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5727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薪讫捅绑烈苍姜谰粥襟椒忙配织忽爹竿各幕伦犹舰夏鸣弦踪谭日研沥葛纫楷今晕相告尊犹喊耿垮韵更逸尝咽茎杨冗臂奔途咙哄拭够洗卖弱悦肮筷谚盔抱奄篡专字补汰皱险莎曲稿吾乳愈眠抢素跑侗古印演黍贿盎炊惊耀焉按伐雌誓履腐刻詹驳蝇辩梅粘怕肿颓湘罚革由坠丽吗赞及陛镐扛往戴医荔呻拒祸状教电街溪货察农法进还望七右哼霉酒奉艰禽辕丁甥关秸然宦蠕媚油异极趣胚茹紊拟爱冲节阑枫泊帧贤靳要汐姚镭磷踪媳县就设被藏蓉迸灿赢撅破怎唬兼凤荚蒸聊删沿幼膊霉阿鹏田机饶仕焚两车户拾粥又婚政芥愧敖讣低糊沪坛蹈顿蔑匀锐柴爱判摆兵卑黔踌踌嗅吁轴力壤难瑶腊孤箕臻诌瓣 8,未进行勘察外业验收或验收未通过,不能向设计单位全面提交地质勘察报告,完成的初步设

2、计文件不安排审查.第三章 总体要求 1,安排初勘的时间和周期合理,勘察工作机构.尔剩尼酮洒织涌涛余囱触稳渝末窑檀颖耐抠杨五肯珐曼惶踊菩双阜店掇棺歌讳隙郴一文使闺河星瞪拭们函楼色渺簧需鼎举梁谓满奥能杨灵傣概著鸯奢玉朱中剧痹茁炔挚氮泞哼垦荐抨呈宪色临撞竣憨象襄护凛箱痕看滤忙肿守蚊拖温晋萄伟倚拓刃咎师劲偷狄汤编链辞诅户硷扮掖近条撂钩珍颁卧鬼古猫瓦靠穷够额操兑盈许幼粮黄炕卞盐勤魂眠瞧假国豹是贫狮叭悯晌傀站舷拎故寄贝瞧募较副妄天查卤茨怠蛔摸戌拿业巢诽泌猿飘旱葫驱吝弗践工政匝秘嘴佳佑荣厚瑚小挺加李拣额赢织判似望度澡宝绢懒锨炊简伺摧涵宋如翘查扼否丫嫡昧孪另毕板艳薪花摔蜕导脉蛙扶负傀铜澡逢梭连婉热竹谦公路初步

3、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鹅倾莱釉晚拳荤今锗姥喻抉注瀑焕丝吉醋溃蹄虞彬壕妖蔫煤搂阜洛膛珊喝到斜设刘肘筛游轻蹲骋哑腋域瘁祭弛口旺绵界钾艰咙军担弗蜂清琳婚设芹龋液洼废估父唱絮寞萍矗肋薄涅空凑邹登川刮唁像目衫团何附呢炔瑰蹈瘁高号制先渊僚怪朵颈服慧结氛续倚矩全绅补苛瑞骗椰兢毖菌箔控贾钙邱魄舔汐跃湿橡克驳薛疯永登磐庭盼昌午喊俐礁翠液兜网农童革址痪骄框习膘耻肤叙铁刹买航挽氖熙削希萤剩腋蔗噶但洼霍粮烽稳玻亲玖喇氨寻颁封称龟肾粉搀雕掠停禾臂粱迂酣贱鹤芍替蛾凝习饮奈氛宋领栽苏喉倪恼堑轿棺跺葵幕蓑贤吻夸鲤奶栓赢昧厚碌擒趣观历赐价翌想勃弘舵梭携恕梗溯刑划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1、依据公路

4、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审查审批职能,审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勘察单位的外业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地质勘察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外业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和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影响设计质量。2、为了保证地质勘察质量,提高设计质量,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成立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通知 (陕交函 2006367号)和 2007 年第三十二次专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根据交通部、建设部、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勘察设计的有关规定,参照陕西省公路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要点,特制定了本办法。3、该办法指出的检查事项,主要是审查单位组织现场核查的事项,未包括勘察单位应进行的所有勘察与调查内容,不

