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诚养猪场限期治理项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59169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诚养猪场限期治理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创诚养猪场限期治理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创诚养猪场限期治理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创诚养猪场限期治理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创诚养猪场限期治理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诚养猪场限期治理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诚养猪场限期治理项目(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诚养猪场限期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创诚养猪场二一一年二月第一章限期治理项目提出的背景1.1 总论河南是农业和畜牧业养殖大省,畜牧业产值及主要畜禽品种饲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畜禽养殖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极大丰富市场消费,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1268.26 万吨、氨氮排放量 102.48 万吨,分别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3028.96 万吨,氨氮排放量 172.91 万吨的42%、 59%;分别占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1324.09 万吨、氨氮排放量 270.46 万吨的 96%、38%,畜禽

2、养殖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了半壁江山,成为主要的污染来源,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十一五”期间,国家未将畜禽养殖业纳入污染物减排范围,为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深入开展,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把农业源总量减排列入减排新领域。因此,落实畜禽养殖业减排措施,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削减畜牧业生产活动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效途径。息县是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大县,畜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其产生的粪污严重污染农村环境,因此,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创诚养猪场位于彭店乡

3、方围孜村,占地近 10 亩,建筑面积6500m2,年生猪出栏近 5700 头。该养猪场粪污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对场区周围环境和水体产生污染严重,对附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为加强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养殖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息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对创诚养猪场等9 家规模化养殖场实施限期治理的通知 (息政201116 号) ,明确限期治理对象、限期治理措施。息县环保局根据息政201116号的规定于 2011 年 1 月向该养殖场下达了养殖污染限期治理通知书。该养殖场非常重视限期治理工作,按照县环保局的要求及时制定限期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1.2 指导

4、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发20074 号)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763 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豫政201064 号)有关要求,按照“农牧结合、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循环利用、控量减排” 的要求,依据国家农业源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规定要求,结合息县畜禽养殖实际,坚持源头控制减少产生,中间科学贮存综合利用,后续加强治理减少排放的技术路线,加快畜禽排泄物治理设施改造,实现畜牧业污染源总量减排目标,促进畜牧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和谐发展。1.3 限期治理项目编制依据(1) 中

5、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4) 河南省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5)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10.12)(6)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发20074 号)(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763 号)(8)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豫政201064 号)(9)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10)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1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HJ/T81)(

6、12)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497)(13)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T628)(14)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9 号)(1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1168)1.4限期治理项目概况1.4.1限期治理项目名称创诚养猪场养殖污染限期治理工程1.4.2限期治理项目概况与规模创诚养猪场位于息县彭店乡方围孜村,是一个年出栏生猪近5700 头的中型规模化养猪场,其概况及规模见表表 1-1。表 1-1创诚养猪场概况与规模猪场名称 占地面积 ( m2) 建筑面积 ( m2) 地 点 年出栏量(头)创诚养猪场 6670 6500息县彭店乡方围

7、孜村 57001.5 养殖场现有污染处理设施及产排污情况分析1.5.1 现有废水处理设施目前,该养猪场采用水冲粪工艺,废水产生量大。养殖场未配套建设废水处理设施,粪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1.5.2 现有固废情况该养猪场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与冲洗水一起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沟塘。1.5.3 养猪场现有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根据息县环境监测站对该养猪场的监测数据,猪场现有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见表 1-2。表 1-2 污染物产生和排放表1.6 现有养猪场主要环境问题从上述养猪场产排污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该养殖场存在以下主要环境问题分类废水产生环节废水量m3/d 指标 CODcr NH3-N PH浓度mg

8、/l 5917.9 295.8 7.2产生情况猪粪冲洗水(含猪尿)95 产生量kg/d 562.2 28.1 -浓度mg/l 5917.9 295.8 7.2排放情况- 95 产生量kg/d 562.2 28.1 -1.6.1 采用水冲粪工艺,废水产生量大该养殖场目前未采用雨污分流技术,畜禽粪污采用水冲粪工艺,水冲粪工艺的特点是废水量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高,建议改为干清粪工艺,可以大大减少废水产生量和降低废水污染物浓度。1.6.2 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废水超标排放该养猪场废水未经处理外排,已经影响周围沟塘的水质和人畜用水及农业、渔业用水,加剧了农村的面源污染。1.6.3 猪粪未经处理直接堆放,不

9、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产生的猪粪随着冲洗水直接排入环境,产生的恶臭物质污染周围空气环境,影响周围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浪费。1.7 经干清粪改造后养殖场排污分析1.7.1 改造后养猪场废水产生情况本次工程是对养猪场进行雨污分流和养殖场内的畜禽粪污进行干清粪工艺改造,建设废水储存池。改造后的养殖场废水直接排入储存池进行发酵后还田,不外排。1.7.2 经改造后固体废弃物产生情况现阶段,养猪场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来自猪粪,根据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与防治对策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产排污系数手册中的内容,规模化养猪场猪粪产生量约为 2.0k

