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湘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5881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论文:湘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德育论文:湘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德育论文:湘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德育论文:湘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德育论文:湘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论文:湘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论文:湘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论文:湘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德育素材摘要: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也应当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地理教师也是德育工作者,要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关键词:德育 地理 素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其个体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但一提到德育,有地理教师就认为德育教育只是政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事,忽视了地理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淡化了本该进行道德教育的义务,使“德育工程”形不成合力。 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阐述了实

2、施德育的若干途径,其中这样说到: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各科教师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强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 所以道德教育也应当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地理教师也是德育工作者。然而有的地理教师特别是才参加工作或者跨学科任教地理教学的老师却觉得在教材中并没有很多现成的文字材料方便教师在地理学科中实施德育渗透。其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国情国策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

3、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些素材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发掘其德育资源,现将其初步整理归纳分类如下: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信念7s(七年级上册):2.3(第二章第 3 节)了解家乡的地形、5.1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7x(七年级下册):2.1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2.5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站、3.6 巴西的伊泰普水电站8s(八年级上册):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及 1.1 我国辽阔的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1.2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1.4 中国

4、的民族、2.1 壮丽山河、2.3 我国的长江、黄河及其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3.3 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4.2 超级杂交水稻、4.3 青藏铁路的修建8x(八年级下册):各省级行政区的壮丽山川、富饶物产及 1.1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我国农业的主要成就、1.2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1.3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2.1“祖国心脏北京市” 、2.10“祖国宝岛”台湾、3.2 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4.2 敦煌莫高窟、4.4 秦陵兵马俑、4.5大同云岗石窟、5.3 名城遵义二、国情国策教育8s:1.2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1.3 我国的人口现状及政策计划生育、1.4 我国民族政策、少数民

5、族政策、3.2“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珍惜每一寸土地及我国各种自然资源的知识8x:1.3 高技术产业、2.7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及我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相关知识三、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科学的人口观、人地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意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7s:1.1 地理与生产建设、2.4 海陆变迁、火山与地震、3.1 世界的人口问题、3.2 世界的人种、3.3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3.4 世界的聚落、4.3 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5.2 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7x:1.1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2 撒哈拉沙漠的形成、亟待发

6、展的经济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1.3 移民与经济、2.2 南亚农业的分布及热带季风对农业的影响、2.3 西亚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2.5 冰雪世界、极地科学考察、3.2 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3.5 美国农业的“黑色风暴” 、3.6“地球之肺”巴西的热带雨林8s:1.3 我国的人口特点及人口问题、2.2 中国气候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旱涝灾害、2.3 长江、黄河的利和害、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长江洪涝、黄河含沙量世界第一及“地上河”的危害和断流、3.1 自然资源的特征、3.2 中国的土地资源、3.3 中国的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3.4 中国的海洋资源、赤潮、4.1 淮河、4.2

7、 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8x:2.1 北京市的环境问题、2.2 海河的水患及治理、2.5“泉城”济南启示录、2.6 太湖地区、2.7 上海的苏州河、2.8 舟山渔场的“困惑” 、3.2“北大荒”的变迁、4.1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4.2 兰州的空气污染、4.6 盐碱地的治理四、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严谨求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等7s:2.1 地球的形状、2.4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7x: 2.3 西亚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2.5 极地科学考察、3.1 日本发达的经济、3.2 埃及光辉灿烂的文化、文明古国8s:2.3 对长江、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8、3.4 保护和保卫“蓝色国土” 、4.2 超级杂交水稻、4.3 青藏铁路8x:1.3 高技术产业、2.1 北京发达的教育科学文化、2.3 唐山大地震和美丽壮观的新唐山、2.13 澳门地图的变化、3.2“北大荒”的变迁、3.4 顽强的胡杨、4.3 沙漠里的绿色“网络” 、5.1 都江堰、5.2 三峡建设、西部大开发8x 教材最后一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更是对中国地理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又站在全球的高度让学生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其热爱祖国的情感;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除以上归纳的,教材中一定还有很