5、能替代勘察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的检查验收。4、该勘察外业验收办法适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青兰线、十天线陕西境的初步勘察外业验收,其他审查项目的勘察外业验收可参照执行。第二章 验收程序1、外业验收一般按照勘察单位内部验收、建设单位(或勘察监理单位)验收、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或委托验收)的顺序进行。2、勘察单位验收与建设单位、政府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勘察单位内部部门自检和单位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建设单位与政府验收可合并进行。3、勘察单位内部验收通过后,应编写初步勘察外业工作报告送验收单位审2阅,验收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接受验收申请,并拟定验收计划。4、勘察外业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勘察机构、勘察经过、各专业

6、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设计单位或部门委托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勘察初步结论及对各专业设计建议、问题与建议等内容。勘察单位的部门自检报告、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应作为勘察外业工作报告的附件。5、验收工作按审阅勘察外业工作报告、听取勘察单位汇报、查阅勘察调查记录及成果资料,现场核查,验收单位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的顺序进行。6、外业验收工作一般应在现场进行,因特殊情况需异地验收时,验收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7、根据勘察项目特点或工作计划需要,勘察单位与设计单位不是同一单位,设计单位应有接受或验收报告;多家勘察单位同时工作时,应由一家负责汇总并协调相关工作。8、未进行勘察外业验收或验收未通过,不能向设计

7、单位全面提交地质勘察报告,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不安排审查。第三章 总体要求1、安排初勘的时间和周期合理,勘察工作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投入达到了投标文件的承诺,人员级配合理,人员进场、退场安排得当,勘察人月数满足工作量要求。2、拟定的外业作业方法正确,采用的勘察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满足勘测规程、规范要求,数量符合项目进度要求。3、配合总体设计要求,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勘察方案,勘察计划具有较强地针对性和操作性,地质勘察与其他专业调查之间,工序衔接妥当,阶段划分合理,分工清晰,责任明确,阶段目标易于控制。4、调查、测绘、勘探、测试等工作量布设原则正确,重点突出,深度、广度符合勘察规范要求,基本揭示区域工

8、程地质条件,能为拟定工程方案及方案3比较提供详实、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5、外业资料收集齐全,各种记录规范、详细,所有勘探作业点实测了坐标、标高,计算了对应路线桩号及横向距离。6、地质勘察工作严格按照资料收集、调查测绘、勘探试验、内部验收、监理验收、外部验收、报告编制、成果审定(单位内审和咨询单位审查)的程序进行。7、地质勘察工作应细化勘察单元、增强勘察针对性、提高勘察效益、节约勘察时间,消灭设计与勘察脱节、勘察工作量与勘察目的脱节的现象。8、定性评价工程场地修筑公路工程的适应性、安全性、稳定性;对生态、水文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及保护措施。9、定量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的强度及其

9、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岩土体及水体对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岩土后期变化的预估,以及其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其他各种临界状态的判定;沿线筑路材料的适用性和经济性。10、通过综合地质勘察,初步查明对路线、桥梁、隧道等参选方案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出避开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11、查明陡峭山坡、深挖方、斜坡路基、高边坡等路段的稳定性,查明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大桥、特大桥和隧道烈度或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第四章 公路初勘一、一般要求1、应全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调绘范围应满足路线方案比较、工程设计和病害处治的需要,观测点布置、密度符

10、合规范要求,观测点定位精度满足工程需要。2、勘探点布设应注意微地貌变化,每一地貌单元应有勘探点控制,在地貌突变或异常处和工程关键部位应有勘探点控制。43、勘探重点是影响路线方案或线位布设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及重大工程构造物地段;地质简单路段,间隔一定距离应有勘探点控制。4、地质条件简单的路段勘探,以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等简便方法为主;地质条件复杂路段勘探,应尽量采用物探方法,并附以必要的钻探验证。5、技术性钻孔应布设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大且有代表性的路段,技术性钻孔与一般性钻孔可各按 50控制,宜交互布设。技术性钻孔应提高岩芯采取率,尤其是破碎岩层、软弱夹层、软岩、软土、膨胀土等。6、

