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2434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文学常识(1 )本文节选自 庄子外篇 中秋水篇的前部分 ,作者 庄子 ,战国 时期 ,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 家 , 道 家学派代表人物。名 周 ,宋 国蒙人。(2 ) 庄子 与老子合称为“ 老庄 ”。(3 )秋水指 “清澈的眼波” ,水,这里指 秋天的洪水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A、泾流(jng )殆(d i) B、渚崖(zh)睹(d)C、仲尼(zhng)矣(s) D、伐纣(zhu)伯夷(y)涘(s) 渚( zh) 少(sho) 殆(da)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百川灌河( 注入 ) 两矣渚崖(俟:水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

2、的河岸) 欣然自喜( 喜悦 ) 至于北海( 到达 )东面而视( 向东望去 ) 不见水端( 尽头 )望洋向若而叹曰( 叹息 ) (望洋:迷茫直视的样子) 旋其面目( 转变态度 )大方之家( 有很高学识的人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 )于是焉(在这个时候 ) 秋水时至( 按季节到来 ) 泾流之大( 泾流:直流,通流 河面宽广 )4、翻译下列句子。(1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2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俗语有这样的说法,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3 )河伯欣然自喜于

3、是河神很喜悦(4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5 )望洋向若而叹曰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6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7 )顺流而东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8 )河伯始旋其面目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9 )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10 )少仲尼之闻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5、默写(1 ) 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 )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 ), 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

4、义者(12) ,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 )有本文引出的两个成语是: 贻笑大方 , 望洋兴叹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 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将短文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答: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和景与海景的对比,让河伯自识其丑,以便顺

5、势展开对“大理”的阐述。 第二部分是通过海若的话,反复阐说宇宙无险、人的认识有限的“大理” ,并对伯夷、仲尼的进行嘲笑。2、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1 )至于 古义 到了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面目 古义 脸 今义 脸的形状,相貌。(3)大方 古义 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4)河 古义 特指黄河。 今义 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3、翻译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 )秋水时至 :按季节到来 (2 )顺流而东行 : 走 4、翻译下列句子(1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答:在这个时候,河神本人喜悦,把天下的美景

6、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2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答:在这个时候,河神才转变态度,迷茫直视向若叹息道(3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答:我会长久被讥笑于大道之家(指有很高学识的人) 。5、从这篇短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6、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7、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辩:辨识东面而行,不见水端 端:尽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长久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 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 B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野语有之曰 C少仲尼之闻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答:秋水按季节到来,千百条河流注入黄河。道闻百,以为莫己若。答:“俗话

8、有这么说: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4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5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答:可能的感受:现有的见

9、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

10、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文中划线句子体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见到了大海的辽阔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满是多么可笑,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3、试解释下列成语:望洋兴叹:本义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用来比喻要做一件事情而力量(条件)不足,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3 )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精于某种技艺的人。4、译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答:“俗话有这么说: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若:比得上,像) ,说的就是我呀。5、你怎样看待河伯?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