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曲鉴赏论文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5847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名曲鉴赏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外名曲鉴赏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外名曲鉴赏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外名曲鉴赏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名曲鉴赏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名曲鉴赏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可以说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是交响乐)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可以看出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是两个相同的故事,只是一个源于中国古代,一个源于美国,

2、当它们都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其音乐表现方式的不同正体现了中西方音乐的差距。梁祝是中国音乐家创造的一首交响乐,以小提琴的演奏为主线索,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显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罗密欧与朱丽叶曾被改编过多次,这里就以柏辽兹的所作的戏剧交响曲来说。其实采用声乐二重的形式,以声乐的叙述来提示器乐

3、的表达,再以器乐的表达来深化声乐的叙述,二者相辅相成。梁祝由引子开始,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及草桥结拜,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接着,由双簧管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之后,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纯朴、优美、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大提琴潇洒浑厚的音调随后加入,与独奏小提琴进行着交流对答,描写梁祝二人在草桥亭畔相互结拜、心心相印的情景。乐队全奏,重复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起而应和,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最后,乐队将副部主题再次重复一遍,音

4、乐进入结束部。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成。 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生动地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柔情和动人场面。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部分是整部作品的序曲,短小的“引子”以乐队来演奏,一个急促的骚动主题依次在中提琴、大提琴、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上先后演奏出,构成赋格的形式,随着这一主题不断反复,乐队的演奏不断地加强,音响的层次不断地扩展,突然之间,长号和低音大号威严地吹响,打断了不断升级的骚动,弦乐演奏出骚动主题的零星碎片。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凯普莱特与蒙泰古两个家族的械斗场面,以及公爵出面制止争斗的过程。在弦乐演奏的一个长长的引子之后,以小提琴、木管乐器、弦乐多

5、次演奏出叹息一般的旋律,这是戴着面具潜入凯普莱特家的罗密欧的形象。隐约之中,定音鼓轻轻敲响,朦胧的舞蹈节奏将他的思绪带到了舞会现场,在大提琴轻声的拨奏中,双簧管静静地独奏出一个优雅的旋律,天使一般的朱丽叶出现在他的眼前,其后在舞曲的背景上,长号奏出罗密欧的主题,与舞曲纠缠在一起,构成二重赋格形式,情绪变得紧张起来。接着是一段人声演唱部分,之后低音弦乐器的断续而不安的演奏,表现的是在破晓时分,这对恋人分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在轻声的拨弦中, “爱情场景”悄然结束低沉哀婉的弦乐引出“朱丽叶的送葬队伍” ,大提琴、中提琴、第二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依次演奏出主题,形成一个赋格结构,之后弦乐以高音反复演奏这个单一的旋律,悲伤的气氛得到进一步加强。从上述两乐曲的演奏过程可以看出,相同的情节以不同的方式演奏出来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因为中国人认为单音是最和谐的(指乐音) ,八度叠置其次,然后是四、五度叠置,整体给人一种悠扬,舒缓的感觉。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旋律性强,更有气势,很能抓住听者的情绪,让人沉浸其中。中西方音乐差异的最根本的是源于各自深厚的历史,但不管是哪种音乐都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感化,让我们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