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新黔副主任在全国物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93304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新黔副主任在全国物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欧新黔副主任在全国物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欧新黔副主任在全国物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欧新黔副主任在全国物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欧新黔副主任在全国物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新黔副主任在全国物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新黔副主任在全国物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新黔副主任在全国物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2005-10-13我们这次会议,是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召开的首次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明确下一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9 部门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具体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这次会议是由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主持召开的,曾培炎副总理对这次会议非常关心,专门为会议发来了贺信,并对物流业

2、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物流概念是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引入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与重视下,在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现代物流取得了较快发展,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平稳下降,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统计,2004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 38.4万亿元,同比增长 2

3、9.9%,比 2001 年增长了一倍,是近 10 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 22.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5.4%。2004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为 21.3 %,同比下降 0.1 个百分点。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运价上涨的情况下,保持这样一个水平是非常难得的。从近几年的变化情况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总体呈平稳下降的趋势。2004 年,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8459 亿元,占 GDP 的 6%,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 19.5%,同比增长 8.4%,增长速度快于整个服务业。今年上半年,物流业增加值为 4396 亿元,同比增长 12.2%,

4、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 20.9%。其中流通加工同比增长 25.8%,配送同比增长 27.3%,包装同比增长 28.5%。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骨干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经营管理和服务创新出现新的局面 经过几年发展,我国物流市场上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共同构成,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一是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已成为我国物流市场的骨干力量。如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外运物流、中邮物流、中国储运、中铁快运和招商局物流等几大国有骨干物流企业等。二是出现了营业收入超亿元甚至 10 亿的私营物流企业

5、。如广州宝供、浙江传化、天津大田、广东南方、北京宅急送、黑龙江华宇、上海远成、大连锦程等。三是一大批外资物流企业,特别是世界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如丹麦马士基、美国总统轮船、英国英运、荷兰天地、日本日通、美国联邦快递、联合包裹、德国邮政等。此外,港台许多物流企业进入内地。如香港和记黄埔、嘉里物流、利丰集团,台湾大荣、长荣等。 各种类型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竞争中相互合作,促进了经营管理和服务创新,出现了仓单质押融资、区港联动、供应商管理库存、精益物流、物流地产等新的经营服务模式。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从 1999 年开展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先后为 500 多家客户提供了 15

6、0 亿元的质押融资服务。通过物流企业的中介监管服务,促进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我国首个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自封关运作以来,已引进东方海外、商船三井、敦豪、日通等 15 家著名的国际航运集团和跨国物流企业,今年上半年进出园区货物总值达 20 亿美元。通过区港联动,促进了保税区和港区一体化运作,提高了国际物流效率。宝供物流企业集团为一家电器制造企业实施物流系统优化改造,使该企业全国库存点数量由原来的 260 多个经营部减少为 35 个区域配送中心,产品周转天数由 65 天降低到 24 天。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到目前已引进 380 多家物流企业,吸引了 12 万辆社会车源,服务于萧山

7、及周边地区 7000 多家工业和商贸企业,成为当地高效便捷的物流枢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企业在会上提供了书面材料,有的还要在明天做大会交流。 第三,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引进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促进了资源整合和增长方式转变 许多生产制造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运输和仓储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形成趋势。如青岛海尔集团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实施流程改造,完善供应链管理,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控制在 28 天以内,即周转次数 13 次/年(去年全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平均为 2.16 次/年),提升了

8、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TCL 电器、四川长虹、青岛海信电器、中国核工业集团等与中远物流结成战略同盟,共同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无锡小天鹅集团 2001 年 8 月与中远物流等企业合资组建了安泰达物流有限公司后,集团专业物流部门人员由过去的 20 多人减少到 4 人,物流成本平均降低 38%,充分显示了专业物流的优势。商贸流通企业加快改制重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近几年来,我国商业连锁企业年销售额年均增长在 30,2005 年上半年,中国连锁企业前 30 强实现销售额 2365 亿元,增长 29.9。连锁经营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生产方式、经济运行模式

