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孝义 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5915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孝义  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孝义  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孝义  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孝义  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孝义  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孝义 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孝义 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孝义: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18950 字)(推荐者注:2011 年 1 月 29 日和 2 月 29 日,永安市党史研究爱好者安孝义分别在中国红色旅游网和人民网党史频道发表了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 ,2012 年 7 月 17 日,安孝义又在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了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 ,全文推荐如下)再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提要:年月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在福建永安发布,它奠定了永安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为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抗日先遣”任务的战略集结出发地;同时,也是中央

2、红军长征最早的出发地。中央局宣传部把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出发时间定格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锋队于七月十五日出发” 。1934 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红军总部从瑞金梅坑出发踏上征途。在部队出发时,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 (1934 年 10 月 10 日) ,这一宣言的发布时间,后来一直是作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的权威性基准时间。该宣言称:“我红军北上抗日第一先遣队前几月由福建出发北上” 。关键词:1934 年 7 月 7 日、1934 年 7 月 15 日、宣言书、江西瑞金、福建永安、驻扎地、集结地、出发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训令、中

3、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福建军区独立第九团、小陶苏区、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福建永安是中共中央为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的第一时间发布地;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略集结出发地;同时,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最早的出发地。前论已经从浩瀚的党史文献资料中,系统地梳理出清晰完整的脉络,并依此明确得出这一重大的科学结论。现为了进一步夯实这一研究成果,本文将继续从党史发展的多个层面,再行分析福建永安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2队以及与长征之间的关系,现分别叙述如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从福建永安小陶集结地出发永安小陶,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的第

4、一时间发布地;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略集结出发地;同时,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最早的出发地。但是,长期以来它的这段光荣的历史却被掩盖在岁月厚厚的烟尘下。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各地加大了对长征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史料征集,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进行了拨乱反正,摆脱了“左”倾错误的干扰,能够实事求是地澄清许多重大问题的真相,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关研究领域还在不断地拓展并继续向纵深推进,使得这一研究领域及视角不断创新。随着我国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永安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的第一发布地、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略集结地、长征最早的出发地

5、等重大历史事实,都将重新焕发出举世瞩目的光芒。“1934 年 7 月 7 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 ”在以往长期的党史研究工作中,我国多数党史研究者和相关著述多持这一观点,他们毋庸置疑地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出发时间和地点。这一理念定势的形成,它最重要的党史文献资料依据为中央政治书记处、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中革军委会关于派七军团以抗日先遣队名义向闽浙挺进的作战训令 、 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开辟浙皖闽赣边新苏区给七军团的政治训令中的“七军团于 7日晚由瑞金出动”等(录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0 册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331-335 页) 。这就是中央红军主力

6、进行长征前夕,中央给七军团著名的两个训令。在此,我们通过对该训令进行认真细致地解读和研究,对七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动前后的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前后细节,进行缜密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把握之后,这就不难发现:1934 年 7月 6 日黄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从江西瑞金红军大学驻地的操场秘密出发,它仅是一般常规意义上来讲的部队从原先的驻扎地向集结地进行集中的出发,这种“出发” ,不能等同于军事学意义上讲的即作为中央苏区的战略大转移的第一步骤、作为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而来到福建永安苏区战略集结地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出发。这两个在不同意义层面上的“出发” ,看似相同其实并不是一回事。简而言之,一个是从

7、江西瑞金的驻扎地的出发,也就是为了执行上3级命令到永安集结地的出发;另一个则是:1934 年 7 月 15 日,为了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在永安集结地红七军团和红九军团胜利会师时公开发布中央等一系列宣言书之后的出发。这种情形可类比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的集结地于都,它虽没有宣言书的发布,但因为它是中央军委命令中的集结地,仅此一项它就自然地成为红军主力长征时的重要出发地之一。我们知道所谓的“集结地” ,就是军队在行动之前集合的地方,全称为“集结地域” 。它是指:“部队集结和进行战斗准备的地域。应选在便于疏散隐蔽、便于机动的地方” (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 (1982 年版)综合用语 第 41 页)

8、, “或者是部队为执行某种任务而临时集中的区域” 。据军事大辞典 、 简明军事百科词典中的词条解释, “集结地”即是:“集中地域,是军队集中(配置)的地域。在各种战斗行动中和在和平时期都要给兵团和部队指定集中区域” , “以便能迅速实施战斗或离开驻地。 ”因此,我们从军事学的特定概念上讲,只有这种具备军事层面的集结后的出发,才是具有为执行某项特定任务及其专属性质意义上讲的出发。同时,在这里值得我们特别强调和必须关注的情况是:两个训令对七军团的命令均是以“抗日先遣队名义”和“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之下”等层面来下达指示的,文中缺失后来成为最重要因素的“北上”二字,这在中央作战和政治的这两个训令中的全部

9、文本内容上均未见体现。我们看到该作战训令对七军团的作战动作的预定计划命令中有:“甲、第一步是由瑞金出动,经过连城之北,永安东南,到达福州延平间之闽江地域。 ”、 “向永安东南前进中,应相机消灭敌人八十师及第三师 1 个团在运动中的部队,并应与独九团取得连(联)络,然后经尤溪之东约 25 号到达闽清以西的地域并即侦察北渡。 ”同样,在该训令对九军团的任务中亦称:“在第一步中,为协同七军团的行动,九军团于 8 号可渡过永安河,到沙县以南的地域,并在闽中最高度的发展(游击)战争” 。如果完全按照该训令原先的构想,七军团和九军团的协同作战并相互掩护的战斗格局将是另外一种景象。所幸的是决策者在最后的时刻

