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958136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曾寅初 陈书贵提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农户各类生活消费希求的收入弹性,以及各地区农户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探讨收入增长对农村消费需求扩大的影响,从而为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我国的有效需求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关键词:消费需求 消费的收入弹性 中国农户经济 我国经济从总体上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制约因素。我国农民人数 8.7 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近 70%,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但是,目前农村消费额仅占全国总消费额的 40%左右。因此,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把巨大的需求潜力变成有效

2、需求,是扩大内需、启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无疑可以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但是,由于农村各类消费需求增长的特征不同,各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不同,增加同量的农民收入可以扩大的农村消费需求量并不一样。农民收入增长后,哪些农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增加那些地区的收入可以最快地扩大消费需求?本文主要通过对全国农民的各类生活消费的收入弹性,以及各地区的消费的收入弹性的比较,分析收入增长对农村消费需求扩大的影响,从而为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提出政策建议。一、农民的收入增长与消费增长特征 1、农民的收入增长特征1978 年农村率先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

3、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带来新的契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打破了过去较长时期的停滞,转为总体上快速但有波动的新增长态势。农村居民纯收入由 1978 年的 134 元增加到 2000 年的 2253元,收入增加额是 2119 元,1978 年2000 年期间,农村名义人均纯收入增长了约 16 倍,年平均增长 14.7%。从 1978 年到 2000 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化看,1978 年至 1984 年,人均纯收入年增长 16.5%,呈上升趋势,到 1984 年高居顶点,尔后逐渐下降。1989 年至 1991 年降到谷底,1989 年出现实际负增长,1991 年增长 2.0%,

4、旋即稳步上扬到 1996 年的 9.1%后,又进入新一轮的减速增长期;1997 年,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 4.6%,1998 年仅增长4.3%,1999 年,在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下促进了非农产业收入的增加,农民收入继续缓慢增长,实际增长为 3.8%,2000 年增长则下降至 2.1%。2000 年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 万个农村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2253 元,比上年增加 43 元,增长 1.9%,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 2.1%,增速比上年回落 1.7 个百分点。其中,现金纯收入为 1640 元,增长 4%;实物纯收入 613 元,下降

5、 9%。2000 年农民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大幅度下降引起农业收入的下降,从农民收入的来源看,虽然 2000 年粮食大幅度减产,粮食价格继续下降,但市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深化刺激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等工资性收入增长支撑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民家庭在本地从事工、建、商、运、副等二、三产业的收入为 338 元,比上年增加 29 元,增长 9.3%,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表 1 19782000 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动情况项目1978-198419881989199019911992人均纯收入(元)134355545602686709784实际增长率(%)16.55.04.

6、6-1.61.82.05.9(续表)项目1993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人均纯收入(元)9211220157819262090216222102253实际增长率(%)3.25.05.09.14.64.33.82.1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1 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2001 年。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增长,但存在差距。1978-2000 年,各省区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从按地理位置划分的东中西地带纵向分析,不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东部地区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就是基础力量较为薄弱的中西部省区收入也成倍增长。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

7、民收入增长分别达到 19.5 倍、14.6 倍和 11.7 倍。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农村居民在追求共富的进程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收入最高的上海市郊农民在短短的 20 年中收入增加多达 5166 元,而至今收入居次第名次的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仅为 1213 元,收入增额差距 4.26 倍。2000 年多数省区农民收入增长在 2%左右。北京、天津、浙江、山西和新疆收入增长速度在 5%以上。东部沿海较发达省区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浙江、福建、山东等省农民收入增速靠前。由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等 11 个省组成的粮食主产区农民纯收入是

8、 2150 元,增长 1.2%,比全国增速低近 1 个百分点。西部大开发划定的 12 个省区市农民收入是 1615 元,增长 2.3%,是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 72%。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农民的消费增长特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完善,尤其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市场物质日渐充裕,带来了农村居民消费观联合消费水平的历史性变化。目前全国大多数农民家庭已经实现小康,但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消费水平有一定差异。2000 年,中央政府继续实行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并集中治理了市场秩序,改善了消费增长的宏观环境,是