9、多地方蕴藏着德育素材,只要有心,相信大家一定会随手拈来,做到得心应手的。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2.中学德育大纲3.陈澄、樊杰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4.朱翔、陈民众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摘要: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也应当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地理教师也是德育工作者,要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关键词:德育 地理 素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其个体的健康成长,更重

10、要的是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但一提到德育,有地理教师就认为德育教育只是政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事,忽视了地理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淡化了本该进行道德教育的义务,使“德育工程”形不成合力。 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阐述了实施德育的若干途径,其中这样说到: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各科教师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强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 所以道德教育也应当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地理教师也是德育工作者。然而有的地理教师特别

11、是才参加工作或者跨学科任教地理教学的老师却觉得在教材中并没有很多现成的文字材料方便教师在地理学科中实施德育渗透。其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国情国策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些素材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发掘其德育资源,现将其初步整理归纳分类如下: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信念7s(七年级上册):2.3(第二章第 3 节)了解家乡的地形、5.1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7x

12、(七年级下册):2.1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2.5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站、3.6 巴西的伊泰普水电站8s(八年级上册):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及 1.1 我国辽阔的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1.2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1.4 中国的民族、2.1 壮丽山河、2.3 我国的长江、黄河及其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3.3 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4.2 超级杂交水稻、4.3 青藏铁路的修建8x(八年级下册):各省级行政区的壮丽山川、富饶物产及 1.1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我国农业的主要成就、1.2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1.3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2.1“祖国心脏北京市” 、2.10“祖国宝岛”台湾、3.2 我

13、国最大的油田大庆、4.2 敦煌莫高窟、4.4 秦陵兵马俑、4.5大同云岗石窟、5.3 名城遵义二、国情国策教育8s:1.2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1.3 我国的人口现状及政策计划生育、1.4 我国民族政策、少数民族政策、3.2“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珍惜每一寸土地及我国各种自然资源的知识8x:1.3 高技术产业、2.7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及我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相关知识三、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科学的人口观、人地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意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7s:1.1 地理与生产建设、2.4 海陆变迁、火山与地震、3.1 世界的人口问题、3.2 世界的

14、人种、3.3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3.4 世界的聚落、4.3 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5.2 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7x:1.1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2 撒哈拉沙漠的形成、亟待发展的经济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1.3 移民与经济、2.2 南亚农业的分布及热带季风对农业的影响、2.3 西亚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2.5 冰雪世界、极地科学考察、3.2 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3.5 美国农业的“黑色风暴” 、3.6“地球之肺”巴西的热带雨林8s:1.3 我国的人口特点及人口问题、2.2 中国气候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旱涝灾害、2.3 长江、黄

15、河的利和害、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长江洪涝、黄河含沙量世界第一及“地上河”的危害和断流、3.1 自然资源的特征、3.2 中国的土地资源、3.3 中国的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3.4 中国的海洋资源、赤潮、4.1 淮河、4.2 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8x:2.1 北京市的环境问题、2.2 海河的水患及治理、2.5“泉城”济南启示录、2.6 太湖地区、2.7 上海的苏州河、2.8 舟山渔场的“困惑” 、3.2“北大荒”的变迁、4.1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4.2 兰州的空气污染、4.6 盐碱地的治理四、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严谨求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等7

16、s:2.1 地球的形状、2.4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7x: 2.3 西亚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2.5 极地科学考察、3.1 日本发达的经济、3.2 埃及光辉灿烂的文化、文明古国8s:2.3 对长江、黄河的开发和治理、3.4 保护和保卫“蓝色国土” 、4.2 超级杂交水稻、4.3 青藏铁路8x:1.3 高技术产业、2.1 北京发达的教育科学文化、2.3 唐山大地震和美丽壮观的新唐山、2.13 澳门地图的变化、3.2“北大荒”的变迁、3.4 顽强的胡杨、4.3 沙漠里的绿色“网络” 、5.1 都江堰、5.2 三峡建设、西部大开发8x 教材最后一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更是对中国地理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又站在全球的高度让学生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其热爱祖国的情感;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除以上归纳的,教材中一定还有很多地方蕴藏着德育素材,只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