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2222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在品读中总结升华,在探究中积累运用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小学 陈智毅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解题读文分析归纳练习”现今仍有不少学校正在沿用,虽说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有其稳定性和可行性,但是随着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不断提高,这种传统模式势必受到冲击,而在不断实践中也越发暴露其缺点,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多大的提高,情感、意志、和个性等良好品质也得不到充分发展。针对以上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有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表明阅读应该是学生和教

2、师作为主体着重参与到文本阅读当中,与文本进行多重对话,而不是单纯的教师讲解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无异于填鸭式教育,压制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也就是在品读中总结升华,在探究中积累运用。为了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激趣导学读悟究疑总结升华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中实践运用。一、激趣导学首先激趣导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用最短时间最有效果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同时借助一些手段和技术。 “激趣”就是要

3、设置情境或创设悬念,如介绍课文有关历史背景,人物生平,或利用幻灯、录像、多媒体展示、播放课文有关实物(插图、照片、漫画等) 、音乐、表演、某一场景等。 “导学”,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设计“导”的问题,去创造“学”的气氛,指引“学”的途径。有人说过课堂的前十分钟往往决定了你的教学成功与否,所以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和开端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感官参与教学。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些有趣生动的情境,同时结合课文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这样往往能使学生在参与中激发强烈的情绪和求知欲,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文阅读中,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阅读教学打下良

4、好的开端。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先课件出示一些地区或国家的标志,如:广州的广州塔、埃及的金字塔、悉尼的歌剧院、威尼斯小艇等,最后出示有关威尼斯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在认识各地地标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引到威尼斯这座城市上,并直观地感受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又如教学观潮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关于潮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听浪潮拍打岸边的声音,或者老师生动的文字介绍潮,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充分的体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向更深入了解潮的兴趣,这样

5、一来就能逐步把学生的情绪带动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整个过程中课堂的节奏是在教师的掌握中的,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得学生的表现达到自己心中预期的效果,所以一开始学生就已经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当中。二、读悟究疑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品读文本,分析感悟从而有所得。读,要求的就是仔细品读文本;“悟” ,就是感悟课文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究” ,就是探究疑难问题。 “读悟究疑”其实表现为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用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方式,探究疑难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阅读,阅读!阅读的载体就是文本,所以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应

6、该以文本为切入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探究,认真研读文章的语句,这是一种探究性的阅读,不是仅仅通过教师一个人的自说自话,单方面讲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造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学生则担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总结问题的任务,这样的阅读才是主动的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而不是全盘地把所有知识点传送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品读文章,进行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适当的想象和联想,这就是一个学生主动学,老师适当引导指点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7、,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自由地、逐段地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开头大概讲什么,中间各段讲什么,最后大概讲什么,各段综合起来课文大概讲什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性的感知,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扫清学习障碍;用符号、文字进行圈画,标出关键词句, 标出不懂的地方;并仔细品读、分析、揣摩、体验和感悟这些关键词句在课文中的内涵和作用,使学生能从感悟词句进而到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

8、,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非常深刻,如“在这 36 小时(54 节课)里,父亲一直在做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父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等等。正因为教师

9、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而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参与讨论和交流,不同的思想进行交流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能让学生取长补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从而改进。通常情况下,相对于个人思考,学生会更倾向于小组合作,因为一个整体的力量总会比个人要大得多,小组的整合思想融合了每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使得见解更全面准确。学生个人或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问题的可以给予肯定和赞扬,解决不了的适当加以点拨帮助他们解决,对于一些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小组合作也解决不了就让全班

10、的学生一起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三、总结升华一篇课文并不是让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字词句的理解还有一些语言手法就足够的,重要的是一个总结和升华阶段。学习只是学生接触了解文本的过程,而总结升华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方法拥有知识的途径。 “总结” ,就是把学过的课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归纳作出一个指导性的结论,便于学生掌握;“升华”就是使“总结”后的内容更加精粹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便于学生加深认识并内化吸收。老师在总结升华的过程中就是学生对文本第二次阅读,或者更深入的阅读,也就是说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开端。例如,学习了古诗词后,为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让学生开展

11、背诵古诗文活动,还让学生制作古诗词手抄报,使之感悟古诗词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既增长同学们的见识,又陶冶了情操。如学了课文草船借箭 ,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 ,便把学生带向三国;学了猴王出世 ,借机向学生推荐阅读西游记 。教威尼斯的小艇和金钱的魔力时,带学生走进世界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教草原时,带学生走向老舍。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这样学生获取的不再是肢解破碎的知识,而是逐渐构建起一个系统完备的知识结构。总之, “总结升华”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来一个总结,形成一个精华,使

12、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能加深理解,提升认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对课文的表现形式能领悟借鉴,内化积累,产生一种新的感受。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总结,揭示出一个新的阅读规律,便于学生提升认识,吸收消化,同时获取语文素养。四、积累运用积累运用是巩固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使得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举一反三” ,这样才能看出学生是否真正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积累运用可以让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之后,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语言积累和运用的实践练习来积累语言、形成语言和发展语言,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达到使学生

13、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达到要求。首先是开展读背训练活动,让学生积累文章的典范语言。平常的课堂中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文章的优美语句和精彩段落;平时也能组织一些朗读背诵比赛,通过反复的朗读背诵使得这些典范语言深刻在学生的脑海当中,同时通过消化融合,积淀成自己的语言加以运用。其次可以设置书面小练笔训练,让学生形成和发展规范的语言。一是引导仿写句子;二是引导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写片段;三是引导扩写缩写练习;四是引导改写或续写;五是引导写读后感。无论写什么,都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课文及课外读物中优美生动的词句,灵活运用“总结升华”阶段学到的各种表达方法,以提高小练笔的质量。通过这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小练笔训练,逐步形成一个规范的语言体系。再次就是隔一段时间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读,并要求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多写心得体会,使学生自觉养成勤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讲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应该是文本一层一层地深入理解,环环相扣,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层层叠加,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品读中总结升华,在探究中积累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