9、消费总需求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低于 1997 年水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146.23亿元。如今农村居民整体生活已彻底摆脱贫困,消费领域不断扩大。到 2000 年,全国平均每个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达到 1670 元,比 1978 年提高 13.4 倍,年均增长 13.8%。其中,1978-1998 年的 20 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加 1474 元,增长 12.7 倍,年平均增加 74 元,年增长 1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也达 3 倍以上,每年实际递增达到6%。1978-2000 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 116 元增加到 1670 元,增

10、长 14.4 倍,年递增14.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3.2 倍,年均实际递增 7.8%;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由 79 元增加到 820 元,增长 10.4 倍,吃的质量普遍提高。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由三大变化:一是食物消费在吃饱的基础上转化为吃好,人均主食支出占食品支出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65.3%下降到 1997 年的 37.0%,副食支出占食品支出的份额由 31.4%上升到 42.9%;二是食物消费的粗细粮结构变化明显,细粮消费比重由 1978 年的 9.4%提高到 2000 年的 83.1%;三是营养状况改善,营养丰富的油脂类食物、肉禽类食物、蛋类和水产品比

11、1978 年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他精制食品的比重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2000 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670 元,比上年实际增长 5%,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绝对下降的趋势开始显示企稳回升态势。2000 年居民生活消费有如下特点:第一,食品消费支出下降,但质量改善,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 820 元,比上年下降了 7 元,下降1.0%。第二,成衣消费继续增加,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达到 96 元,比上年增长 4.2%,其中衣着服装支出额增加较多,人均 54 元,增长 9.4%。第三,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用于居住类的消费支出 258 元,增长 8.5%。第四,交通

12、通讯和文教卫生消费增速加快,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 93 元,比上年增加 24 元,增长 35.5%,增长速度比较快。2000 年支付医疗保健费用支出 88 元,比上年增长 25.1%,其中主要是医疗卫生保健用品支出提高快,增长 38.1%。此外,农村居民用于文教育了方面的支出为187 元,增长 10.9%, 。可见, 2000 年农民生活消费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建房支出增加和交通、教育、医疗、通讯等服务性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所致。表 2 列出了我国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变化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00 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各项支出都比 1999 年以前的各年支出增加,

13、但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相对于 1990 年的这几项支出下降了,其他各项支出比重均呈上升局面。其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比重上升幅度最大,达 5.81(根据 2000 年与 1990 年两组数据计算得出,下同)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升幅度最小,为 1.99 个百分点。表 2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单位:元/人指标19801985199019952000生活消费总支出162.1317.42584.631310.361670.13食品100.19183.43343.76768.19820.52衣着19.9930.7745.4489.7995.

14、59居住22.4657.87101.37182.21258.3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4.1416.1930.968.4875.45 医疗保健3.427.6719.0242.4887.57交通通讯0.595.588.4233.7693.13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8.2512.3631.38102.39186.71其他商品及服务3.173.554.3423.0652.46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东、中、西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收入增长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一致,也是不平衡的。1980 年消费支出最高省上海市支出为 322 元,居次第最低省的甘

15、肃为 126 元,二者的消费差距比(以消费支出最低省为 1,下同)为1:2.56,2000 年上海市消费支出第二,为 3231 元,甘肃则落后于全国其他各省市,仅为1084 元,二者的消费差距扩大为 1:2.98。在消费结构上,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高,消费结构中食物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居民追求高质量的消费,食物的更倾向于营养价值高的支出,对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性项目的支出比重都相对较高,在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上已趋于饱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虽然这些年来也有很大的变化,但与东部地区比较起来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农村居民要先解决食物温饱和营养问题后才对其他支出项目作合

16、理的安排,一般需要把一些商品或服务项目作时间上的规划,用一段时间的收入所剩来消费。因此,收入相对少的中西部地区消费能力相对不足,消费结构的完善存在时间滞后问题。不同地区生活消费的差异趋势和收入差异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要提高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首先提高其收入水平。二、农村消费的收入弹性分析1、消费的收入弹性概念与计算消费弹性是指物质产品与劳务的消费量随着一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伸缩性。消费的收入弹性是消费量的相对改变与收入的相对改变之间的对比关系,具体指在价格不便的情况下,收入变动百分之一,消费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反映各类消费需求对于收入变动的敏感性。可用下列公式表示:QQ Q MEm MM M Q其中,Em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M收入M收入的改变量Q消费支出Q消费支出改变量根据经济学的定义,当收入弹性大于 1 时,消费的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回答与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当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