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刍议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92521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们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们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们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们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刍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刍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们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刍议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中学版 2012 第 2 期【多媒体教学教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吕准能预览:开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教师们一直在努力思考探索的难题。浙江师大附中的吕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历史、亲近历史,开发了“历史就在你的身边”的校本课程系列,包括 15 个特色学习专题,如“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走进金华”等,试图让历史变得更鲜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历史的内在价值与魅力【摘要】我校作为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的样本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已作了积极的尝试,而且初见成效。在此以我们身边的历史校本课程系列为例,开设 15 个专题

2、,每个专题为 1 到 2 个课时不等,总共 18 个课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把历史与自身生活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起来,即“历史就在你的身边” 。通过总结与展示,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缺憾,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开发力度,本着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的原则,争取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高中历史新课改实验初见成效并渐入佳境,各地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也方兴未艾,可圈可点。我校作为浙江省高中新课改样本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已作了积极的尝试,而且初见成效。 同时,由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和看历史杂志社主办、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为顾问的“发现身

3、边的历史”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邀请全国中学生在 2011 年 1 月 1日2011 年 8 月 15 日期间参赛评比,旨在为全国中学生走进历史、亲近历史、感悟历史,搭建学2习历史的实践平台,推动中学生发现、记录、认知“身边的历史”,并通过写作来交流自身所获得的体会和智慧。为了推进本次活动,笔者以我们身边的历史校本课程系列为例抛砖引玉。课程名称:我们身边的历史 主讲教师:吕准能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属于任选课,课程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某些课题可组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适当的合作探究。 教学材料:自编课程提纲、相应的课件及其他多媒体素材,撰写教学设计并整理成文(共

4、18 课时)。课程推进的过程应当既是引领学生发现身边历史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以及师生共同研讨的过程,以及课程内容不断调整与充实的过程。在自编提纲及相关光盘等音像或实物基础上,经过积累与整理,最终形成基于校本教材的资料。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 1 课时,共 18 课时);有可能的在高二以后延伸和扩充。 授课对象:主要针对我校高一学生;也可为高二甚至高三部分学生选修,尤其是三个年级的直升班文科爱好者。 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历史学科囊括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无所不包,博大精深,同学们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依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需要因势利导,针对高中历史的重点、热点和疑点

5、问题展开,通过了解身边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以展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而知道史料的获取途径与方法及作用;同时尝试学会简单掌握史学研究的初步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培养和锻炼写作、交际和动手能力。最终让每一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争出苗子、出成果、出品牌和特色,使毕业生具备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积极的人生理想,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奠定基础。二、过程与方法 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经验。笔者主张“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要更多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6、,使之成为活跃课堂教学和丰3富课余活动的“抓手” ,进而引导学生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师生共同创造过程。通过主动、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使参与选修者具备更加开阔的知识视野、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出色的表达能力。为此,采用情境法、发现法、体验法和对话法等来引导学生借助“最近发展区”,利用临近的区域、学校、个人确定开发可关注的重点资源。然后,经历一系列探究步骤,诸如选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史料,力求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定期集中选取优秀成果进行公开展示。 三、情感、态度和价

7、值观渗透 遵循当今课程的多元化、开放化、生活化和乐趣化等趋势,在教学中应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力图真正赋予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主要为:1、学生个性发展;2、教师专业成长;3、学校特色形成,即满足我校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地发展;要继承和发扬我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有利于我校特色的形成,最终促进课程与学生、教师及学校一起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与开发中成长。 此外,从中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初步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促进“知我家乡,

8、爱我家乡”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克服轻视历史学习的不良倾向;增强“以史为鉴” 的自觉性。课程内容: 为此,结合教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笔者计划开设 15 个专题,每个专题为 1 到 2 个课时不等,总共 18 个课时,主要框架如下: 1序论: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为校本课程开设准备,让学生以明确课程的总体概况与目标要求,并进行初步的师生接触,以便于了解学生需求) 2亲近历史你身边的历史学科(高中历史学科概述,展现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潜质,并列举身边历史的案例,学会发现、探究与感悟身边的历史)3在光荣与梦想中与新中国同行浙江师大附中(金华二中)校史

9、(作为学校文化周系列教4育讲座之一,回顾学校近 60 年的风雨历程,引导学生树立今天我以附中为荣,明天附中以我为荣的共识)2 课时老校区红楼(苏式建筑) 文革中红卫兵造反派 1996 年教学楼 迁校后教学楼(中西合璧)4千山千水千秀才魅力浙江(基于学生来自于浙江各地,梳理千百年来浙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主要人物与事件,并与现行教科书内容相渗透)2 课时 5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走进金华(发掘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中的文化遗产)2 课时 6感受近代以来身边物质生活的变迁(衣、食、住、行等,感受百年来尤其是最近 30 年来通过改革开放,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丰富、开放与舒适,但也伴随出现了许多社

