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宴会礼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27389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宴会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宴会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宴会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宴会礼仪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宴会礼仪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宴会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宴会礼仪(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宴会礼仪 中国古代宴会礼仪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礼俗和风俗习惯的文明古国, 这在人们的饮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 中国宴饮已成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体现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探讨中国古代宴饮活动中的礼仪, 对于探刻认识中国饮食文化, 乃至中国传统文化,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对古代宴会礼仪的取精华去糟粕,对当代中国文明礼仪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中国古代 宴会礼仪 饮食礼俗 现代礼仪研究方法: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引言: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中国宴会的礼仪, 至迟在周代, 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由于周礼

2、受到孔子的称赞, 一直沿用至今, 并有所变化和发展。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 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 到期迎客于门外宾至, 互致问候, 延入客厅小坐, 敬以茶点导客入席, 以左为上, 是为首席。席中座次, 以左为首座, 相对者为二座, 首座之下为三座, 二座之下为四座现代中餐宴会, 为斟酒布菜便利, 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 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 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 变通处理。客人坐定, 由主人敬酒让菜, 客人以礼相谢。宴毕, 导客入客厅小坐, 上茶, 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 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 先主宾, 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3、酒斟八分, 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 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一、座次之礼在古代筵席的各种礼制中,座次礼节最能表现宴饮者的高下尊卑,席置、坐法、席层等无不受到严格的礼制限定,违者就是非礼。在宴饮座制的严格规范下,人们根据各自的社会地位、身份及宗族关系等就席,宴饮进程因此而井然有序。统治者正是运用这种手段来强化社会秩序。具体言之,统治者对筵席座制相当看重,就是因为它具有建构一个长幼有序、君臣有别、孝亲尊老、忠君礼臣、层层隶属、等级森严之社会体系的功能。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

4、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清代学者凌廷堪在他的礼学名著礼经释例 就更为确切地提出“室中以东向为尊”的说法。沿着室内古人分划出了这样四等级别的席位。上古之人入席不分主客, 只讲究身份等级, 面向坐者即是本次妄会的最尊贵者。在每一个吸炭勺席位上可以并排坐几个人, 但如果某人的身份独特没有同等人出席, 那么, 他就要一个人占有一行的席位,而其他的行列的席位再挤, 也不能与此人同列。 由此可以看出,鸿门宴座次的形式,就属于这种室内礼节活动的形式。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

5、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 ;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刘邦朝北而坐,又卑于范增;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 (详见图 1)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表面的座位安排上可看出,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而力量的悬殊,刘邦的处境已令人忧心。再看项羽集团内部,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司马迁关于鸿门宴座次的叙述不仅如实反映了诸人在楚军中的地位与处境。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为项羽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以后的势态发展埋下了一处伏笔。但又可能是出于项伯的斡旋, 也可能是刘邦故作谦让,以退为进的策略。无论出于何种缘由, 刘邦安于北向坐的位置

6、, 以及在宴会前所表现出来的谦卑与服从, 无疑使项羽平息了愤怒、祛除了疑虑, 而诚心设宴相请。图 1:鸿门宴座次图古古人不但讲究座次, 还要求把席位摆正, 也就是说坐席的四边必须与屋内的四边相平行, 换句话说, 必须席向正东、正南、正北、正西不能乱摆和偏移。论语 乡党所说“ 席不正不坐” , 便指这种情况。孔子认为, 不把席位铺正, 就对人没有敬意。但随着北方民族,例如匈奴满族等的入侵,在座次方面,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大多改为以南为尊。面南而坐的人便是最有身份的人了,两边的陪桌, 按人们的身份和等级, 从北向南依次排列, 靠近门口的人便是级别最低的人了。总之,可见古代宴席中座次的重要性,这种严

7、格的尊卑有序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使得在今天的宴会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的宴会应尤为严谨,切不可随便入席,认清自己的排次,并掌握座位的规律才不致犯错误。二、待客之礼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 周礼 、 仪礼和礼记中已有明细的条文。下面让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首先, 安排筵席时, 肴镶的摆放位置要按规定进行带骨肉要放在净肉左边, 饭食放在用餐者左方 , 肉羹则放在右边, 调味品放在面前的位置, 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酒浆羹汤等放在同一个方向,如果另要陈设干肉牛脯等物 ,则弯曲的在左,挺身的在右食器饮器的摆放, 仆从端菜的姿式, 重点菜肴的位置, 也都有陈文规定仆从摆放酒壶酒搏, 要将壶嘴面向贵客端菜上席时,

8、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 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 必须将脸侧向一边, 避免呼气和睡沫溅到盘中或客人的脸上。上整尾鱼肴时, 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 因为鲜鱼肉由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 要将鱼头对着客人, 千鱼由头端更易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 摆放时鱼腹向右, 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 所以将鱼背朝右。主人的情意, 就是要由这细微之处体现出来, 仆人若是不知事理, 免不了会闹出不愉快来。待客宴饮, 主人必须作陪伴, 主客必须共餐。如果老幼尊卑共席, 讲究就更多了。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同席的尊长未动筷子, 你可一定别抢先

