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碱脱氧反应乳化与油化的解决技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4935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黄碱脱氧反应乳化与油化的解决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麻黄碱脱氧反应乳化与油化的解决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麻黄碱脱氧反应乳化与油化的解决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麻黄碱脱氧反应乳化与油化的解决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麻黄碱脱氧反应乳化与油化的解决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黄碱脱氧反应乳化与油化的解决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黄碱脱氧反应乳化与油化的解决技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乳化:在进行萃取、洗涤操作过程中,混合液在分液漏斗中发生乳化,形成乳浊液而难以分离。如前人所说,指导性方法有:1.萃取剂选择有问题,更换2.在水相中加入盐,硫酸铵的效果要比其他的盐好很多。3. 加入添加剂,避免乳化4.在有机相中加入溶剂,一般要极性很弱的溶剂;5.加热,搅拌6.加破乳剂消除乳化状态可以尝试采取办法 .(一)、长时间静置 将乳浊液放置过夜,一般可分离成澄清的两层。(二)、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 当两液层由于乳化而形成界面不清时,可将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缓慢地旋转摇动,这样可以消除界面处的“泡沫”。促进分层。 (三)、用滤纸过滤 对于由于有树脂状、粘液状悬浮物存在而引起的乳化现象,可

2、将分液漏斗中的物料,用质地密致的滤纸,进行减压过滤。过滤后物料则容易分层与分离。 (四)、加乙醚 比重接近 1 的溶剂,在萃取或洗涤过程中,容易与水相乳化,这时可加入少量的乙醚,将有机相稀释,使之比重减小,容易分层。 (五)、补加水或溶剂,再水平摇动 向乳化混合物中缓慢地补加水或溶剂,再进行水平旋转摇动,则容易分成两相。至于补加水,还是补加溶剂更有效,可将乳化混合物取出少量,在试管中预先进行试探。 (六)、加乙醇 对于有乙醚或氯仿形成的乳化液,可加入 510 滴乙醇,再缓缓摇动,则可促使乳化液分层。但此时应注意,萃取剂中混入乙醇,由于分配系数减小,有时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七)、离心分离 将乳

3、化混合物移入离心分离机中,进行高速离心分离。 (八)、加无机盐及减压 对于乙酸乙酯与水的乳化液,加入食盐、硫酸铵或氯化钙等无机盐,使之溶于水中,可促进分层。另外,将乳化部分取出,小心地温热至 50,或用水泵进行减压排气,都有利于分离。对于由乙醚形成的乳化液,可将乳化部分分出,装入一个细长的筒形容器中,向液面上均匀地筛撒充分脱水的硫酸钠粉末,此时,硫酸钠一边吸水,一边下沉,在容器底部可形成水溶液层。麻黄碱脱氧反应结束以后,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再无水硫酸镁干燥后的母液,经常在浓缩旋干后而得不到理想的晶体,得到的而是一滩粘糊糊的油状物,而产物本身本来应该是固体,因此在实验中经常要把油状物进行固化,得到

4、固体,以便进行下面的事情,比如说称重,测熔点,或者重结晶等等.所以怎样把油状物固化就显得很关键.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在反应中经常出现油状物的情况一般有这几种:1.你的产物很不纯,有很多杂质,一般不易结晶析出成为固体.2.你的产物中的溶剂没有旋干,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溶剂,这是也不易固化,特别是包含了高沸点的溶剂时,3.你的产物可能熔点较低,但大于常温,如果再含有溶剂,那会使熔程变大,从而是液体,而不易结晶;4.你的产物的熔点是低于常温的,那就一般是油状了.实验人员当然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在单一溶剂中结晶,因此在选择结晶溶剂的时候,就要考虑产品及主要杂质的极性,尽可能选择一种对产品溶解度适中,对杂

5、质溶解度较大的溶剂,同时最好是产品在溶剂中升温条件下与降温条件下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单一溶剂,那就要考虑混合溶剂。理所当然,上面所说的条件就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如果以上方法都解决不了问题的话,下面还有一些小技巧往往能帮助你解决问题:1)有些极性较强的产品,往往水溶性很好,微量水分的存在就会造成产品无法在溶剂中结晶。这时候就可以加入无水的溶剂,反复的蒸馏,利用水与溶剂的共沸,将水带干净,往往就能结晶。2)极性比较弱的产品,往往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性很好,微量非极性溶剂的存在就会造成产品无法结晶。这时候就可以加入无水的溶剂,反复的蒸馏,利用溶剂的共沸,将水带非极性溶剂干净,往往就能结