10、会问题,例如交通拥挤、资源的耗费等) 7描绘身边精神生活的嬗变(主要包括习俗节庆、娱乐方式、择偶观念、就业观念等,反映了在物质生活改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与时俱进,与社会变革相适应) 8考究起名的学问(只要留意街道、村庄、企业、孩子等的名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些规律性趋势和共性比较明显,诸如文革时期的政治色彩明显,当下流行个性化、商业化和洋化等,以金华市区街道的命名具有代表性)9现代学校教育的更新追溯(例如学制、目标、教材、文具、你的母校等、也可以介绍金华市区几所名校的校史、展示文革时期的课本封面、清华与北大、浙江大学的简要介绍等) 5清华园 清华大学纪念章 清华大学新校门 京师大学堂(北大

11、前身)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北大南校门 蔡元培铜像 北大学生发起五四运动 校友李祎璐的喜报10数风流人物古今金华历史名人(利用金华方志、博物馆、名胜古迹以及名人故居等,感受风云激荡的金华历史风云) 李清照与八咏楼 近代著名史学家何柄松墓 何氏三杰故居 近代山水画家黄宾虹故居11日本法西斯对金华的蹂躏日寇在金华的暴行(以就近搜集的素材展现侵略者的罪行,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12燃烧的浙中大地金华抗战风云及后续(体验金华军民英勇抗战事迹,既有军民武装斗争,又有后方的宣传呵动员,例如浙赣会战、金萧支队八大队、台湾抗日义勇队等),见下图: 位于金华古子城的台湾义勇队旧址 位于义乌、金华交界的萧

12、皇堂抗战纪念碑613在那遥远的地方走进青海(我校青海班开设,有待于增进对于青海风土人情了解,接触西部少数民族) 14遥望年轻的美利坚美国采风(我校与美国缅因州牛津山中学为友好学校,加强相互交流) 15结语:学习总结与展示。第一讲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初高中历史课程设置中的衔接教育教学目标:为迈好高中历史学习中校本课程的第一步,共同促进学生与课程的成长,优化学生原有的不良的观念与习惯,逐步学会历史选修的有效方法与思路,培养学习情趣,为高中历史必修的补充。 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师生对话,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学要点:为有效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从源头抓起,着力涉足初高中课程设置的衔接问题,加强课程的统整研

13、究,以适应不同地区、层次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1问题由来与准备工作;2观念定位;3方法诱导与习惯养成;4内容回顾。 第二讲亲近历史你身边的历史教学目标:了解历史与历史学的概念含义;说明历史与历史学的相互关系;知道学生身边的史料的获取途径与方法及作用;掌握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描述历史概念;列举相关的史学名人名言。 教学要点:1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2让我们去感受身边的历史;3触摸身边历史的途径;4学习历史的价值;5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 7笔者游览北京故宫 笔者在天安门留影第三讲在光荣与梦想中与共和国同行浙江师大附中校史教学目标:我校即

14、将迎来 60 周年的校庆,我校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云历程,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新世纪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为了让同学们树立“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信念,增强大家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为学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方式: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参观校史馆,走访老教师或老校友。 组织形式:学生分小组讨论,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 教学要点: 1初创与起步(19531965) 2蒙难与波折(19661992)3新生与跨越(19932010)第四讲魅力浙江 内容纵览:魅力浙江是一节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别具一格的校本课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注意挖掘地方历

15、史课程资源,积极开设校本课程。本课依托经济、文化和遗产等几个模块,简要梳理浙江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结合了自然地理环境,还立足于浙江经济和文化现状进行拓展。 教学目标:通过 2 课时的浙江地方史的梳理,图文并茂,遵循三维目标,着力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同时,力求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史综合,浙江简史与中国通史渗透,促进历史与现实对话,面向未来,并兼顾高考。 教学要点:梳理浙江历史,提炼主干,理解中国整体历史与浙江历史的关系,提高区域历史学习能力。教材中的浙江历史比较分散并稀疏,如何与现行课本模块的重构,是实施探究学习的8难点。重建通史体系,切实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一、浙江地图掠影 思考一:从古

16、代中央对浙江的管辖看古代行政制度(略) 二、浙江古代史集锦(1浙江古代政治、2浙江古代经济;3古代浙江文化;4浙江古代人物) 思考二:结合下列当时的流行语说明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略) 思考三:从国家政策角度思考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略) 思考四:概括古代浙江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略) 三、浙江近代史展台(1浙江近代政治;2浙江近代经济;3浙江近代文化;4浙江近代人物) 思考五:近代浙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略) 四、浙江现代史撷英(1浙江现代政治;2现代浙江经济;3现代浙江文化;4浙江现代人物) 思考六:改革开放创佳绩(略) 五、文化遗产(人文旅游)资源优势 结语:浙江拥有“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 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