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细则》补充规定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92061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细则》补充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施细则》补充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施细则》补充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施细则》补充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施细则》补充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细则》补充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细则》补充规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 沪 高 速 铁 路 线 下 工 程 沉 降 变 形 观 测 及 评 估 实 施 细 则 补 充 规 定一、测量工作签署规定与资料归档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现场沉降观测工作及观测数据质量的控制,明确各方职责,作如下规定:1、外业测量必须填写“沉降观测外业情况记录” (附件一),测量人员的观测者、前尺、后尺均进行签署后,旁站监理进行签署确认。2、施工单位内业数据整理完成后,需要及时打印“ 电子水准测量手簿” 、“高差闭合差统计 表*.gco 文件”;“平差计算文件*.ou1 文件”,确认测量精度满足要求后由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在手簿上签字后装订在一起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确认测量精度满足要求后进行签署确认

2、。3、“沉降观测外业情况记录”、 “电子水准测量手簿” 、“高差闭合差统计表*.gco 文件 ”;“平差计算文件*.ou1 文件” 应装订在一起整理归档。4、严格执行细则10.1.2 第(3)条规定,每月将线下工程结构物观测成果输出文件的电子文档整理归档,并提交给评估单位;纸介质文件可在评估前集中打印整理归档。二 、观 测 技 术 要 求1、必须严格执行细则规定,每个观测路线上联测的工作基点个数不得少有两个,严禁采用单基点闭合。2、沉降观测中, 对个别观测标设置高度比较高,造成仪器视线高度超过 0.5m 的限差规定情况,视线高度限差可 调整为不大于 0.3m。3、对高填方路基长度较大,联测工作

3、基点存在需要多次转点。边坡立尺困难的情况。可使测段间距大于 200 米,中间的工作基点不联测,但必须 保证观测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观测测点的高差中误差达到细则规定要求。考虑到如线路过长易引起误差超限造成返工的情况,建议一般长度不超过 600m 为宜。4、隧道洞内沉降观测路线,贯通前洞口基准点布置不少于两个,当洞内布设基准点有困难时,可直接利用两个洞口基准点形成附合水准观测路线。工作基点联测间距可以大于 200 米,但必须保证观测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达到细则规定要求。三 、关 于 测 点 转 移1、细则6.1.5 条规定梁体徐变观测标设在箱梁腹板处,以尽量准确反映徐变值。架梁后,无

4、砟轨道铺设轨道板存在位置冲突,必须及时进行观测标转移。为尽量避免铺轨干扰,观测标设在防撞墙上距离底部 10cm处。转移的观测标必须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编号,不另行编号;设置要求同细则6.2 条墩身要求,并继续观测至铺设无砟轨道。2、细则5.1.3 条规定路基面沉降观测桩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 2m处的级配碎石表面。为尽量减少 CRTS II 型轨道板的施工对观测标的影响,对观测标进行调整。两侧距左右线各 2m 的沉降观测桩距离改为 2.7m,中心的沉降观测桩需在两线中心的混凝土封闭层施工完成后转移至其表面,转移的观测标必须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编号,不另行编号,并 继续观测

5、至铺设无砟轨道。3、细则7.2.1 条规定隧道的观测标设在两侧边墙处。在仰拱施工完成至底板施工期间,因观测标位置较高,难以实施观测,需要将观测标转移至下部仰拱便于观测处,待仰拱充填混凝土后,应及时将观测标转移至细则规定位置,转移的观测标必须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编号,不另行编号,并 继续观测 至铺设无砟轨道。四、建立测量观测台帐1、测量单位必须建立测量观测台帐,主要由“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观测点台帐” 、“工作基点台帐”三部分组成;2、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格式要求详见细则图 3.1.2 要求;观测点台帐详见附件二;工作基点台帐详见附件三。五、工作基点标高说明1、细则第 4.3.

6、3 条规定,为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复测,一般地区按每 6 个月进行 1 次,在区域沉降地区每 3 个月进行 1 次复测;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工作基点变化也应及时进行复测。2、工作基点标高变化和复测时间情况必须及时准确填写在“工作基点台帐”表中。3、观测网复测资料必须单独整理归档;4、观测网复测后, 测量数据处理应及时采用新的工作基点标高,直至下次复测为止;六 、关 于 沉 降 异 常 情 况 分 析1、为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测量单位在保证外业测量数据精度合格的前提下,应在当天进行内业整理,及时针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如沉降突变、桥墩上升、桥墩左右侧差异沉降量过大、线路