10、对命令进行了慎重的修改,在“渡永安河,到沙县以南的地域”之句,原抄件上曾被铅笔划了杠,旁另写有“到小陶准备截击敌人八十师南移部队。 ”(录自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200 年 7 月第一版 第 3405-3415 页) 。根据两个训令的指示中央给七军团的任务是:“(1)最高度的在福建、浙江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区域,一直在福建、浙江、江西、安徽诸地界建立新的根据地。 (2)最高度的开展福建、浙江的反日运动等” 。这就明确地说明:两个训令行动任务的中心基4本出发点都是福建,第一步就是红七军团、红九军团必须在永安小陶一线集结并形成协同作战的

11、态势,为完成北上抗日先遣任务而相互配合行动,他们必须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会师集结,训令这一临时变更并特别强调的“共同地点”就是福建永安的小陶苏区。对此,在红七军团出发之前,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曾经专程骑马赶往江西广昌南部的新安镇和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共同进行详细的研究,双方认真协调部队进军事宜。两大红军主力军团遵照中央所赋予的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红七军团在军团长寻淮洲的率领下从驻扎地瑞金出动,秘密移师经长汀、连城进入战略集结地永安小陶洪砂、石峰一线。红九军团则在军团长罗炳辉带领下,亦从江西宁城地区的驻地秘密出发,由清流沙芜塘进入永安安砂,随后挥师小陶,开始实施“东线行动” ,担任护送北

12、上抗日先遣队过闽江的任务。“红九军团,接到命令后迅速从江西出发,经石城、宁化、清流、向永安进发,其先头部队于 7 月 9 日晚进入永安小陶镇西北面的凹头、牛乙坑、高际坑、石峰一带,随之进占小陶镇,在小陶筑起一道防线,密切注视驻扎在连城、清流两县的国民党八十三师、第三师、第九师的动向,等待红七军团的到来。7 月 15 日,红七军团主力由连城塘前、尧家畲进入永安境内洪砂,与红九军团先头部队会师后,经麟厚、冷水溪、大小吴地到达漳平的香寮。随之兵分两路,一部经洪田、湍石、上石、西洋,占据永安城郊的黄历、桂口,对永安城形成包围之势;另一部经桃源直逼大田。与此同时,红九军团主力也于 19 日抵达永安,与红

13、七军团一起对永安城形成钳形包围,造成攻城之势,城中守敌摄于红军声威,紧闭城门龟缩城内等待援兵。为解永安之围,国民党派出 3 个师又 18 个团的兵力急忙向永安逼近。红七军团趁敌军未弄清红军战略意图,迅速将阵地移交给红九军团后继续北上” (录自红色铁流红军长征全录上、下册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 组织编写 党史出版社出版 2006 年 9 月第一版 第176-177 页) 。我们从该训令中还看到:“并应与独九团取得连(联)络”的指示。红军独立第九团,简称“红九团”或“独九团” ,它是直接由朱德、周恩来、刘伯承、贺昌等中央军委领导指派,具有建党、建军、建政,执行

14、外线“远殖游击”艰巨任务的英勇军队,它直属中革军委领导。独九团在团长吴胜、政委罗桂华(后由方方接任)的领导下,部队深入连城、宁洋、漳平、永安地区,进行了攻打永安、夜袭宁洋等大小上百次战斗,建立了岩连宁边区,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它的地位和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在红七军团和红九军5团的集结地域小陶石峰一线,独九团是作为闽西苏区的主人欢迎中央红军两大军团万余客人的到来。“1934 年盛夏,一别燕城数月的七军团又从江西出发,经长汀、连城来到了大、小陶。并肩战斗的兄弟部队重逢,免不了亲热一番。这次七军团是执行抗日先遣的任务,奉命由闽、浙、赣边北上前线。我们长时间转战闽西北,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接受护送

15、老大哥出闽的任务,全团上下无不欢欣鼓舞。7 月下旬的一天,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九团为前卫,经永安县的上石、西洋、三元县的三溪口,沙县的朔源,在尤溪口附近渡过闽江” (录自忆红九团李德安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9 年 2 月第一版 第 59 页) 。在这里我们解读到“这次七军团是执行抗日先遣的任务,奉命由闽、浙、赣边北上前线。 ”即北上抗日先遣队是首先从福建省永安小陶集结地开始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程。根据中国国民党大事记记载:“7 月 15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 。以寻淮洲、粟裕领导的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先于是月 6 日从瑞金出发,进

16、军福建, ”(录自中国国民党大事记李松林等编 解放军出版社 1988 年 8 月第一版 第 240 页) 。当时,中央交给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是:红七军团应在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下, “经过福建而到达浙皖赣边行动”(录自回忆闽浙皖赣苏区载 刘英: 北上抗日与坚持三年斗争的回忆1940 年写于皖南 方志敏 邵式平等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 年 12 月第一版 第 191 页) 。刘英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政治部主任,他理解中央的北上抗日先遣战略意图是“经过福建而到达浙皖边的行动” 。红七军团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是以福建为战略基本起点,这是遵照并和中央两个训令的战略中心思想完全保存一致的。在曾寻乐关于七军团对打击敌左右纵队之意见致朱德电(1934 年 9 月 19 日)中亦称“我们自闽北出发后” ,由此可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最高“三人团”的领导,也是认定该先遣队是自福建出发。在中央局宣传部关于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先锋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