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95250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5 课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一、文学常识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选自 2001 年 7 月 14 日人民日报 。文体知识:新闻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报告文学等。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或缺的。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三、文

2、章思想内容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兴奋的心情。四、写作特点语言简洁明了:“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该”字,就写出了无限的感慨。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写刘淇对记者说, “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要永远保存下去”的细节,说明了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五、重要问题分析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导语的特点,并谈谈用一系列数字有何作用?这是一篇消息。正标题是“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 34票” 。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申奥成功事件,用一个“喜”字贯穿全文;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开

3、始作者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中国人申奥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无比激动之情,又用一组确凿的数据展示中国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接下来是各界的反应。第 6 课 别了, “不列颠尼亚” 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 ,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三、文章思想内容这篇特写,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表达了 13 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四、写作特点:语言庄重,

4、对比鲜明,耐人寻味。如英国降下国旗时写道:“一百五十六年前升起降下米字旗” 。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文章穿插了背景材料,如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升降英国国旗等,在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感受历史的深刻演变,使文章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五、重点问题文章选择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第一个场景:下午 4 点 30 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个场景:晚 6 点 15 分举行英国管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下降,五星红旗升起。第四

5、个场景:7 月1 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体会语言含蓄而庄重的特点。(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香港已经回归祖国,中国人民的屈辱历史永远成为了过去。(2)在 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作者郑重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表达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3)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意义。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 “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第 9 课 纪念白求恩三、思想内容本文深刻分析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6、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四、写作特点夹叙夹议的写法。无论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还是发表议论证明观点的议论文,经常要运用叙和议两种表达方式,经常要运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通过叙述来展示事件刻画人物,通过议论来点明意义,深化中心,发表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白求恩 不少的人对工作 极端负责任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不知道对人民 极端的热忱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技术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

7、为无出路本文语言特色(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的。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全文结构。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赞扬

8、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五、重点问题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中,并列提出是为了强调。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烘托突出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部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为什

9、么这部分写得少?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过多的论述。思考课文最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2) “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3) “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不行。 “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

10、种沉痛哀掉的心情。(4) “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高尚”指人格, “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有如赞美诗一般。六、思考与练习重点:课后练习第一、第二题。第 11 课 最苦和最乐三、文章思想内容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四、重点问题作者把苦乐和责任联系起来,提出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和责任之间的关

11、系的?结论是什么?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 ,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衰老、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法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第 21 课 小石潭记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本文按游踪顺序,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

12、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景物,着重渲染了冷寂落寞、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忧伤、孤寂、愤懑、抑郁的情感。 (主题)二、按原文填空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特点是:(1)石底:写出文中相关语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水尤清冽,这一特点是通过写潭中鱼来实现的。第三段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第四段作者抒愤懑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表现作者出游心情的句子:心乐之。描写小石潭概貌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文中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句子:如鸣佩环。写出描写石奇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1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也。写出潭上景色给人感受的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通假字日光下澈(澈彻,穿过,透)古今异义崔氏二小生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乃记之而去 古:离开 今:从此地到彼处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以 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 ,表修饰) 可 不可知其源(能够)以其境过清(因为) 明灭可见(能够)怡然不动(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 然 许 杂然相许(赞同) 然往来翕忽(然而) 曳屋许许声(h,拟声词)以其境过清

14、(凄清,冷清) 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清 之水尤清冽(清澈) 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全石以为底(作为)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为 若为屿(成为) 若毒之乎(你)其岸势(它的,小溪的)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其 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 而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不可知其源(指小溪) 隶而从之(连词,表并列)词类活用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因感到高兴,意动用法)八、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特殊句式,并翻译全石以为底。句式:宾语前置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句式:省略句译:太阳光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坐潭上。句式:省略句译:我坐在潭边。九、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排比)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也。 (拟人)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比喻)其岸势犬牙差互。 (比喻)掌握注释及翻译阅读理解分别概括各段段意第 1 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