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2889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鲁甸县第三小学 陈正春,解读概览一、课程性质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二、课程理念内容的修改。三、阶段目标与内容的修改。四、实施建议部分的修改。,解读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及附录四个部分,共有80页。与实验稿的课标相比,页数增加了51页。从目录上看,2011版的课标在附录部分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其它部分的内容都涵盖了实验稿课标的内容,当然也做了一定的修改和调整。下面,我将对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中的一些有改动的内容予以解读。通过和实验稿的课标对比,找出修改的内容,意图,并结合自

2、己的教学提出建议,供老师们参考。,一、课程性质表述发生了变化。 实验稿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011版稿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文化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比较中可见:,(1)、新课标删去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3、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表述欠准确。“语文”包含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的内容。语言文字才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增加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学习语言文字包括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两个层次。理解是指把文章读懂,有所感悟;运用是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感情,包括说和写。2011版课标特别突出应用语言。之所以这样强调可能是处于以下原因:一是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学习其他课程都必须以理解为前提,而运用语言除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都不承担此责任。二是运用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因为“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

4、现。”看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看写作。三是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这四者相比较起来,习作最难。学生难写,教师难引导。四是从教学现状看,大都重理解,轻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重理解,更要重运用,把运用语言放在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 二、课程理念的修改。 (一)关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等学识修养及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它包含了以下内容:听、说、读、写

5、,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感、语文思维,语文的学习态度、习惯、动机、意志,知识的视野、智力的发展、人性人格、语文积累、文化品质、审美情趣。,这条理念通过比较发现: 第一,2011版课标把实验稿中的“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改为“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样修改的目的是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是课程的本性和本质。 第二,增加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性特点的自动化思维或行为方式。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

6、在2011版课标中也多次提到习惯。写字的习惯,爱护图书的习惯,口语表达的习惯等。,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丛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 要增强培养意识。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这充分说明好的习惯对人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据说,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至少要21次才有可能形成。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应从起始年段开始,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抓起,处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如:看到

7、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发现学生姿势不正确时,立即强调等。,2 、要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教语文知识,而且要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比如,在生字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的习惯;在课文预习时,教师可在课堂上花时间带着预习,当堂查字典,选择意项等;在阅读时,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抓重点词语或重点句子,勾画好词好句等。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讨论交流的习惯,善于质疑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注意倾听的习惯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渗透。 3、要家校联系,互相促进。一个人,除了学习习惯外,还有许多习惯,如生活习惯,卫生习

8、惯,劳动习惯等。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地好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卫生习惯结合起来,还要与家庭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二)、.关于“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理念。 这一理念共有3段话,分别论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特点。其中实践性部分有较大改动。 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9、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011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比较中可以发现,2011版课标将以往较虚的提法“语文实践”具体化了,它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重视多读多写多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

10、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成为学生愉悦身心的乐园。 ( 三)、关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通过比较发现:2011版课标增加了“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从我们的教学发现: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外,听中有读,读中有听,说中有写,写中有说,它们四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应把听、说、读、写紧密联系起来,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11、。语文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应抓准时机,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如我在上谈礼貌一文时,当学生明白了礼貌待人的好处时,我抓住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礼貌待人,说自己的做法。其实,在上每一篇课文时,我们都应该重拓展,从而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我们所设计的课程目标都要充分考虑这三维目标并体现其层次性。 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的群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达到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四)、关于“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12、课堂”的理念。 通过比较发现,2011版稿主要增加了如下一段话: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这就明确地表述了在创新的同时不能抛弃教育的优秀传统.我们创新的是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这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做。继承的是“熟读精思”、“背诵”、”感悟”、“熏陶感染”等。,三、阶段目标与内容的修改。 (一)、强调识字、写字量要适度。 实验稿课标对识字写字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中年级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2011版课标是这样要求的:

13、第一学段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会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中段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很显然,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量都减少了200个左右,第二学段的写字量减少了400个左右。这样修改的意图旨在减少写字量,减轻学生的负担,降低教学难度。因为过度书写对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会造成伤害,而且也会让学生厌倦写字,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到底该怎样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识字、写字效率呢?我认为可这样做:一是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因为直观形象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可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挂图,多媒体、表演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记

14、字母、字形,了解字义。二是注重课内外结合。在课内重视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课外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会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交流。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和书写姿势。四是加强汉语拼音教学,促进识字教学,加强基本笔画和部首教学,促进识字、写字教学。五是教给学生两种查字典的方法,促进识字、写字教学。 (二)、强调加强写字教学。 加强写字教学,是2011版课标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段目标与内容的不同: 第一学段(12年级):在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基础上增加了“有主动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34年级)第五条“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被删掉了

15、,取而代之的是“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样修改可能是由于目前学生的写字状况不容乐观,或坐姿不正,执笔有误,字迹潦草,视力下降,或错别字太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加强写字教学。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不仅想写而且又写得好呢?我认为可这样做: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欲望。如我爱上字母教学时,我创设的情境是带学生到 字母乐园去要写字时,我就说:“孩子们,字母宝宝们看到大家都聪明好学,很想和你们交成好朋友。你们愿意吗?但他们有一个要求:要你们把他们写得正确美观才行,能做到吗?其次,要严格要求,培养习惯。在学生书写时,要求学生坐姿正确,握笔姿势正确,心无杂念,卷无污损,快速流利等习

16、惯。再次,要做到天天练。2011版课标在实施建议的具体建议的第一条里明确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最后,还可通过作品鉴赏,书法名人故事,书法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三)强调了习作的阶段性特点。 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实验稿)课标是这样要求的: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011)版课标是这样要求的: 1、对写话感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