出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纲要,以便建构一个具有两个向度的列表。教学目标可以是认知的、情意的或动作技能,也可以是基本能力或行为目标,但必须具体明确地表述;课程内容可以是纸笔

8、测验或表现性评价测量得到的,也可以是大范围的或小单元的,但必须是教过的内容。设计者只要规划好一次评价所需的试题数目,再根据教学内容纲要及所要评价的教学目标种类,在双向细目表中适当安排题数就可以了。表 11-2 有关地理课的双向细目表范例教学目标辨认 了解 解释课程内容基本名词 天气符号 特殊事实影 响天气形成的因素天气图总题数 百分比气压 1 1 1 3 3 9 15风 1 1 1 10 2 15 25温度 1 1 1 4 2 9 15湿度和雨量 1 1 1 7 5 15 25云 2 2 2 6 12 20总题数 6 6 6 30 12 60 百分比 10 10 10 50 20 100(三)

9、选择适当的试题类型和评价作业设计者根据制订的双向细目表决定使用何种类型的试题和评价作业。如果是评价认知能力,则可用选择性或补充型试题的纸笔测验;如果评价情意和动作技能,则可用表现性评价;如果评价上述三种能力,则可用成长记录袋法。这些方法将在本节后面向读者详细介绍。(四)编制问卷及印刷当评价用的试题和作业都准备好后,就可以进行编制试卷的工作。编制试卷工作包括下列一些项目:(1)在卡片或电脑上记录每道试题和作业,以便以后编制试题档案及编制评价题库所用;(2)检查每道试题和作业,及早更正命题错误及缺失的地方;(3)适当排列试题和作业的顺序,简单的类型排在前面,比较复杂的类型排在后面;(4)详细编写施

10、测指导语;(5)排版、校稿和清楚印刷评价用的试题和作业,使其能够一目了然。(五)施测及记分说明设计良好的试卷只有在严格的施测和记分程序中才能确保学生具有最佳的行为表现和最公平、最客观的评分结果。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应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并设法降低其干扰程度,如噪声的影响、良好的照明条件等。在评价后的记分程序上,除各题记分比重和标准事先在施测指导语及试卷上说明外,有关争议性题目的解决方式、猜题是否使用校正记分公式、答错是否倒扣分等,也应在评价后公布或说明。(六)审查及评价当试题和作业编制完成,进行评价的配套准备工作也安排妥当后,为了让教学评价能更顺利地进行,教师可以根据下列核查表项目进行再

11、次审查,以确保评价试题和作业确实已经安排妥当,并且即将能有效地发挥评价功能。如果评价者在该核查表中回答“是”的项目越多,则表明评价工作的准备越完备,可以进行评价了;如果评价者在该核查表中回答“否”的项目越多,则表明还有许多工作要努力改善,等到都改善好了才能进行评价。表 11-3 教学评价实施计划的核查表一、 评价计划的适当性1此评价计划是否能适当表达教学目标和所想测量的内容?2此评价计划是否明确指出每项目标和内容范围的相对重点?二、评价试题和作业的适当性3每一试题或作业的格式是否符合所要测量的结果?(适当性)4每一试题或作业是否要求学生表现所要测量结果的行为?(相关性)5每一试题或作业是否把要

12、求表现的问题陈述清楚?(清楚性)是是否否6每一试题或作业是否以简明易懂的语言陈述?(简洁性)7每一试题或作业是否具有适当的挑战性?(理想难度)8每一试题或作业是否具有专家同意的正确答案?(正确性)9每一试题或作业的作答是否有部分给分的机会?(记分)10每一试题或作业是否避免了技术误差和无关线索?(技术依赖)11每一试题或作业是否避免了种族、宗教和性别偏差?(文化公平性)12每一试题或作业是否可以独立作答?(独立性)13是否有足够的试题或作业来评价每一项学习结果?(样本适当性)三、评价格式和指导语的适当性14同类型的试题是否被排列在一起或同一组里?15试题是否按照由简单到困难的顺序排列?16试题是否按照顺序依序编号?17每题保留作答的空间是否清楚标示,大小是否足够?18是否以不规则顺序出现正确答案的方式来排列试题?19测验试卷是否间隔良好、印刷清楚、没有错别字出现?20每一评价单元是否都有明确的施测指导语?21施测指导语是否都印刷清楚且简明扼要?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