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赵月宝课标研究报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94703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年级赵月宝课标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年级赵月宝课标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年级赵月宝课标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年级赵月宝课标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年级赵月宝课标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年级赵月宝课标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年级赵月宝课标研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昌乐实验中学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课标研究报告年级:初一学科:地理姓名:赵月宝1通过认真研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发现新课程标准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一、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新课程标准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因此, 新课程标准 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 定位于 “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 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

2、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 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 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 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中升华的本质特征。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尽量减少课程内容的层次、降低难度,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出发,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不再一一单独列出,而是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原则上不涉及”-这个表述,作为教材编写者和基层教师,都不好把握,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课标仅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对气候

3、的影响” 。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有很多疑问,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感到困惑,此处是否该涉及深层次成因?这部分应该如何把握?再如,黄土高原的成因,应怎样给学生介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人为原因,估计这种误解,与教材对成因不敢涉及有关。怎样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地理素养的现代公民,课程标准在宏观上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1、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与技能.随着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对国内外市场的分析预测,无论是管理者,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离不开对基本的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尤其是

4、地理技2能,给我们提供了地理思考的必要工具和技术,使我们有效观测环境资源的类型,关联和空间秩序,并能帮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这在以往的教学中却常常被忽略。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初中地理课程的改革传递着一个信号:那种过分依赖于书本以及教师讲授来学习地理的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要突出生活中的地理,而且要更加体现生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走进社会与大自然的过程中,领略环境与生活的魅力,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地理技能。3、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它们是在地理认识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

5、感悟与意念流露,要把树立环境伦理观念视为地理学习的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在此学习过程中,要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并将本国,本地区,本乡土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从而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关心和交往,进而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李政道教授也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现实是,我们教的学生,越教越没有了问题,即使能攻克试卷上的一道道难题,但面对生活的难题却知之不多.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

6、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因此,除了重新审视提问的价值以外,我们还应该从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等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进。在(一)地球和地球仪部分的活动建议中,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第一个可以删掉,原因: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的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熟悉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模型是做不出来这些的,这项活动不具有地理学科特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变成了手工制作课了。第二个要修改:“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是课堂上3图片文字和生活体验的比较,还是户外

7、实践活动?如果户外实践活动的话,这个活动的时间跨度太大,学生只能量算当时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等到季节变换的时候,这个内容早就过去了,学生也早就没了兴趣,而且内容已经掌握,这种比较,只能是课堂上图片、文字和生活体验的比较,很难户外实践活动。三、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地理学习评价中,过去那种仅仅以双基落实为终极目标而忽视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的做法已经遭到了普遍的质疑.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形成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性评价模式.多样的评价

8、手段能够针对不同的地理学习任务,不同程度的学生,起到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促进与鼓励地理学习的良好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重结果,更重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将是新一轮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探讨热点和实施重点。无论是新课标删除了什么,或是增加了什么,但可以通过这些字眼“游戏、讲解、交流、讨论、撰写、辩论、表演、野外实地考察或观察、竞赛”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式协调其五大感官并用 新课标中的课程内容是对课程总目标具体化、细节化后的具体形态,是新课标的

9、核心部分,主要分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中国地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对其理解和领会的深浅直接关系着初中地理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今天很有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一、整体认识一下中国地理的构架。中国地理划分了 5 部分,分别是“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地域差异”、“认识区域”。这个构架与往年是一样的,4没有变化。但从具体的“标准”、“活动建议”、“说明”上看,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二、细品变化在哪里?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变?这体现或强化了什么样的理念?(一)“疆域与人口”部分:把

10、“活动建议”中的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删去了。但在“标准”中并没有把“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删去,说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仍然是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删去活动建议中的部分,只想降低对经纬度位置描述的要求,降低初中地理学习的难度,教师在新学期开学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及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维持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度。把“说明:“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删

11、去了,新课标可能是想弱化识记的地位,或者是因编者是考虑到学生们的知识背景的缘故。比如,一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会拼中国地图,孩子和家长几乎每天都要看全国的天气预报等行为,足以证明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从小就在不断的积累。这部分知识对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既然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素养,既然现在又在提倡素质教育,教师一定要把学生解放出来,就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名称、位置和趣味相结合,比如,在学习中国的省份时,可以利用谜语的形式(船出长江口打一城市)来学习地名,可以利用形象联想的方式来学习省份的轮廓(湖南和江西的像“瑶汉一家亲”),可以利用小组拼图比赛或游艺拼图班级赛的形式来强化或落实学生大脑中地名或

12、省份的空间位置,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分:1、自然环境:5标准有所改动,把原来的“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改为:“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内外流河的基本特征;运用地图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么一改,对河流这部分的要求是提高了,不仅是为了和高中地理接轨,同时更是增强学生对两个“母亲河”的认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经济的精华区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黄河、长江不仅为了两岸人民提供了水源,水能、灌溉等之便,但同时,在过去的历史,黄

13、河的决堤泛滥,1998 年的长江水患,却给两岸水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生命的伤亡,财产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真是“不敢淹,一淹淹到解放前。”因此,这部分旨在让学生从内心里真正地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在标准中增加了一条“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有些自然灾害只要通过控制人类的行为,是可以减少的,但有些自然灾害是不可能避免的,如台风、地震、火山的发生,这些灾害的发生是人为无法控制,但它们确实深深地伤害着中国人。08 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四川省、中国人欲哭无泪等等一些悲剧在历史的长河不断上演,但人类是必须坚强起来

14、,中国人必须坚强起来,重建自己的家园,更要增强公民的防灾意识,教给公民一定的逃生技巧,提高其在大灾中的生存能力。2、自然资源:把标准中“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改为“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意欲着重培养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把标准中“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改为“举例说明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原来的标准中的要求过多,包括了为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和地区分布不均的大型工程,但新改后的标准简单明了,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最近几年全球的气温变暖,局部地区天气干旱加剧,中国的北方春旱,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黄河的流量减少,或断流等就

15、是让学生理解我国跨流域调水必要性的最好典范。增加了“理解我国土地的国策”,这是中学阶段地理教材中出现了第二个国策,和“计划生育”国策一样重要,这些都是完全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制定的。在学习中,让学生理6解制定国策的必要性的同时,一定增强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3、活动建议部分:把“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删去了,因为这些内容完全可以根据常规思维得到,在平时的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来的,就改为“开展野外实地观察、讨论等活动,观

16、察家乡某条河流等特征”,这样的建议给教师留下更大的思考活动、设计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创新地设计出自己的课堂活动,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了创新的意识,更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经济与文化部分:在标准中新增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旨在突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中国不断增加的人口数(近 14 亿)和中国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近占 50%,城市占地面积扩大)的加快,中国的人均耕地日益减少,加之许多大学生根本不愿意报考农林专业的现状,着实让国人担忧,但农业这个基础地位绝不动摇,否则,民失之食,民失之衣,民失之用,必将导致国之不安。因此,农业部门必须依靠农业科技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才行。同时增加了“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提高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活动建议中把“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