9、和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先进的配送系统成为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北京物美集团是我国自主连锁品牌,自 2001 年开始,委托和黄天百这个专业物流公司对其在北京的 300 多家便利店和便利超市进行配送,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这种合作方式,打破了商贸流通企业自办物流的传统经营模式。 第四,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装备取得长足发展,物流技术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交通运输设施是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 2004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 7.4 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187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 3.43 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深水泊位 830 个,内河航道里程12.33 万多公里。一批铁路、公

10、路、水运、航空场站和货运枢纽等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以现代物流理念建设的各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得到较快发展,有的已投入使用。立体仓库、托盘、货架、集装箱、机动工业车辆、自动拣选设备等物流技术装备发展很快。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为物流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第五,物流信息化步伐加快,推动了我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许多部门和地方政府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并加大了物流信息化的投入。一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有了新的进展。近年来,各地特别是沿海较大城市,由政府牵头,正在构建地方电子口岸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整合,推动区域经济,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铁道部和海关合作共同开发了

11、口岸信息平台系统,实现了铁路与海关间的联网互通、进口货物信息的电子传送和共享等功能;交通部建立了联网收费、建设质量安全监控和水上运输安全监控、公共信息服务等信息平台;深圳市在信息化方面,建立起了以“大物流、大口岸、大通关、大平台 ”为特征的物流信息网络,提升了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江苏省建立的“绿色通道 ”通关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二是企业信息系统加快了升级和改造步伐,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出现。钢铁、汽车、制药、烟草、家电等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应用出现了一批成功案例。 第六,物流基础性工作取得进展,物流产业形态逐步显现 一是物流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继批准成立了跨部门、

12、跨行业的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两个委员会组织我国物流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制定了物流标准体系表。目前,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已作为国家标准对外发布,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物流标准 2005 年-2010 年发展规划正在组织实施。 二是物流统计核算制度已经建立。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了我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试行办法,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实施。今年年初开始,正式对外联合发布统计核算信息。这个制度的建立,对于全面监测分析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是物流教育和培训工作得到加强。我国物流学历教育发展迅速

13、。目前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已从2001 年的 1 所发展到 160 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突破 450 所。中专、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物流学历教育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物流师职业认证制度已经建立,截至 2005 年上半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近 2 万人参加了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其中 1.2 万人取得了资格证书。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协会还积极引进国际上成熟的物流与采购方面的资格认证体系。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物流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有所缓解。 总结几年来我国物流发展的实践,有几条基本经验:第一,现代物流的出发点,要以需求为基础、产业为依托,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发展战略;第

14、二,现代物流的运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根本;第三,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该成为营造环境的主体;第四,物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扎实的行业基础工作;第五,现代物流的创新,要结合我国国情,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同志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项指标为 10%左右,而我国目前的水平是 21.3%。虽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与国外有所不同,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物流管理的粗放与落后。2004 年,我国工业

15、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次数为 2.16 次,流通行业也不到 4 次,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近年来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和企业资金周转缓慢,与我国物流服务体系不健全,物流效率不高有很大关系。 我国物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服务的组织化水平和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一方面作为需方的制造和商贸企业,受“大而全” 、“小而全” 思想束缚,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供方的物流企业“小、散、差” 问题严重,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二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虽然近年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不仅总量不足,而且配套性、兼容性较差,不能满

16、足物流增长的需要。三是物流的组织和布局不尽合理。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极大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四是物流发展缺乏统一、协调的产业政策体系支持,很多政策措施需要有关部门落到实处。 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为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现代物流发展。1999 年 11 月,吴邦国同志在原国家经贸委与世界银行召开的“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明确提出,“要把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努力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2003 年 12 月,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在全国政协关于我国物流发展的情况和建议上做了重要批示。曾培炎副总理要求,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要从体制、政策、人才等方面加强研究,提出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有效措施”。2004 年 8 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等 9 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经国务院同意,今年 2 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商务部等 13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