10、g/头d。该养猪场存栏 3200 头,猪粪产生量为6.4t/d。第二章限期治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是以畜禽粪便的污染治理为主要目的,以畜禽粪便的厌氧消化为主要技术环节,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要目标,集环保、能源及资源再利用为一体,将农、林、牧、副、渔各业有机地组合在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体系之中,是一项处于大农业中下游的系统工程。2.1 是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客观要求禽畜粪便虽然是严重的污染源,但却又是可开发的宝贵资源。通过科学处理和加工,便可转化成为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即治理污染又得到大量的有机肥料用于改良土壤,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粪污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污染治理工程中,畜禽

11、粪污经过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及综合利用等环节的处理,排出液可用于农田灌溉,从而使区域环境污染得到治理,根本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2.1 是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境内资源匮乏,畜禽养殖业一直是息县支柱产业。近年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得到迅速发展,粪便污水排放量剧增。一是自身生活空间受到污染,二是周围环境遭到污染,因此治理粪便和污水的呼声和压力越来越高,同时也影响自身的发展。通过粪污治理,养殖场可降低畜禽的发病率,增加畜禽的出栏量,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等级,提高了养殖场的生存发展能力。2.1 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12、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极不协调。通过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在治理环境的同时,促进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既解决环境污染,又改善土壤质量,从而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三章 污染治理工程目标3.1 总体目标坚持循经济发展理念,促进养殖场所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限期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用 4 月左右的时间建设创诚养猪场限期治理工程,加强该养殖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改善区域农村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该养殖场计划采取雨污分流、干清

13、粪、将粪便和废水分别在贮粪场和储存池发酵后还田,使养殖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达到养殖污染物零排放,实现养殖场周边区域的环境治理目标。3.2 具体目标3.2.1 工程目标日贮存畜禽粪便 6.5 吨,日储存废水 57 吨。3.2.2 环保目标(1)污水经发酵处理后全部用于农田灌溉;(2)粪便贮存发酵后还田;(3)畜禽粪污资源化率达到 100%;COD、NH 3-N 去除率达 100%。 第四章限期治理工程设计方案4.1 设计原则4.1.1 资源化原则。畜禽粪污是一种有价值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是污染防治的重要原则。畜禽粪污经处理后,还田,实现废物资源化。4.1.2 生态化原则。遵循循环经济

14、指导思想,依据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生态学基本原则,强化种养平衡,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4.1.3 可靠性原则。遵循技术先进、工艺成熟、质量可靠的原则,在设计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处理工艺和施工技术,使工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2 废弃物治理思路本项目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原则,对猪粪和污水进行处置和综合利用,以达到治理污染、综合利用的效果。4.2.1“减量化 ”措施一是改进养猪场集粪系统的设计,实行干清粪工艺,减少冲洗水量;二是采用雨污分离,猪舍屋面的雨水和降温水直接流入池塘,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集中收集;三是在猪饲料添加生物除臭剂,减少粪便臭气的产生。4.2.2

15、 “资源化 ”措施一是将粪尿中的固化物和猪粪经发酵后还田;二是结合农业和种植业,将发酵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浇灌。4.3 限期治理项目采用工艺流程 由于创诚养猪场年出栏生猪量为 5700 头,结合农业源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要求,该养殖场粪污处理工艺技术采用雨污分流、干清粪、将粪便和废水分别在贮粪场和储存池发酵后还田的工艺技术。创诚养猪场污染限期治理项目具体采用工艺流程见图 4-1、图 4-2。4.5 工艺流程说明为更有效控制猪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应当采取经济有效、方便可行的工艺流程,遵循减排效果好、投入少的原则,使猪场周围的土壤、水体及大气自然生态系统免受污染。根据国家对农业源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要

16、求,为实现畜禽养殖业污染总量减排,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该殖场需要采取雨污分流、干清粪、将粪便和废水分别在贮粪场和储存池发酵后还田的工艺技术。4.5.1 雨污分流工艺将雨水和养殖场所产生污水分开收集的措施。雨水可采用沟渠废水农田灌溉储存池发酵畜舍图 4-1 粪污处理工艺流程图农田施肥贮粪池发酵干清猪粪图 4-2 粪便处理工艺流程图预处理输送,污水采用暗沟(管)输送。在畜禽舍的屋檐雨水侧,修建或完善雨水明渠,雨水明渠的基本尺寸为 0.3 米0.3 米,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畜禽舍屋面雨水由导水槽收集后,经排水立管(可采用直径 100 的 PVC 管)直接导入雨水明渠。污水沟设置在畜禽舍内或屋檐内侧,尿液和冲洗污水由舍内污水沟经暗管(或采用直径 300毫米的砼管)与舍外排污暗沟(管)相连,最后汇集到场区粪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