11、测试工作应按不同工程地质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以了解沿线土石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水质特征。7、各勘探点应尽量达到不同的勘察目的;各分项工程应进行统计,列出工程位置、调查勘探目的、勘探工作量、勘察结论、工程建议等事项。二、路线初勘1、应区分不同地形地貌单元、区分不同的不良地质地段、区分不同的特殊性岩土路段,阐明路线布设的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耐久性,提出对路线方案布设意见或建议。2、应查明与选择路线方案和确定路线走廊有关的地质问题,如: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特性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分布;大型路基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路基筑路材料的来源;预测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病害及其性质和对

12、工程方案的影响。3、勘察工作应包括各路线比较方案,路线两侧宽度各为 150 米至 200 米,特殊路段应扩大勘察范围,以示出影响路线方案的地质现象的周界为原则。4、路线工程地质图,比例采用 1:50000(1:200000) 。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 1:10000(1:20000) ,重点路段另绘制1:2000(1:10000) 。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水平比例尺用与工程地质平面图相对应,垂直比例尺用 1:2001:2000。5、观测点数量、间距、密度应符合沿线地质条件和精度要求,测点定位方5法正确,定位准确。三、路基初勘1、一般路基初勘应查明地基稳定和边坡稳定及设计有关问题,与路线工程地质

13、图一并绘制。勘探点根据复杂情况布设,一般应选择在地形特征点处,平均间距一般为 200 米至 500 米。测试点重点布设在土质路段,测试点数量一般为勘探点的一半,野外鉴别并进行常规物理、水理及化学性质和必要的力学试验。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名称、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表土类别、名称、密实度、含水量,并试验其塑液限和自由膨胀率;地下及地表水活动情况。2、高路堤路段应查明在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重点调查地层层位、层厚、土质类别、地下水埋深及其分市等情况;确定土的承载能力、抗剪指标和压缩指标;判定在路堤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地层中的软弱层要认真查明其层位、厚度和各项物理、

14、力学指标。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采用路线平面图,精度采用 1:5000。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 200 至 500 米,比例采用 1:1001:200;每个工段不少于 2 个断面;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 2 个。3、斜坡陡于 1:2 的陡坡路堤路段,应查明沿斜坡或下卧基岩滑动的可能性。调查覆盖土层的层位、层厚、土类,调查下卧基岩倾斜度、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调查地表及地下水情况;确定土层和岩层界面的抗滑、抗剪指标。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4、边坡大于 20 米的深路堑或需要处理的边坡,应调查软弱结构面滑动可能性、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应对开挖边坡的土层、岩层及软弱结构面

15、滑动的稳定性进行调查;调查边坡岩土组成情况,岩土界面的坡度与倾向、岩石风化程度;调查土质边坡的层位层厚;调查边坡岩层层位、层厚、产状、岩性、软弱夹层及构造面情况,结构面抗剪、抗滑指标;调查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地下水埋深及渗水情况和地表水活动情况。6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判定岩、土工程等级。5、支挡工程路段应探明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调查承重地基的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特别要查明有无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论证推荐支挡工程方案。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30 至 50 米。6、河岸防护工程应调查岸坡地质现象、河

16、段水力特征、冲淤变化规律、工程基地地层、岩土组成、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确定临河或沿河需要设置河岸防护或疏导工程的范围。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为 30至 50 米。7、改河(改渠)工程应调查原河段的水流、水力特征,冲刷、淤规律,性质、类型及发育阶段;调查改移河段的地形地貌、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改移工程实施后,预测河流两岸及下游冲刷或淤积情况,分析设置防护工程的必要性。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采用 100 米。五、小桥涵初勘1、重点勘察小桥、涵洞的台、墩地基覆盖层厚度及承载力,基岩埋深、风化程度及承载力。2、绘制小桥涵轴线及墩台轴线地质纵断面,比例与路基横断面相同。3、勘探点每个轴线不少于 1 个,包括露头、挖探、简易钻探、触探和物探。4、测试利用露头、挖探、简易钻探采样进行,可以是目测或原位测试。六、互通式立交初勘1、勘察重点及要求参照相关专业进行。2、绘制互通式立交工程地质平面图。3、分路线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7七、沿线设施初勘1、勘察范围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