6、晶。3)如果溶液冷却后不析出晶体而得到油状物时,可试一试将溶液重新加热,至形成澄清的热溶液后,任其自行冷却,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摩擦器壁或投人晶种,以加速晶体的析出。若仍有油状物开始忻出,应立即剧烈搅拌使油滴分散。4)如果产品极性较强,可以试试用石油醚与此油状物共同碾磨,有时可得到产物晶体。5)如果产品可以成盐,则可以考虑成盐,然后溶于水,用有机溶媒洗涤除去杂质,再进一步考虑重结晶。6)产品难于结晶,大多数时候是由于产品纯度不好。有时候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将产物溶在溶剂中,杂质析出,然后将溶剂蒸干,加入对产品溶解性差一些的溶剂来结晶。7)过柱:这个大概是终极的解决办法了。在有机合成中,后处

7、理的问题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认为只要找对了合成方法,合成任务就可以事半功倍了,这话不错,正确地合成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有机合成的任务是拿到相当纯的产品,任何反应没有 100产率的,总要伴随或多或少的副反应,产生或多或少的杂质,反应完成后,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从反应混合体系中分离出纯的产品。后处理的目的就是采用尽可能的办法来完成这一任务。为什么对后处理的问题容易忽视呢?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各种文献尤其是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对这一问题往往重视不够或者很轻视,他们重视的往往是新的合成方法,合成试剂等。专利中对这一问题也是轻描淡写,因为这涉及到商业利润问题。有机教科书中对这一问体更是没有谈论到。只有参加过工业有

8、机合成项目的人才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有时反应做的在好,后处理产生问题得不到纯的产品,企业损失往往巨大。这时才认识到有机合成不光是合成方法的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那一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都有可能前功尽弃。后处理问题从哪里可以学到?除了向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多多请教外,自己也应处处留心,虽说各种文献中涉及较少,但是还有不少论文是涉及到的,这就要求自己多思考,多整理,举一反三。另外,在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吸取经验,多多磨练。完成后处理问题的基本知识还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后处理就是这些性质的具体应用。当然,首先要把反应做的很好,尽量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这样可以减轻后处理的压力。因此,后

9、处理还是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功问题,只有化学学好了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后处理任务。后处理根据反应的目的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如果在实验室中,只是为了发表论文,得到纯化合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作各种光谱,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得到纯化合物的方法不外就是走柱子,TLC,制备色谱等方法,不用考虑太多的问题,而且得到的化合物还比较纯;如果是为了工业生产的目的,则问题就复杂了,尽量用简便、成本低的方法,实验室中的那一套就不行了,如果您还是采用实验室中的方法则企业就亏损了。后处理过程的优劣检验标准是:(1)产品是否最大限度的回收了,并保证质量;(2)原料、中间体、溶剂及有价值的副产物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到了回收利用;(3)后处理

10、步骤,无论是工艺还是设备,是否足够简化;(4)三废量是否达到最小。后处理的几个常用而实用的方法:(1)有机酸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具有酸碱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得失质子形成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与原来的母体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碱性化合物用有机酸或无机酸处理得到胺盐,酸性化合物用有机碱或无机碱处理得到钠盐或有机盐。根据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有机、无计酸碱一般为甲酸、乙酸、盐酸、硫酸、磷酸。碱为三乙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在一般情况下,离子化合物在水中具有相当大的溶解性,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同时活性碳只能够吸附非离子型的杂质与色素。利用以上的这些性质可对酸碱

11、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提纯。以上性质对所有酸碱性化合物并不通用,一般情况下,分子中酸碱性基团分子量所占整个分子的分子量比例越大,则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性就越大,分子中含有的水溶性基团例如羟基越多,则水溶性越大,因此,以上性质适用于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对于大分子的化合物,则水溶性就明显降低。 酸碱性基团包括氨基。酸性基团包括:酰氨基、羧基、酚羟基、磺酰氨基、硫酚基、1,3二羰基化合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氨基化合物一般为碱性基团,但是在连有强吸电子基团时就变为酸性化合物,例如酰氨基与磺酰氨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作用下就容易失去质子而形成钠盐。中合吸附法:将酸碱性化合物转变为离子化合物,