7、纵向相邻测点沉降差异较大等),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填写在细则10.1.2 观测数据处理文件的说明文档中。2、评估单位应及时对提交的观测数据异常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密切联系测量单位进行原因分析,并相应采取措施。七 、梁 体 徐 变 观 测 数 据 记 录细则对连续梁梁体徐变观测未明确数据格式,此次明确按附件四附件六表格格式填写。八 、其 它1、对水中墩观测,施工单位必须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报监理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后方可执行;2、对已经架梁的桥墩,当观测时间超过 3 个月且变形趋势稳定时;对隧道二次衬砌完成后,当观测时间超过 3 个月且变形趋势稳定时, 测量单 位可整理地质资料、测量资料向评估

8、单位提出放宽观测频次的申请, 评估单位正式回复意见后执行。3、对进行徐变观测的梁,在梁场内严禁双层存梁。附件一外业情况记录测量等级:国家二等 观测线路方法: 往/返、环线测线: 自 到 天气: 风向: 风力:观测日期: 年 月 日仪器型号: 仪器状态:观测者: 前尺: 后尺:线路所采用基准点:线路观测点名:旁站监理:外业观测详细信息说明:如:1、观测标丢失、破坏与工作基点变化标高变化情况说明;2、是否有新埋设基准点、工作基点信息说明;3、施工进度及干扰情况等;4、其它特殊情况说明。附件二 观 测 点 台 帐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第 4次 第 5次 第 6次 第 7次 第 8次 第 9次

9、观测时间点号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附件三 工 作 基 点 台 帐第 1期 第 2期 第 3期 第 4期 第 5期 第 6期 第 7期 第 8期点号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 日期 高程测量负责人: 复核: 监理: 年 月 日注:表中日期格式为“年-月- 日” ,其间用英文短划线“ -”连接,年为四位数,月和日是两位数,例如:2009-03-01、2009-06-12;表中高程值,单位为 m,保留小数点后 5 位;本表格电子文件采用 Excel 电子表格。附件四 北京端边跨

10、连续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页施工标段: 施工单位: 桥梁名称: 所在孔跨: 桥梁跨度: 跨中里程: 测点备注信息: 观测期号 第()期 第()期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标高本期上拱量累计上拱量天气温度 标高 本期上拱量 累计上拱量单位 (C)工况(mm) (mm) (mm) (C)工况(mm) (mm) (mm)北京端左 1 H1 H1北京端右 2 H2 H2差值(左 33*左1/2) H3-3*H1/2 H3-3*H1/2差值(左 3左 5/2) H3-H5/2H3-H5/2平均值 H3-(3*H1+H5)/4 H3-(3*H1+H5)/4 - +梁中左 3 H3 H3梁中右 4

11、 H4 H4差值(右 43*右2/2) H4-3*H2/2 H4-3*H2/2差值(右 4右 6/2) H4-H6/2H4-H6/2平均值 H4-(3*H2+H6)/4 H4-(3*H2+H6)/4 - +上海端左 5H5 H5 上海端右 6 H6 H6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复核: 监理: 年 月 日附件五 上海端边跨连续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页施工标段: 施工单位: 桥梁名称: 所在孔跨: 桥梁跨度: 跨中里程: 测点备注信息: 观测期号 第()期 第()期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标高本期上拱量累计上拱量天气温度 标高本期上拱量 累计上拱量单位 (C)工况(mm) (mm)

12、(mm) (C)工况(mm) (mm) (mm)北京端左 1 H1 H1北京端右 2 H2 H2差值(左 3左1/2) H3-H1/2 H3-H1/2差值(左 33*左5/2) H3-3*H5/2H3-3*H5/2平均值 H3-(H1+3*H5)/4 H3-(H1+3*H5)/4 - +梁中左 3 H3 H3梁中右 4 H4 H4差值(右 4右2/2)H4-H2/2H4-H2/2差值(右 43*右6/2) H4-3*H6/2 H4-3*H6/2平均值 H4-(H2+3*H6)/4 H4-(H2+3*H6)/4 - +上海端左 5 H5 H5上海端右 6 H6 H6 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复

13、核: 监理: 年 月 日附件六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页施工标段: 施工单位: 桥梁名称: 所在孔跨: 桥梁跨度: 跨中里程: 测点备注信息: 观测期号 第()期 第()期观测日期 天气温度 标高本期上拱量累计上拱量 天气温度 标高本期上拱量 累计上拱量单位 (C)工况(mm) (mm) (mm) (C)工况(mm) (mm) (mm)北京端左 1 H1 H1北京端右 2 H2 H2差值(左 3左 1) H3-H1 H3-H1差值(左 3左 5) H3-H5H3-H5平均值 H3-(H1+H5)/2 H3-(H1+H5)/2 - +梁中左 3 H3 H3梁中右 4H4 H4 差值(右 4右 2) H4-H2 H4-H2差值(右 4右 6) H4-H6 H4-H6平均值 H4-(H2+H6)/2 H4-(H2+H6)/2 - +上海端左 5 H5 H5上海端右 6 H6 H6 平均徐变量 测量负责人: 复核: 监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