9、, 看到尊长将要吃饱, 你不论吃饱与否, 都不能再大嚼下去, 等尊长一放下碗筷, 你也要停止进食, 注意也不能先放下筷子。如果有客人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的不好。如果客人喝酱汁类的东西,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东西不够。吃完饭后,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盛着腌渍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候的人,主人跟着起身,叫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套饮食礼俗对后世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由于日常生活和交际的需要, 饮食生活中的礼俗进一章固定下来, 例如,礼记 曲年. 所言& “凡进食之礼, 左肴右裁, 食居人之左, 羹居人之右。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中常见的宴饮图来看, 这套饮食礼俗, 在汉代似

10、普遍在遵循着。有些礼俗, 至今仍在沿袭,如“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 , “反尝远食,必先近食”等。这套繁琐的规矩是让人们达到贵贱不相逾的目的,可见我国古代中等级观念的无处不在与严苛。三、进食之礼当代的中国人, 无论男女老少, 都自觉不自觉地多多少少继承了古代一些进食礼仪。现在的一些餐桌礼仪习惯, 可以说都植根于中国古老的饮食传统。在礼记这部书中,对进食之礼, 有较为详细的陈述。试举几例如下1、食前要“摄衽盥漱” 。摄衽是系好衣带,整好衣襟,衣冠整齐入席;盥漱是洗手漱口。古之习惯,用手抓食,手宜洁净。这既是卫生要求,也是一个人的修养所必须的。直到今天,我们仍坚持饭前洗手,是与古礼一脉相承的。

11、2、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 ”宴饮开始, 饭菜端来时, 客人要起立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赫敬。主人让食, 要热情取用, 不可置之不理。3、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 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谢, 等主人寒喧完毕后, 客人方可入席落座。4、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肴之序,遍祭之。 ”饭菜摆放好以后, 主人要先从盘碗中拨出少许撰品, 放在桌上, 将少许酒洒在地上, 以祭祀发明饮食的先人,称为汜祭,或遍祭、周祭, 表示不忘本。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 如果吃剩饭或吃晚辈准备的饮食, 则

12、不必行祭。5、 “毋抓饭。 ”起吃饭时, 不可用手抓吃。6、 “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 不可再放回食器中。7、 “毋抟饭。 ”不可将饭传成大团, 大口大口地吃, 这样有争饱之嫌。8、 “毋口它食。 ”吃饭时不可让舌头在口中发出响声, 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饮食不满意。9、 “毋投与狗骨。 ”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要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否则主人会觉得你看不起他准备的饭菜, 以为只配给狗吃。10、 “当食不叹。 ”“ 唯食忘忧” , 吃饭时不可唉声叹气。11、不要落得满桌是饭,流的满桌是汤。12、要小口的吃,快点吞下,咀嚼要快,不要把饭留在颊间咀嚼。13、进食次序:先食后饮,先菜后肉,先饭后果品

13、。14、 “共食不饱。 ”同别人一起进食, 要注意谦让, 不可吃得过饱。15、入席之后要看主人示意或动作,不能贸然食之。16、 “食坐尽前” ,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17、 “三饭,主人延客食,然后辨肴,客不虚口。 ”所谓“三饭” ,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 18、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进食未毕, “客不虚口” ,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19、 “毋流歠。 ”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20、

14、“毋啮骨。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21、 “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22、 “毋固获。 ”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23、 “毋扬饭。 ”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24、 “饭黍毋以箸。 ”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25、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 ”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26、 “毋嚺羹。 ”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

15、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27、 “毋絮羹。 ”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28、 “毋刺齿。 ”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29、 “毋歠醢。 ”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30、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 ”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31、 “毋嘬炙。 ”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

16、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人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四、 “ 会约” 、 “ 筋政” 及其它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到清代时, 许多文人雅士为重整筵宴礼仪和消除非礼现象, 对有关餐桌礼仪做了一些补充与发展。其中以尤同人的真率会约及沈存西筋政最为出名。尤同人在真率会约中想扫除当时浮华奢侈的社会弊端, 提出“ 真率” 理论, 对人要求质朴, 对物要求检素。书中从几方面提及对宴礼的要求, 如“ 会之人” 、 “ 会之期” 、 “ 会之地” 、 “ 会之具 ” 、 “ 会之事” 等等。关于“ 聚会之人 ” 是宁缺毋滥, 陪客可有可无“ 聚会之期” , 至多一周一次, 不可每日聚餐“ 聚会之地” ,他写道“ 暑宜长林 , 寒宜密室, 春秋之际, 花月为佳” 关于 聚会之具 ” , 四盘足矣, “ 素一腥三, 酒五行, 中放加羹汤一” , “ 薄晚小饮, 设果一盘, 杂蔬九合, 加小点一” 关于“ 聚会之事” 是各从所好, 可以赋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