12、使其溶于水,用活性碳吸附杂质后过滤,则除去了不含酸碱性基团的杂质与机械杂质,再加酸碱中合回母体分子状态,这是回收与提纯酸碱性产品的方法。由于活性碳不吸附离子,故有活性碳吸附造成的产品损失忽劣不计。 中与萃取法:是工业过程与实验室中常见的方法,它利用酸碱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离子时溶于水而母体分子状态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通过加入酸碱使母体化合物生成离子溶于水实现相的转移而用非水溶性的有机溶剂萃取非酸碱性杂质,使其溶于有机溶剂从而实现杂质与产物分离的方法。成盐法:对于非水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离子化合物,可使有机酸碱性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成盐析出结晶来,而非成盐的杂质依然留在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有机酸碱性化合物

13、与非酸碱性杂质分离,酸碱性有机杂质的分离可通过将析出的结晶再重结晶,从而将酸碱性有机杂质分离。对于大分子的有机酸碱化合物的盐此时还可以采用水洗涤除去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已经成盐且具有水溶性的杂质。对于水溶性的有机离子化合物,可在水中成盐后,将水用共沸蒸馏或直接蒸馏除去,残余物用有机溶剂充分洗涤几次,从而将杂质与产品分离。以上三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可根据化合物的性质与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采用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得到相当纯度的产品。(2)几种特殊的有机萃取溶剂正丁醇:大多数的小分子醇是水溶性的,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等。大多数的高分子量醇是非水溶性的,而是亲脂性的能够溶于有机溶剂。但是中间的醇

14、类溶剂例如正丁醇是一个很好的有机萃取溶剂。正丁醇本身不溶于水,同时又具有小分子醇与大分子醇的共同特点。它能够溶解一些能够用小分子醇溶解的极性化合物,而同时又不溶于水。利用这个性质可以采用正丁醇从水溶液中萃取极性的反应产物。丁酮:性质介于小分子酮与大分子酮之间。不像丙酮能够溶于水,丁酮不溶于水,可用来从水中萃取产物。乙酸丁酯:性质介于小分子与大分子酯之间,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不像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可从水中萃取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氨基酸的化合物,因此在抗生素工业中常用来萃取头孢、青霉素等大分子含氨基酸的化合物。丁基叔丁基醚:性质介于小分子与大分子醚之间,两者的极性相对较小,类似于正己烷与

15、石油醚,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用于极性非常小的分子的结晶溶剂与萃取溶剂。也可用于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的结晶与萃取溶剂。(3)做完反应后,应该首先采用萃取的方法,首先除去一部分杂质,这是利用杂质与产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性质(4)稀酸的水溶液洗去一部分碱性杂质。例如,反应物为碱性,而产物为中性,可用稀酸洗去碱性反应物。例如胺基化合物的酰化反应。(5)稀碱的水溶液洗去一部分酸性杂质。反应物为酸性,而产物为中性,可用稀碱洗去酸性反应物。例如羧基化合物的酯化反应。 (6)用水洗去一部分水溶性杂质。例如,低级醇的酯化反应,可用水洗去水溶性的反应物醇。(7)如果产物要从水中结晶出来,且在水溶液中的溶

16、解度又较大,可尝试加入氯化钠、氯化铵等无机盐,降低产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盐析的方法。(8)有时可用两种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例如反应在氯仿中进行,可用石油醚或正己烷作为萃取剂来除去一部分极性小的杂质,反过来可用氯仿萃取来除去极性大的杂质。(9)两种互溶的溶剂有时加入另外一种物质可变的互不相容,例如,在水作溶剂的情况下,反应完毕后,可往体系中加入无机盐氯化钠,氯化钾使水饱与,此时加入丙酮,乙醇,乙腈等溶剂可将产物从水中提取出来。(10)结晶与重结晶的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相似相容原理。即极性强的化合物用极性溶剂重结晶,极性弱的化合物用非极性溶剂重结晶。对于较难结晶的化合物,例如油状物、胶状物等有时采用混合溶剂的方法,但是混合溶剂的搭配很有学问,有时只能根据经验。一般采用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搭配,搭配的原则一般根据产物与杂质的极性大小来选择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的比例。若产物极性较大,杂质极性较小则溶剂中极性溶剂的比例大于非极性溶剂的比例;若产物极性较小,杂质极性较大,则溶剂中非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